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会,步进工作的领域,步入事业的轨道,“客户”就成了避不开的话题,成为不得不面对的对象。“客户”说到底,终归是人的个体或群体,慈眉善目者有之,苛刻挑剔者亦有之。
倘若遇到挑剔的客户,也未尝不是件好事,能够逼着你一步步打破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让你在否定自己现状的情况下,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从对方的评价中进一步审视自己,更新自我定位,一点点地去实现突破和超越。尽管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候也会很痛苦。因为,它首先需要你承认自己不够好,然后接受并相信这是事实,进而再去打碎现实,重新塑造出另一种现实。也许后来的状态并不见得就比之前要好,也许你根本就不愿意承认之前他们眼中的现实。
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的客户,彼此相处就是彼此消费,建立在彼此对对方的期待之上。这种预设和期待,会让对方不自觉地去拿来对比,反差的存在会在对方身上以一种或者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被你或多或少地捕捉到。这时候,你意识到了身边"客户"对自己的"不满",你可以坚持我行我素,因为你有时候大可不必太在意这些客户的需求,因为你本身也对他们没有太多的索取预设,彼此将就未尝不是彼此成全,以一种双方都没有压力、都很自然的状态;但如何对方是你十分在意的客户,你希望他们成为你的回头客,你也非常在意他们对你的评价与反应,你就会认真考虑他们的需求,以一种更认真、更严肃的态度去审视自身,审视自己展现出来的产(作)品,尽管产(作)品本身不见得就能完整反应出你的水平,更没有太多机会展示你做事的态度,甚至你的为人。但你就是希望这些你在意的"客户"能够给你以肯定和赞许,如果不能,你就会在摸清情况、掌握充足情报之后"投其所好",拿出或许并不是你真实水平(超出,低于,或者违背)的作品。这时候,你在意的,也许只是客户喜不喜欢。
买家与买家本身就应该处于对等的地位,卖家出售拿得出手的作品,买家开出合理的价格。独立性强的卖家或许不会一位迎合买家的要求,但明智的卖家绝不会完全置买家的需求于不顾,至少应该心平气和地提取出对未来的自己有益的信息,更好地维持与这位客户和潜在的客户的关系。不管怎样,专注于做一个更好的卖家,拿出更多质量更好的产(作)品,才是留住买家(客户)的长远之道。
为自己增加更多亮丽的卖点,让客户有更多接受你的理由。内容为王,卖点为上,更好的你自然配得上更好的评价,也配得上更好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