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9种基本情绪:害怕 、生气 、震惊 、厌恶 、悲伤 、内疚、 爱 、喜悦 、好奇。其他情绪均有它们组合而来。(这个观点已得到大部分科学家的共识。)
自我有“思考性自我(thinking self) 和“观察性自我”( observing self)。“思考性自我”帮助我们思考、计划、 判断、比较、创造、想象、形象化、分析、记忆、做白日梦和幻想,通常被称作,思维”。
本质上,“观察性自我”和“思考性自我”不同。“观察性自我”并不去思考,它负责专注、注意和意识,可以去观察和注意思维,但它本身并不思考。“思考性自我”思索我们的经验,“观察性自我”则直接记录我们的经验。例如,假设你正在专心致志地打篮球、板球或网球,你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正在向你飞来的球上。这就是“观察性自我”在工作,并不进行关于球的思考,而是在观察它。
“思考性自我”喜欢讲故事,当我们与故事融合时,我们的情绪就会深受其影响,从而产生各种情绪。
我们常常喜欢将某种情绪评判为“好的”,然后就会竭力争取它;如若将其评判为“坏的”,就会尽力回避它。评判启动了我们和情绪对抗的“挣扎开关”。
放下评判之心,情绪仿佛是一条不断变化的感觉和冲动之河流,持续流经我们的身体。情绪本身并无好坏。说某种情绪是“坏的”,这只是一种想法,一种由“思考性自我”做出的评判。问题是,一旦我们和这种想法产生融合,相信某种情绪是“坏的”,那么我们就会自然开始与之对抗。
假如头脑说,“焦虑真是太可怕了,”我们可以去承认它,并告诉自己,“我正在做出一个评判:焦虑真是太可怕了。”这种方法真的很有力量。经由这种表达,人们就会意识到自己正处在评判过程中。然后,就可以自主选择对这些评判的相信程度。或者每当注意到一个评判的出现时,就默默对自己说,“头脑正在评判中……”然后,不去理会就好。请注意,我说的是“不去理会”,而非“停止评判”。
“思考性自我”有很多招数来直接加剧不适情绪,或者通过让你浪费大量时间来间接发挥影响。所以,当头脑试图用一些问题和评判让你上钩时,就可以予以拒绝,向它致意,然后将精力用于价值行动。不妨对自己说,“谢谢你,大脑,但我现在不想和你玩这个浪费时间的游戏了。”
这样我们就会接纳情绪,避免被情绪支配,避免让自己陷入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