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与地坛》读后感

《我与地坛》读后感

作者: 醉藤 | 来源:发表于2020-08-04 13:06 被阅读0次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去接触史铁生先生的文字,是在读先生写的《病隙碎笔》。

以前觉得读书就是读书,可能会对自己的说话水平和口才能力有所提升,读得越多,我才越发地觉得,读书,是与作者心灵上的对话。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位挚友,对读者,除了坦诚相待,给予心灵上的启迪,别无其他的索取和欺骗。

《我与地坛》里的文字,情真意切,读之甚是自然。在读作者初经历双腿残废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的悲伤,他的无助,他的绝望。我多想在那个时候我可以陪伴在他的身边,和他说说话。这不是出于同情,这是出于敬意和心疼。

他的所思所想,是那么的深刻,那么的透彻。

我忘不了他书里那个可怕的孩子,那个可怕的孩子已经长大,长大得到处都在。都说大人的是非可怕,殊不知小孩子的负面心思也是很可怕,那心思可以感受却无法言说,可以经历却无法把握。那种孤立对手,拉拢或者打击,大人都难以琢磨,一个孩子能有这样的心思和手段让人细思极恐。

突如其来的不幸降临到他的身上,让他猝不及防。原本青春活力的一个男孩,忽然之间就脚不能着地了,那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情啊,可是他没有自暴自弃,没有对命运有着难以言表的恨意,还是那么的沉静,内敛,祥和,这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病痛无论是对身体上的伤害还是对精神上的摧残,真是难以用文字去描述。在读他的文字,我感受到了一股坚毅的力量。他这样的处境尚且能够做到这般境界,我们健全之人又有什么理由去怨天尤人,无病呻吟的呢?

只是可惜了还是存在好多人,身体健康,精神却病入膏肓。有被仇恨所包围,有被攀比所刺激,有被欲望所控制,所做之事损人害己,毫无意义。

书中无不充满了对母亲的思念。母爱之无私和伟大,真的无法用吾之笨笔去描述一二。儿子有着这痛彻心扉的经历,最难熬的还是母亲吧。有多少个白天,母亲默默地在远处守候,生怕儿子一时想不开做出让自己无法承受的事情。又有多少个夜晚,母亲难眠,只是担心儿子,牵挂儿子。儿子所经历的痛,何尝不是双倍地在母亲身上体现呢?

自从自己的儿子出事之后,这位母亲再无任何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哪怕一丝一毫都没有。因为她满脑子里,全身心里,都是对儿子的担心,对儿子的牵挂;悲伤着儿子的悲伤,难过着儿子的难过,痛着儿子的痛。只要儿子面上稍稍露出一点笑意,那是母亲莫大的满足和快乐。有母如此,夫复何求啊。

母亲自己身上有病,可是因为儿子的病,她忽略了自己的病。她走得太过突然,让所有人猝不及防。所以他不敢全心全意地去思念母亲,那种悲伤怕是难以承受。可是即使是可以避开全心全意,那思念还是如海浪般常常越及沙滩。

想到作者母亲的身影,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相关文章

  • 《我与地坛》

    那天无意间看到米喜老师写《我与地坛》的读后感,其实巧了,这段时间我也刚好在读史铁生,读《我与地坛》。米喜老师的文章...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带着一丝震撼,读完了这本书。史铁生先生,身残志坚,写下了这么多关于生命的思考,对母亲的深深的怀念与内疚。是文字,为...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对于这本书一开始是在读书的时候接触的,但是我当时对他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我只是把它当做是一篇课文,一篇可能会做为阅读...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正值青春年华才21岁的史铁生,因病双腿残废,曾经三进三出友谊医院与死神擦肩而过。生活给了他太多苦难。最后他只是淡...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呵, 你是那春光吗? ...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是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文章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

  • 《我与地坛》读后感

    一个充满情缘之处——地坛。 历尽沧桑的古园,失魂落魄的汉子,亘古不变的,火红的太阳以及那永久的,难以忘记的回忆。看...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暴风雨之夜,非常适合用一本书来平复狂躁不安的内心。我选择了《我与地坛》,细腻的文字、平缓的语调、朴实的情感...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印象中《我与地坛》留给我的关键词是“史铁生、轮椅、坚强活”。 而于现在的我来说,反而是“母亲、欲望、写...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此去经年,你的忧伤感悟温暖了我的视线——“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地坛》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fw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