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能文能武的大英雄,他们戎马一生,征战南北,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其中尤以民族英雄岳飞最为大众所熟知,一曲《满江红》传颂千古,至今读来依然慷慨激昂、血脉膨胀、豪情万丈。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但因为岳飞的《满江红》实在太出名了,因此也让人产生了一个误会,认为岳飞只会写这种情绪激昂的词,实在是误解。
从存世的几十首诗词来看,岳飞的诗词还是有比较婉约蕴蓄的,例如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池州翠微亭》,一首清新明快的小诗。
《池州翠微亭》
宋·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这是一首记游诗,诗作于池州,与其词的激昂悲壮形成鲜明对比,以清新明快的笔法,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充分体现了马背赋诗的特点。
“池州”,是宋代江南东路的一个州,现在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这里作者以州名代指州府名。“翠微亭”,在今安徽贵池南边的齐山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建造的。
诗的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正是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年复一年,诗人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
因为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所以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
故此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现在,诗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一定愉快、兴奋。“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特别、特地讲,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二是指马蹄声,交待了这次出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歌结尾一句的伏笔。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诗的三四两句并没有象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景色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好水好山”概括地写出了这次“寻芳”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朴实、最通俗的“好”字来表达,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赞美。同时,又用“看不足”传达自己对“好水好山”的喜爱、依恋和欣赏。
结尾一句则写了诗人为祖国壮丽的山河所陶醉,乐而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马蹄”,照应了上面的“特特”。“月明归”,说明回返时间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无限热爱、无限留恋。
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为自己的国家英勇战斗,同他如此热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诗的结尾两句正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
岳飞一生戎马征战,志在恢复,少有闲情逸致。所以这样的诗作并不多见。这首诗通过记游,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在艺术上运思巧妙,不落俗套,虽是记游,而不具体描述景物,重在抒写个人感受。其结构方式除以时间为序外,又把情感的变化作为全诗的线索,突出了这次出游登临的喜悦。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当属记游诗中的另类经典。
这首清新明快的小诗,如果不告诉你作者,你能猜到是哪位英雄写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