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是在对李笑来老师“通往财富自由”专栏文章进行的“有我无他”练习,是站在我的角度,以我为主,从我出发,用我所掌握、内化的观点和概念去重新诠释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种学习方法。
有我无他.png
正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以为:自知而后知人,是为明智。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中介绍培养和提升元认知能力的3个基本手段是:坐享、兴趣和反思。
通过坐享(类似于打坐)锻炼感知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通过做感兴趣的事来学会掌控注意力,通过反思来使用注意力进行元认知。
也就是说,注意力是进行元认知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刻意锻炼注意力的感知、掌控和运用,能够达到提升元认知能力的目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按顺序掌握相关能力后才能开始使用我们的元认识能力,而是完全可以在一边学习使用,一边刻意锻炼,毕竟在得到及时反馈的情况下,刻意锻炼才能发挥更好效果。
一、控制注意力与提升元认识能力的关系
为什么注意力感知和控制能力的提升能够带动元认知能力的提升?
一是注意力能够大大增强大脑理解和思考的效率以及深度和广度,是任何一项主观活动的能力倍增器,当然也包括元认知活动。
二是当我们处在唇枪舌剑地辩论、关系重大地谈判、甚至于争吵等激烈的情绪变化等各种场景下,如果没有控制注意力的能力,如何才能操控我们的大脑在一边应对场面的同时,另一边冷静而又准确的进行元认知活动呢!
开个脑洞,当我们能自如的控制注意力,开展元认知活动后,是不是另一项能力也被就此打开呢?没错,就是周伯通的双手互搏,或者说是一心两用的能力,时尚点说就是事务的并行处理能力。想想还真有点可能哦!
最后强调一下,兴趣是指能够主动创造全神贯注的爱好,是自己在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而不是受人控制的被动的全神贯注,如小说、电影、游戏。
不过我有个想法,如果在沉浸于被动的全神贯注状态下,同时训练运用自己意识去观察作者的想法、去预测情节的走向,并通过验证来把握创作者的思考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受作者和剧情所控制,这算不算一种锻炼方法呢?
二、坐享、兴趣和反思与锻炼元认知能力的关系
反思既是元认知能力的应用,又是元认知能力的训练。
元认知是通过对自己思考的结果和过程不断反思来开展的,坚持自省和习惯反思,当然也就能通过运用来进行熟练、巩固和提高。
同样,坐享与全神贯注去做感兴趣的事即是对注意力的控制训练,也是大脑的放松和休息。
这应该和思考的深度有关,相对于自省或其他需要调动各种大脑功能参加的深入思考行为,以上两种活动调用的功能有限(我认为这里所说的兴趣,更倾向于动手为主或是非纯脑力活动),且兴趣还会促进某些化学物质的产生,让大脑得到奖赏,产生愉悦感。
被动的全神贯注当然也能让大脑得到休息,但却没有习得控制大脑注意力的能力,当你需要使用元认知时,却不能主动集中你的注意力去深入思考和反思,自然是在元认知能力训练方面没有意义。
对于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去进行训练,只要目标是集中注意力且不进行深入思考即可。比如在走路时,集中注意力感知肌肉的运动;在刷牙时,去感知口腔、牙齿和舌头的触觉和味觉等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暗合修身之道,所谓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该工作时工作,不正是做每件事都全神贯注去集中注意力做好,同时也是一种有张有驰的放松和注意力控制的训练吗!
三、如何理解只字不差阅读的要求
李笑来老师在专栏文章中多次提到应只字不差的阅读,为什么?
我觉得应更进一步,强调学习重要知识,应该逐字逐句的朗读。
一是过程中可以发现更多细节,加深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或表达重点,帮助对知识完整并正确的理解。
二是可以让眼睛、嘴巴、耳朵、大脑同时多维度去学习,既提高注意力(在多感官正向刺激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感官空闲易受外界干扰),又可以增加学习效率。
三则更关键的是可以通过观察朗读错误,及时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偏离,及时得到纠偏,从而帮助注意力的集中和持续!
与孩子共同进行只字不差的的朗读训练,是增强孩子注意力,进而开启其元认知能力的重要入门方法。
这也是我们将注意力用于关注家人的成长的一种体现。
四、跟着我进行元认知能力练习
让我们试着用元认知方法,来打磨元认知刻意训练的概念:
1、我是怎么认为的:
元认知能力可以通过刻意训练的方法来提高。具体包括:坐享、兴趣和反思。坐享就是类似打坐,用来感知注意力;
兴趣就是通过刻意练习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锻炼主动全神贯注的能力,实现注意力的控制;
反思即是元认知方法的具体运用,通过不断对自己思考过程的提问,修正观念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2、我为什么这么认为:
主要来源于李笑来老师的专栏文章,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对刻意练习方法以及元认知概念的认知。
3、别人是怎么认为的:
通过进入全神贯注状态而使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修行后吃饭的时候只专注于吃饭、砍柴专注于砍柴、睡觉也只安心于睡觉。
4.可以从别人的观点学到什么?
集中注意力并不一定会使人感到疲惫,有的情况下反而是种放松。
由坐享、兴趣让人放松,可推导专注于浅层次思考(如修行时对琐事的专注应该也是一样的道理),既可以锻炼集中注意力,又可以放松脑力,还可以做好每件事,何乐而不为。
5.我为什么没有想到?我错过了什么?
个人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有的也只是被动全神贯注类型的爱好,也就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其实主动的兴趣应该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体验,也是增加人生乐趣的健康的方法,应考虑进行学习。
修行之道看见过却未进行过深入思考,主观认为是禅修的玄学而已,忽视了世间的智慧,要牢记自己最愚蠢的,别人的那些自己看来是不合理做法,应深入思考其本质,特别是那些流传久远而又看起来十分浅显的道理,正好可以用来锻炼元认知能力。
6.修订后的概念:
元认知是一种深入思考、探寻本质的思维方法。元认知能力就是每个人掌握和运用元认知方法的能力。
而元认知能力依赖于人脑的思维活动来实现,集中注意力是保证思维活动有针对性、高效且深入进行的前提,所以通过熟练掌控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或称专注力),并经过每日自省的实际配合运用,可以达到提升元认知能力的目的。
锻炼注意力集中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坐享和兴趣,根据其原理,类似于修行的专注于做好当下也是一种方式。不过由于主动性兴趣的特殊作用,还是建议能够习得。
7.如何指导和改进实践:
根据原理,可在工间和学习间隙进行坐享,在放松的同时进行控制练习,故可刻意练习睁眼情况下的坐享;
同理采用修行的方式,利用关注日常琐事来进行注意力的修练和放松;
开始注意寻找和培养主动性的兴趣;
每日定时进行反省,锻炼元认知运用能力,同时还可以对自己正在学习知识的基础概念进行本质思考和打磨;
另外在学习时或教导孩子时,强调逐字逐句无差错的阅读,这也是增强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以上内容来自克劳德7
8576f8922e2cfd63b463131c9321ae2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