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何为“仁”,孔子10句话告诉你

何为“仁”,孔子10句话告诉你

作者: 田秀红 | 来源:发表于2022-08-12 21:57 被阅读0次

在《论语》中,有许多篇幅都谈到了仁。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对仁的表述在不同的语境下是不一样的,如孔子的弟子颜渊、仲弓、司马牛、樊迟都曾问孔子何为仁,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这与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有关。不过总的来看,仁是孔子所认定的一个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是世人尤其是君子应该践行的基本理念,这是毫无疑问的。下面我们就通过十句话,来看看孔子“仁”的思想。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这一段话一开始是孔子对富贵的一个看法。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在孔子看来,富贵是人人都想要的,但是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得到,如果使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的,那他就不接受。求仁不难,难的是择仁、安仁,难的是面对富贵贫贱的取舍时是否依旧以仁为标准。而君子为仁,则是无时无刻不用其力,就是在仓促匆忙的时候、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是与仁德同在的。所以说,惟君子能在任何情况下不离开仁,在任何时候都安于仁,也正因为如此,这样的人才被称为君子。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这句话是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时,孔子的回答。孔子认为,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仅是仁了,而是圣德了。仁是什么呢?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能够就眼下的事实选择例子一步步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道的方法了。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孔子曾说“求仁而得仁”,仁,出于人心,而非在外之物,反诸己身就可以得到仁。为仁由己,欲之则至,何远之有?所以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它,它就来了。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论语·颜渊》

这是孔子针对颜渊问仁的回答。颜渊此人本身就有很好的德行,对这样有德行的君子,孔子要求“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的欲望,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言语行动都合乎礼仪规范,也就是“约我以礼”。仁在人心,为仁由己。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那么如何做呢?具体来说就是四个“非礼勿”,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这是樊迟问仁,孔子的一个回答。“爱人”是孔子“仁”思想的主要方面,是一种大爱,是由父母而兄长而朋友而惠及众人的爱。孔子曾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君子学道,就会有一颗仁爱之心,如此方能学有所用。樊迟在问仁之后,又问知,孔子说“知人”,即“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其实这也是仁,使枉者直换句话说就是化而为仁,可见知与仁是相通的。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

在《论语》中,樊迟曾经三问仁。这是樊迟问仁孔子的另一个回答,从恭敬忠信的角度来回答。居处恭,谓平日独居的时候容貌态度端正庄严;执事敬,谓工作严肃认真;与人忠,谓为别人忠心诚意。仁者人道,是人与人相处之道,人与人相处,应该以恭敬忠信为主。夷狄也是人处之所,也应当保持这几种品德,所以说纵到外国去,也是不能废弃的。

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

刚指刚强,毅指果决,木指朴质,讷指钝于言,也就是说语言不轻易出口。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这样的人,仁德是不会多的。而刚毅之人自然不会有伪善的面貌,木讷之人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花言巧语,有这四种品德的人自然近于仁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回答说,大概是“恕”吧。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了。这正是推己及人,心在仁道。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维护好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固然重要,但在孔子看来,对仁德正义的维护显然更为重要。因此他说,面对仁德,即便是老师,也不与他谦让。同时,这句话也强调了:“以仁为己任”,不可限于独善其身,要主动承担起宣扬仁德正义的责任,遇行仁之事,应当率先向前、有责任意识,不必谦让,勇做出头椽子,仁义才能得以宣扬与伸张。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论语·阳货》

这是孔子针对子张问仁的回答。这里的“五者”,指恭、宽、信、敏、惠,孔子说能处处实行这五种品德,便是仁人了。恭,是庄重,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恭则不侮;宽,是宽厚,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宽则得众;信,是诚实,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信则人任焉;敏,是勤敏,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贡献大,敏则有功;惠,是慈惠,慈惠就能使命人,惠则足以使人。

相关文章

  • 何为“仁”,孔子10句话告诉你

    在《论语》中,有许多篇幅都谈到了仁。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对仁的表述在不同的语境下是不一样的,如孔子的弟子颜渊、仲弓、...

  • 20160312-03-March-学而篇3

    文:名言名语~March/简书作者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感悟:学而篇的布局可为巧妙。孔子先告诉我们何为仁...

  • 电影《孔子》观后感

    何为仁?何为礼?何为仁者爱人?何为克己复礼?或许大家都会说这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可是看完《孔子》后...

  • 仁:一切价值的核心

    【 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所在,问仁,即很多人询问孔子,何为仁?如何发挥仁德的胸怀?这也是孔子价值观的最高原则性规...

  • 论语第三章

    1.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要理解这句话,关键是推断孔子说这句话的用意。 孔子通过这句话表明, 1.仁在...

  • 论语別裁3.3

    孔子对于自己最出名的几位学生有没有学养到“仁”的境界,都持着不知道、不确信的态度,我们首先看在孔子这里何为“仁”。...

  • 儒家学说是如何诞生的

    作为一名九年义务教育毕了业的人,肯定听过孔子的大名以及他的儒家学说-----仁、义、礼......但何为仁、何为礼...

  • 敢与不敢

    敢与不敢 孔子说过:“我不但勇敢,还勇于不敢。”何为“敢”,何为“不敢”?这句话看...

  • 《颜渊篇》复盘

    《颜渊篇》是《论语》中第十二篇章。主要讲述孔子谈如何为人、如何为政。 一、如何为人? 1,克己复礼为仁:先觉知,再...

  • 还原论语真面貌 拼读智慧大不同-12

    第12课 何为仁 何为礼 内容: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e何?”孔子说:“做人不仁,为什么要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为“仁”,孔子10句话告诉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uf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