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课讲的还是小说的元素,在这里首先感谢卓老师的无私奉献,咳嗽了还一直给我们讲课,多啰嗦一句,卓老师一定要保护好嗓子呀!
先来回顾一下之前的内容,上两节课卓老师讲了小说的标题、开头、结尾、从说=故事+意蕴、故事核以及情节六个元素。
又重听了一遍课程,然后做出了以下整理:
第七个元素:人物
小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人物,其次是情节。比如我们在看《红楼梦》,看完以后大部分情节都会忘了,除非是特别深刻的,例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但是里面的人物,我们基本上都能记得住,像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刘姥姥等等。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各不相同,但我们就是能记住他们。
读完《悲惨世界》,里面的情节也很容易被忘记,但是主人公冉阿让的那个精神却让人印象深刻。
所以,人物是小说非常重要的东西,尤其是对于短篇小说来说。长篇小说的人物需要用一些事件和要素去丰富。
短篇小说的人物不宜过多,太多的话很容易给读者造成混乱的感觉,加上在叙述的时候采用全知视角,会让人一时之间不知道哪个人物是主角,读者就会很难进入。
所以,短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最好保持在两三个就行了,而且是跟矛盾冲突的这些人物。剩下的人物,我们把他们当作工具人,只是情节的需要而出现而已,他们并不重要。
例如:《孔乙己》,主要人物是孔乙己和店小二,还有店老板,其他的像小孩、店里嘲笑孔乙己的那些人,都是属于工具人的形象。
又比如:《断魂枪》,主要人物是大徒弟王三胜、孙老头和沙子龙,其他的人都是不重要,或者没有出现,只是顺带提一下而已。
所以,短篇小说就好比我们在一块石头上雕刻某个人物的头像,只需要把它的整体形象刻画出来就行。至于他穿什么衣服,周围有哪些人物的衬托都不是短篇小说要塑造的东西。它像匕首一样短却很钝,能够突出某个重点。
怎样刻画人物?怎么塑造人物形象?
无论是分析作品还是自己写,这个人物都要像是自己生出来的一样,他一定是我们最熟悉的人,可以列一个人物小传。比如列出:长相、年龄、身高、衣着、姓名、口头禅、哪里人、有哪些经历等等。
第八个元素:结构(框架)
小说一般都会有开端、发展、结局,但太笼统了,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不建议这样分。
结构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线性结构(常见)
单线:时间是线性的,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事件因果关系去组织小说的结构。
比如悬疑小说:发现案情—立案调查—抽丝剥茧—破案。
复线:双线或三线,例如《三国演义》,叙述的对象有曹操、诸葛亮、孙权等。
(1)主副线:主要有一条主线,然后穿插两三条副线去叙述。
(2)交叉式:广西作家东西写的《回响》是交叉式叙述,其中一、三、五、七、九写的是案情,二、四、六、八写的是感情。
(3)平行式:比如第一章不仅叙述男主,还同时叙述女主,第二章还是样的叙述方式,这就是平行式。
2、网状结构
比如像蜘蛛网一样,一圈一圈地往外撒开出去。这种结构是以人物的心灵为中心,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辐射构成的情节。这种结构的主要体现在意识流小说里面,突显人物的思想、回忆、联想、梦境、想象、直觉等方式。
3、画面结构(新颖)
章节以一幅画一幅画的方式连缀起来,通过场景为主体画面的单元组合,这样的结构不太在乎人物形象,更在乎场景。上世纪法国的新小说就是这样的结构。这种写法像电影剧本的感觉,给人一种以蒙太奇的手法来展现主题。
例如:第一章是某个战争的场景,第二章是某个城市的场景,第三章是某个下水道的场景,这几个都没有关联,只是用同样的主题串连起来而已。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写的《庆祝无意义》就是类似的结构。
4、象征结构
整篇小说是以某个观点某种意识而展开的,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卡夫卡的《变形记》,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英国小说家写的《蟑螂》等作品都是象征性的写法,里面所写的人物等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5、摇摆式结构
《变色龙》就是摇摆式结构,像一个古老的挂钟,左右摇摆。整篇小说的叙述采用左右摇摆、不断推进的方式,让文章看起来非常活泼,让起伏一波三折。
6、对话式结构
整篇小说没有描述性,全是对话。比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7、延迟式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读者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隐藏在游戏里的一切迷局都是他抛出来的,这种形式比较适合悬疑小说。
8、突转式结构
这种结构主要表现在小说的结尾,指的是情节上的反转,比如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
9、故事套娃结构
大故事里套小故事,小故事里套微故事,不到最后永远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故事。例如《一千零一夜》,一集一集地联系到下一个故事中。
第九个元素:题材
梳理题材,哪些写了,哪些没写,可以去挖掘。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找到属于自己的题材。
例如:沈从文的《湘西》,莫言的《高密》。徐则臣的作品大部分写的是自己的家乡,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初学写小说的人,最好写自己熟悉的题材,然后深挖下去,例如可以写家乡、居住的城市等等。最好写小人物,突显小人物的命运。
第十个元素:叙述
1、视角: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可以用他、她来叙述,也可以用一个固定视角,例如张三。
2、节奏:小说适合用娓娓道来的节奏,也就是慢节奏。重点突破某一个细节。
第十一个元素:主题(意蕴)
1、大主题:爱、恨、成长、人性、苦难、尊严、勇敢等等。
2、从大主题去挖掘小主题。
苦难:余华的《活着》,写的是面对死亡的苦难;《平凡的世界》写的面对生活的困苦、对未来的希望。
3、阅读小说的时候,要学会分析、思考主题,自己写同样的主题时,又可以写哪些、怎么写。思考得多了,题材也就丰富了。
第十二个元素:语言(风格)
1、小说中的语言,和我们平时讲话的语感不同,有一定的典范性。每个作家也会有自己的语言风格。
莫言:爆炸式,采用各种感观手法,句子繁复。
汪曾祺:句子简短、文雅。
2、怎样培养语言风格
(1)学习自己喜欢的作家的风格。
村上春树:日语+翻译风,形成清新的笔调风格。
(2)可以将自己所有喜欢的作家的语言风格都学习了,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总结:
小说的元素一共有十二个,包括标题、开头、结尾、小说=故事+意蕴、故事核、情节、人物、结构、题材、叙述、主题和语言。
个人感受:
上了这几节课以后,真的收获满满。我是来简书才开始学习写小说的,之前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也能写小说,所以我的基础很薄弱,至今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作品。
从卓老师讲的十二个小说元素中,每一个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首先在标题的问题上,卓老师说写小说要先写标题,光是这一点我就错得离谱了。
因为每一次我都是写完了,再来苦思冥想该起个什么标题。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除了可能出现的文不达标的情况之外,写完再想标题这个过程其实挺痛苦的。
其次是开头,都说万事开头难,真的是难,难过登天,尤其是要写个吸引人的开头。我最近刚写的那篇小说,开头其实写了好几个,然后读来读去都觉得不满意,结果我就一直在开头那里纠结个不停,越纠结越痛苦,然后就会连累到后面的情节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写完了以后,总觉得主题跟一开始想的相去甚远。
还有语言风格这一点,也许是我阅读的作品太少了,肚子里没有墨水,所以到自己写的时候就会觉得,不知道怎么去组织语言。别说风格了,连最基本的表达方式都觉得很苍白。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
所以很认同卓老师说的,一定要多阅读,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分析和思考。这一点说起来我就汗颜,每次看书我都是走马观花似的,很少去分析,很少去想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哪些技巧等等。
在这里给自己立个flag,以后多阅读,多分析,多思考,还要多写。只是,想来想去,我缺的是决心吗?不,我缺的是时间,哈哈!
最后,再次感谢帅帅的啄木鸟老师,辛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