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这样迅速而又仔细地静心研读一本书了。
缘于小时候深有印象的同名改编电视剧《背后有人》,在图书馆书架上看到余以键这本书的时候,我以极少克服自身“选择性障碍”的频次,果断地抽下这本书。没有其它原因,只是想从心理上解决掉这部电视剧带给我的阴影——怕黑,怕走夜路,怕回头等系列后遗症!
我承认,其实看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我还是很恐惧的,以致于连续几天下班回家都是麻溜溜得完成反锁、上床、蒙头睡觉的动作,即使我不得不喜欢并深深地佩服作者余以键的写作构思方式。同时,我抱着一种偷窥的心态,想看看作者余以键作为小说的第一人称存在,究竟怎样往下发展。就像卞之琳《断章》写的一样: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第一人称贯穿小说主线看透背后的故事,我则以局外人的身份隔岸观火。这个时候,不要忙着指责我的冷漠与幸灾乐祸,当你捧着这本体验式医院惊悚小说,当你听到精神病人似真似幻的低语,当你看到所有无论医生还是病人身份的困惑和欲望,一切便都迷失了原本的面貌。
故事里,吴畏(系十四年前吴啸舟改名)作为精神病院主治医师受人敬仰,却在暗夜里对精神病人进行毁灭式心理暗示治疗并使两名精神病患神不知鬼不觉致死,终为十四年前某夜因被施暴而患精神分裂症最终自杀的初恋女友报仇。故事充满玄机,迷雾重重,害我差点真的以为是玄幻小说。(PS:写到这里,先偷偷地佩服下自己的总结概况能力,能把复杂的小说用两句话讲清楚,也不得不为自己鼓个掌吧。)对于这部小说,我唯一困惑的是,吴啸舟最终没被法律制裁,不知是其未构成犯罪,还是犯罪的没有证据。又或许,本身对于诱导精神病患自杀就是虚无缥缈的事,无凭无据。突然之间,很想到附近精神病院去采采风,看看是不是真的像小说里面讲的那样,精神病患者东倒西歪的占满整条走廊,但还是能够精准的辨认出我是个外来者。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播放器里唱着张智成《暗恋》这首歌,似是不伦不类。可是我乐意,谁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听说,每个人都存在精神问题,只不过有人表现的比较明显就成为精神病者罢了。回想起来,以精神病院为体裁的电视、电影倒也很多,除《背后有人》外,像《飞越疯人院》、《A面B面》、《禁闭岛》等均称得上经典,这种社会性问题深深地烙印在大多数正常人的心里。
是的,谁又能保证,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没被催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