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关键对话
目标:学习者拆书后,能够理解非语言信息如何接收和识别
【R片段】 对非语言信息的积极“倾听”
非语言信息常常比语言信息更加难以正确理解,因为同一个信息(比如微笑或者交叉手臂)可能传达着完全不同的几种意思。因此,最好通过下面三个步骤来检验你的理解是否正确:
1. 告诉对方你所看到和听到的、借以得出自己结论的内容。
2. 试探性地告诉对方你对其动作的理解。
3. 问对方你的结论是否正确。
例如:
1.“我问你是否愿意一起去我学习结花边的课堂,你只是轻轻地说:‘听起来好像很有意思。’然后就转移了话题。我觉得你不是真的想去,对吗?”
2.“你刚才说喜欢你的职业,可是又皱了皱眉头。是不是有什么令你不太满意?”
3.“你不停地打哈欠,我觉得你是不是想回家了?”
I·拆书家讲解引导
一般来说,“倾听”就是用耳朵听。但是在现实沟通中,考虑到当时的情景或者彼此的情况,很多关键信息人们不会主动说出口。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就需要我们学会“倾听”(识别)对方的非语言信息,比如说一个眼神、一个表情,甚至一个简单的身体挪动等等。
具体如何去做呢?
1、表达出你观察、感受到的对方的表现,从而得出你认为的这些行为代表着什么。
2、试探性地说出自己得到的结论。
3、确认自己的判断是够符合实际情况。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我想对来说比较敏感,对于别人的非语言信息不敢说都能关注到,至少没有过忽视别人非语言信息而造成的沟通不畅。相反,别人的举动有时会对自己造成一点心理负担。比如家人说话时语调忽然升高或严肃,放杯子时声响过大,用力关门,用力洗碗我总会先想到是不是生气了。有次我母亲洗碗的时候开的水量较大,我也没有问就觉得她应该是什么事不开心了。于是我就走过去说“我洗吧,什么事又惹着你了?”语气也不大好。我母亲说“我哪里生气了,你没看见水龙头松了,你们天天看不见,也没人换…………………”。结果我成功的打开了母亲的话匣子。如果我提前询问一下是不是真的生气了,我母亲会温和的多。也反思自己平时做饭太少。
A2·以后我要怎么用
下次再遇到让自己感觉别人情绪变化的时候,首先不要妄下定义和结论,要描述事实。其次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好能说出个出于对方角度的合理解释。第三询问与自己的判断是否相符。
比如:
你洗碗的时候水龙头开那么大(描述事实),我还以为你生气了呢(描述感受加询问与判断是否相符)?
你洗碗的时候水龙头开那么大(描述事实),水龙头松了(自己想象出于对方立场的解释)还是生气了啊?(询问与判断是否相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