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航空质量管理工作四年了。在这之前对质量工作也不太了解,但也没想到跌跌撞撞坚持到了第四年,也算入了门。这个文章只是对我个人在这个活动过程中的一个总结和反思。
每年的九月份是“全国质量月”,今年公司弄的轰轰烈烈,整了个竞赛,公司全体员工除了几个裁判,其他人都参与。比赛将公司的人数大概分成了6组,每组10人左右,多的十一个,少的八个,人多有人多的好处,多一个人可以多拿分,人少有人少的好处,好管理、扣分的也少一些。但每个小组都要有质量、工艺、项目、操作者…我们小组刚开始是十个人,后来有人中途离开,成为一个九人团,我是组长,毕竟做质量的总共只有三个,所以很顺利的就成为了组长,自从初中后我就没当过小队长,连课代表都没当过,初中的班长就是我的高光时刻,所以拉了团队后我还挺上心,主要是希望大家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可以多拿点工资。
又是开会,又是给小组安排工作和节点、分工落实到个人,又是给组内做培训,自己还努力给小组挣分…忙得不亦乐乎。虽然最终得了二等奖,但我对自己这个小组长总结反思的时候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
首先第一:很多事情都自己做了,没有调动起大家自己去做,这样虽然可以把事情做好,但是把自己弄得很累,而且只能证明我是一个合格的“做事者”,一个合格的“项目管理员”,但却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今天和王总聊天受到的灵感),一旦管理的人数更多,这个方法明显是行不通的,那怎么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个其实更值得反思;
第二:我发现我是个比较独断的人,很多事情喜欢自己拿主意,不太喜欢去征求太多意见,但这样容易做事不够周全,同时,很多时候盯着目标,容易忽略周围人的感受。对于这个事情,其实很难去调整,用熊太行老师的话来说,我是一个“鹰派”,所以以后选择“鸽派”的搭档是个不错的主意,最好是我自己修的“四鸽六鹰”,生出悲悯之心,但这个还得继续修行;
第三:做事情策划很重要,详细的考核制度也很重要,没有合适的考核制度,定的职责、分好的工很容易成为纸上谈兵,别人可能理都没有理会这件事情,所以事情也很难推行下去。
做的好的地方就是:
1.前期策划做的还不错。我前面策划的时候想的原则就是,能拿分的地方尽量拿分,失分的地方尽量避免。所以在拉起队伍后,先仔细研究了一下游戏规则,对于小组内需要进行的活动形成了一个行动清单,有具体的可操作的行动项、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其次,将每个人的职责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每个人可以得分的行为、避免失分的行为、需服从的组织纪律等形成个人职责分工(重点就是可操作),分发给每个人;同时,对于“高风险项”(得分高,失分高的地方),做了风险预防行动项:1)针对每日质量的体系监督审核——做了一个自查表,并安排了监督审核人员(每人1-2台床子)定点定量的抽查;2)外观检查——做了外观检查的培训,主要问题点。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如果我没记错,在每日体系监督审核这项,我们小组是唯一一组最终不仅没扣分还挣了分的小组,小组也没有加工前被检查出批次性的外观问题而失分,这些或多或少和我们的预防措施有很大的关系,是小组齐心协力达成的目标。我相信,如果这个比赛时间还拉得长一点,我们小组肯定可以更进一步,因为我们在前期规划上花费了许多的时间。
2.过程控制也不错。我们每周差不多都会有个小结,这样方便大家随时了解自己小组的情况,也对对手比较了解,这样有利于消息透明。
最后我其实更想谈谈以后我作为一个“员工”的状态。当了这回“小组长”让我体会到了当领导的不容易。我现在能理解领导会喜欢什么样的手下,如果我是领导,我喜欢1.自己的业务能力过硬,能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做好;2.听话的,这个听话指的是服从领导安排,比如按时参加会议,为了小组内成员能发挥更大优势而安排的其他事项(如培训等)这些额外的工作能够听从安排、并配合执行等等,这就是替组长分忧;3.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人在哪里都受人欢迎,会让人感觉自己的工作被支持;4.认真踏实,交代的事情能够认真踏实的做到位,而不用有过多的担心,这条其实也是属于第1条的范围;5.不仅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还能协调好组内成员。总之,就是会做事,积极主动、沟通顺畅,态度配合。
小结:这个比赛还是很有意义,虽然它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玩的很来劲,我想我又对自己更了解的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