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我的是这跳脱的书名,什么叫跳出头脑,什么又叫融入生活?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听完了樊登对这本书的解读。
这本书的作者是 [美] 史蒂文·C.海斯,他是心理学博士,接受承诺疗法的联合创始人,美国内华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里面关于生活当中为什么忍不住想要控制自己的原因我非常认可。
第一,我们从小被要求。比如,男孩子不许哭,所以你回避自己的情绪,你从那时候就被人要求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用语言、用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是第一个来源。
第二,你从小看到大人似乎都这样,大人似乎都是在控制,在隐忍,在不说,在回避。这是大人给我们造成的一个示范效应。
第三,我们从电视上、从媒体上看到的,似乎能控制的都是成功的人生。比如哪个人今天翻车了,哪个人今天造成了一场车祸现场,我们就觉得完了,失控了。
第四,控制还有诱人的原因是,它短期可能会有效。就是我们能够在短期内,控制自己不要发脾气,控制自己忽视那件事,假装忘了它。比如去打一会拳击,去出点汗,去发泄一下,这些东西都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之内感受更好。这样做能够给你带来快乐,或者让你暂时忘却痛苦的事,舒放一下,但是这些感受很快就失效了。用思维的方法是可以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但是对内在却没有用,那该怎么办呢?
这个作者讲,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你要学会不去控制。你现在试着看能不能够勾画出,你愿意尝试着让自己休息一下的方法。
第一,“我愿意接受这种可能性,就是逃避的策略从来都不管用”。
你能不能告诉自己,你现在愿意接受的逃避的策略,是从来都不管用的。
第二,“我对自己一直尽力地艰难地应对痛苦,深表同情”。
你别责怪自己、别骂自己,说“你怎么那么笨,怎么老做那些错事”。而要说“我对自己一直尽力地艰难地应对痛苦,深表同情”。
然后,“当逃避的方法不管用的时候,我再也不会责备自己”。
这是这个作者说我们应该做的事,把这三件事列出来:我愿意接受逃避无用,我不再责备自己,然后我深表同情。
你要真的愿意做到不去控制,那么不去控制就好了。但是你控制了一辈子,你这一辈子都生活在谨小慎微的控制当中,你生怕各种东西翻车。这就是你觉得自己累的原因。
你首先要学会的事情,叫作接纳和积极,“接受承诺疗法”的第一个就是接纳。这个作者说:
“积极态度和接纳心态意味着你通过感知自己的感觉而对其作出积极的反应,确切地说,就是像伸出手,去感受羊绒毛衣的质地一样,去感知自己的感受。这就意味着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对自己的想法做出积极反应,就好像是在朗诵诗歌时,感受词句的流淌、演员排练台词时感受剧作家的创作意图一样。
采取积极态度的目的并不是让自己感觉更好,而是让自己对当下的生命力持有更开放的态度,更好地朝自己重视的方向前进。换个说法吧,采取积极态度的目的就是要更完整地感受涌向自己的所有感觉,甚至——特别是——糟糕的感觉,这样,你才能够更完整地去生活。从本质上来看,采取积极的态度并不是要尽力感觉更好,而是要学会如何感觉更好。”
我们过去听到“积极”,第一反应就是没有负能量、我很坚强、我很健康、我很阳光,其实这就叫作负能量!你不能够把自己假装得没问题,你不能够不去看你生活当中的那些给你带来痛苦的感受。回避的方法只会使得它成为你一个长期强大的压力,导致你不敢去过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真正的接纳和积极是你去感知它,去感受它。
当你能够接纳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痛苦,接纳自己的错误的时候,你就变成了那个背景。你的这个“我”变成了天空和大海,而不再是那个被这些情绪打来打去的人。
你要知道,情绪是你的一部分,而不是情绪在打你。如果你把情绪想象成一个外在的怪物,那么这个情绪是你造出来的,你比这个外在的怪物更大!这才是我们说你要能够去接纳和积极的原因。
“那些不给自己的忧虑留有空间的人会很难自控。”这句话就是说,比如有一个人不给自己的忧虑留空间,觉得“我不会生气,我不烦恼,我现在想得特别开”,你见过这样的人吗?
每个人都难免深陷痛苦。但其实,痛苦是正常的、普遍的,即使看起来正能量爆棚的人,也未必真的积极。
只有放弃控制、完整地感受涌向自己的所有感觉,才能离自己想要的生活更近一步。
河师大东校区蔷薇花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