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
也就是说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我们在看待他人的时候,往往会先任意虚构一个“对自己来说理想的形象”,然后再像做减法一样的去评价。
很常见的就是我们在孩子健健康康的时候,仿佛就会换了一个人对他有别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会要求他考试要拿到多少分,写的作业也要达到某种程度,平时在家应该多干什么等等。但是当孩子生病的时候,又一直在祷告:唉,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就好,别的都不奢求。孩子的存在本生就让我们觉得幸福。
2.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纳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这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发撒谎。
我们可能都经历过一些重要的比赛,有时候最后才拿了个优胜奖。这时候有人就会想:这次只是运气不好,抽到上场的顺序不好,不然可以拿一等奖的。这是自我肯定的做法,是一种缺乏接纳自己勇气的安慰。
另一种人可能就会说:“这次只拿到了优胜奖,我要怎样努力才能拿到一等奖呢?”这是自我接纳,能够自我接纳的人会积极的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而不是去关注自己不能改变的。
3.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能为我们做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地加以实践。
下班饿了等待老婆做好饭,端上桌子,这时候你可能因为饿整个情绪都很不好,暴躁也可能抱怨:怎么做个饭都那么慢。然后吃饭的时候说话就阴阳怪气的,而后家里就能闻到浓浓的火药味。
同一个团队的同事在赶制方案,你在旁边催快点快点,最后整个团队因为方案并不是太好,挨批评了。
日常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都和我们能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做出积极贡献有关。只要拥有了奉献的精神,眼前的现实看起来就有不一样的色彩。
此时,如果你走进厨房,收拾碗筷,营造出积极帮忙的气氛,老婆高兴起来,知道你饿了炒菜都更利索了。
在团队当他人忙不过主动去帮忙,一起并肩作战,还能收获惺惺相惜的情谊或者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