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补遗卷一·一四】
杭堇浦论七律,不喜拗体。余道诗境甚宽,实有因拗转峭者。因诵倪紫珍先生《客中忆西湖》云;“江水不如湖水澄,南峰凉暖时堪登。入云但问采樵客,踏叶偶随归寺僧。一掬泉因瘦蛟活,满山桂与青霞蒸。白波渺渺未可渡,空倚葛陂三尺藤。”似此八句,一调平仄,便索然无味矣。杭亦以为然。先生官御史,古貌清标,识余于未第时。余学写殿试卷,先生教以偏旁点画:致足感也。记其《渡江遇风》云:“越阴已夙戒,涉波复新懦。忽然冯夷怒,叶舟竟掀播。命只比毛轻,心已拼甑破。且守柁樯立,独抱忠信卧。须臾洪涛平,白鸥浮一个。”《在试院中答厉衣围侍郎》云:“文入彀中须赏识,棋于局外易分明。”《赠丹桂》云:“老干十年看独立,丹心一点早平分。”其存心之公正可想。《宿泸溪》云:“避风先泊岸,过雨更观澜。”皆妙。先生名国琏。
杭堇浦,即杭世骏,(1695年—1773年),清代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藏书家。字大宗,号堇浦,别号智光居士、秦亭老民、春水老人、阿骏,室名道古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元年(1736)举鸿博,授编修,官御史。乾隆八年(1743),因上疏言事被革职。乾隆十六年(1751)得以平反,官复原职。晚年主讲广东粤秀和江苏扬州两书院。著述颇丰,著有《道古堂集》《榕桂堂集》等。
拗体,音ào tǐ,律、绝诗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谓之“失粘”。不依常格而加以变换者为“拗体”。前人所谓“拗”,除有时变换第二、四、六字外,着重在五言的第三字和七言的第五字。两联都拗的称“拗句格”,通首全拗的称为“拗律”。诗人中有故意为之者。如清王轩《声调谱序》云:“韩(愈)、孟(郊)崛起,力仿李(白)、杜(甫)拗体,以矫当代圆熟之弊。”凡“拗”必须用“救”,平拗仄救,仄拗平救;如上句该平的用仄,下句就得把该仄的用平,以调节音调,使诗句声调和谐。有拗有救,才不为病句,这就称为“拗律”。但是也有拗而不救的。
倪国琏,(?—1743年),字子珍,字西昆,号称畴,一作穗畴,仁和(今杭州)人。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官给事中。山水得元人意。工分书,善弹琴,有东城访友图,厉鹗为之题。卒於太和。著《春及堂集》。
葛陂,音gé bēi,释义:1、湖泊名,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北七十里。上承澺水(今洪河),东出为鲖水、富水等注入淮河。周三十里。东汉末黄巾军与汉将鲍鸿大战于此。今陂与鲖水、富水皆湮。《后汉书·孝灵帝纪》:中平五年(188年),“遣下军校尉鲍鸿讨葛陂黄巾”。《晋书·石勒载记》:石勒“攻掠豫州诸郡,临江而还,屯于葛陂”。2、葛陂城,又名葛陵城。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北五十里。《续汉书·郡国志》汝南郡鲖阳侯国注引《皇览》曰:“县有葛陂乡,城东北有楚武王冢,民谓之楚王岑。”《晋书·石勒载记》:石勒“攻掠豫州诸郡,临江而还,屯于葛陂。”3、喻得道成仙,或指竹杖。晋·葛洪《神仙传·壶公》:“房(费长房)忧不得到家,公(壶公)以一竹杖与之曰:‘但骑此得到家耳。'房骑竹杖辞去,忽如睡,已到家……所骑竹杖,弃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明·高启《偃松行》:“葛陂筇竹亦腾化,神物终于可久羁。”
致足感也,意思是令我充满感激之情。化用魏晋·曹丕《与吴质书》:“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越阴,指渡江河。阴,本义是山之北,水之南。阴,也有水的意思。汉·张衡《东京赋》:“阴池幽流,玄泉冽清。”
夙戒,素来就有的戒律或警戒之事。例:“夙戒吟咏,久屏笔砚。”本条诗话中“越阴已夙戒”,意思是,渡江过河是我平素警戒不做的事情。
新懦,谓开始畏怯软弱。唐韩愈《秋怀诗》之五:“敛退就新懦,趋营悼前猛。”
冯夷,音píng yí,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即河伯。也泛指水神。姓冯名夷,弘农华阴潼乡(今渭南市潼关县)堤首里人也。服八石成仙,得到水仙之职。《淮南子·齐俗》:“昔者冯夷得道,以潜大川。”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二六·庄子音义上》:“冯夷,华阴潼乡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但据汉代纬书《龙鱼河图》云:“河伯姓吕,名公子,夫人姓冯名夷。河伯,字也。华阴潼乡堤首人水死,化为河伯”。应劭云:“夷,冯夷,乃水仙也。”
掀播,音xiān bō,释义:1、犹传扬。宋·惠洪《赠蔡儒效》诗:“殿前作赋声摩空,盛名四海争掀播。”2、翻腾,颠簸。元·吴莱《王滹南太山石室》诗:“我将呼巨鼇,沧海欲掀播。”
甑破,音zèng pò,本义是甑摔破了,比喻功业破灭。唐·李商隐《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寄居》:“甑破宁回顾,舟沉岂暇看。”清·赵翼《可型内弟自瓯宁罢官归慰赠》诗之一:“多君潇洒意,甑破不回看。”甑,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
柁樯,音tuó qiáng,坚固的桅杆。柁,多音字,读duò,意思是同“舵”。读tuó,《集韵》:木坚貌。樯,本义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引申为帆船或帆。
厉衣围,侍郎。其他不详。(资料缺)
泸溪,今一般指泸溪县,隶属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唐武德二年(619年),始建卢溪县。清顺治六年(1649年)改卢溪县为泸溪县,沿用至今。另,泸溪县也是今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的旧称。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始置县治,位于泸溪河上游,时名泸溪县。民国3年(1914年)为避免与湖南省泸溪县重名,更名为资溪县,县城有泸溪路。
(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