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资复习资料整理
中学科目二-8-学生与教师

中学科目二-8-学生与教师

作者: 禾戈君 | 来源:发表于2022-05-24 23:39 被阅读0次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学生权利

1、学生的本质属性

(1)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①学生是人

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①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③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2、学生的社会地位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正是出于对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维护。基本原理:

(1)无歧视原则

(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4)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从三个层面进行:

第一层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

第二层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

第三层面,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由此,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3、学生的权利

(1)人身权-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

①身心健康权

身心健康权包括保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作业量、合理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定期组织身体检查;安排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等

②人身自由权

人身自由权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自由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③人格尊严权

人格尊严权指学生享有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如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变向体罚或其他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④隐私权

隐私权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如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或隐私,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

⑤名誉权和荣誉权

名誉权和荣誉权指学生有权享有大家根据自己日常生活行为、作风、观点和学习表现而形成的关于其道德品质、才干及其他放的正常的社会评价,有权根据自己的优良行为而由特定社会组织授予的积极评价或称号,他人不得歪曲、诽谤、诋毁或非法剥夺

(2)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我国一系列法律都对此进行了规定。

二、教师的职业角色

1、教师职业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社会地位的专业性。

2、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教师的一般角色

①学者和学习者

②知识传授者

③管理者

④示范者

⑤朋友

⑥研究者

(2)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更换

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④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⑤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三、教师的劳动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

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第二,教育人物的多样性

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一些三个方面:

第一、因材施教

第二、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第三、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及哦啊哈斯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①随机应变的能力;②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③情绪自控能力;④创造能力。

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①不影响课堂教学为首要原则;②尊重学生的自尊心;③宽严适度,掌握分寸;④及时、果断。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养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教育机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教师劳动的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这个特点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

(2)教师劳动的广延性

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习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这个特点是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学生的成长不仅不受学校的影响,还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教师不能只在课内、校内发挥影响力,还要走出校门,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教师劳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就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教师的某些影响对学生终身都会发生作用

(2)教师劳动的间接性(劳动效果的隐含性)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人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教师劳动的结晶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待学生走上社会,由他们来为社会创造财富。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对于教师来说,首先,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再者,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化也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的表现。教师所使用的教具、教材,也必须为教师自己所掌握,成为教师自己的东西,才能向学生传授。

(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同时,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也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及哦啊哈斯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

四、教师的职业素养

1、道德素养

(1)思想素养

①科学的世界观

②积极的人生观

③崇高的职业理想

(2)政治素养

①教师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作的理论基础

②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③教师应自觉地树立共产主义的奋斗方向

(3)职业道德素养

爱国手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

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教师需要具有教育知识素养

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②掌握相应的教育学科理论

(3)文化知识

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背景知识、打破专业和学科的界限、文理兼修,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能力素养

(1)基础能力素养

①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

②语言表达素养

(2)专业能力素养

①教学设计能力

②组织管理能力

③研究能力

4、心理素养

包括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等

5、身体素养

五、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构成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2、师生关系的模式

(1)专制型的师生关系

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命令、权威、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

(2)放任型的师生关系

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

(3)民主型师生关系

以开放、平等、互助为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

3、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4)心理相容

4、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树立教师威信

(5)发扬教育民主

(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5、怎样树立教师威信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学科目二-8-学生与教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id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