(22年度写作营第55篇2709字,累计88319字)
亲子教育与亲子关系一直是家庭教育方面的重要话题。
一个家长因他儿子的不良行为而烦恼,于是读了很多关于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书、也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高兴的和我说通过学习她终于找到了如何“对付”她儿子的方法了,我听了后非常的担心。
这里首先澄清两个概念:家庭教育和亲子教育。
广义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既有成人对孩子的教育,也包括孩子对成人的教育。而狭义的家庭教育是由家长,也就是由家庭中的年长着(主要指父母)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行为和影响。
而亲子教育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所实施的教育行为和影响。
因此,在我的工作中,我发现儿童青少年各类问题的出现和产生大部分是因为亲子教育不当或者亲子关系不良导致的。其实孩子出现的很多问题大多数是家长“对付”出来的,孩子更多的是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他会逆反,家长越让他好好学习,他就越不学,家长越让他把事情做好,他非偏偏给你搞的乱糟糟,让你难堪。
那么,家长该如何与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亲子关系,并对其不适宜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教育呢?我想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先建关系后管孩子
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时容易忘记和孩子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比如说,你越不听我的,我就越管你。
可是这种教育方式恰恰破坏了亲子间的关系,非常容易导致孩于越来越糟糕,而且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差。
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之上的教育才更有意义,更容易达到效果。
虽然很多家长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为什么却就是处理不好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呢?而且这些家长总是把自己陷入到情绪的漩涡中不能自拔。
比如,下班回家开门一看孩子本子、书堆了一桌子,反而在玩游戏,你的情绪立马就来了,于是就带着气质问孩子为什么玩游戏不写作业,这个时候你基本是不会听孩子解释什么的,只想冲孩子吼几嗓子,以显示家长的权威,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如此久而久之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我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就是说如果你发现孩子有问题,需要先改善关系,不然你的任何教育都是无效的。
社会活动中,你在和一个人关系很紧张的情况下,那个人会听你说什么,替你办事情吗?同样,亲子关系紧张,孩子也不会听你家长教育的。
当然改善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不是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家长和孩子的亲密关系与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开。
有的家长认为亲子关系已经无法改变了,那么我想问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做出的任何教育行为能有效果吗。
肯定无效,即便是孩子表面上迫于你的压力,看起来其行为收敛和改善了,但是其内心根本就不接受你的教育,那么也就不可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会过一段时间,或者换一种形式又出现。
我的经验告诉我,当亲子关系出现严重冲突的时候,通常也反应出我们家长有需要处理的心理冲突,比如夫妻关系出现了问题或与周围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再或者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太大引起自己的情绪化反应,因此家长需要自己先去处理心理冲突,不排除找心理医生帮助。
2、孩子行为没有绝对化的对错
每位家长都十分渴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他们标签下的“好孩子”,然而,很多生活细节上的观念却没有绝对化的对错之分,因此我建议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灌输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对的,其他都是错的这种思维模式。这样孩子长大之后就会非常痛苦,一生都会纠缠在观念性的东西里。
这个人的思维模式就容易出现对什么事情都按照对错之分,其实世界上很多东西并不是都按对错区分的,尤其是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实根本也没有对错之分。
因此建议家长应该用“并存主义”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因为对和错往往是相对的。
因为很多事情存在即合理,所以孩子所言所为家长也不要总是用对错来分析。
另外孩子的心智也有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也不要和别的孩子硬性比较,家长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成长为他自己希望成为的那种人,而不是父母希望他成为的那样的人。
3、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很重要
家长教育的方式比内容更重要,很多家长都在不断寻找最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有的家长学习了很多的育儿理论和方法,希望“以理服人”,但这些抽象的道理往往是非常绝对化的,容易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强大的压力。
其实在我看来,家长最应该学的是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你的情感和孩子的情感之间能够顺利的流动起来,因为亲子关系不是靠道理建立起来的,是需要情感这个纽带的,因此家长需要这方面的训练。
亲子之间有了情感的流动,家长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动机,这样你的教育才会有针对性,才是有效的教育。
例如一个孩子早晨起来因为言行不当,被妈妈教育了半个小时,先不说孩子有多么严重的错误,就说说妈妈教育孩子达半小时之久,妈妈的教育能有效果吗?
因此在我看来妈妈是在满足了自己唠唠叨叨的需要,家长急需要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
另外,我们成年人判断生话细节事件的对与错,远比孩子要宽松,因为我们会首先判断是否有效,因此教育也要追求“有效性”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大道理。
4、先假定他是个好孩子
有的家长会把孩子过去和现在的错误无限地延伸到未来,无限地加重自己的忧虑,如
儿子和幼儿园同学打架了,就被家长认为有暴力倾向;
孩子学习不好了,家长就认为没有前途了。
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如果总是用某种特有的眼光来看孩子我们的心中就会产生一个求证的过程,我们认为孩子是个“坏孩子”的结果就是孩子真的会变坏,因为那时我们会产生一种心理能量,它会放大孩子的毛病,使得我们根本看不到孩子真实的面目。
我们首先要积极地假定自已的孩子是个优秀的好孩子,这会给孩子内心以力量,即使孩子不受同学欢迎,被老师批评,我们也要给孩子雕刻出一个优点,即使他没有,也告诉他会有的,因为所有的事情都会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任何事情不可能都是好的,所有的事物也不可能都是不好的。
5、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家长总是担心孩子会犯错误,于是千叮咛万嘱咐,其实孩子犯错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也是学习并收获犯错的勇气的时候,家长更可以借此帮助孩子从消极事情里面学习积极的经验。
犯错,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要允许孩子犯一些看起来很傻、很低级的错误,犯这样错误的结果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成长,而成长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结果。
孩子受挫败没关系,倘若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那么就很容易会被痛苦打倒,经历了一些挫折之后,他才能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家长过度的保护,以及孩子犯错之后父母代替承担,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只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因此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也是一个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而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也是通过良好的亲子关系实现的,因此要想教育好孩子,先要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而非对抗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