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哈林秀王篮球训练营
01
微博上有个段子:
“中国式父母: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18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孩子,我给你报公务员。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讽刺十足且针针溅血。
它戳痛的几乎是家长的通病:想让孩子躲过所有自己以前踩过的坑,却忽略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人生。
你想给他的,也许是好的,但为他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否则就不会出现诸如此类新闻:
父母:“报了就比不报强”、“让孩子上课外班就图个心安”、“我宁可暂时当个‘恶人’,也不愿让他以后后悔”、“不给他报,总担心把孩子耽误了。”
孩子:”你报的,你去上,反正我不去”,甚至还出现了厌学现象。
跳出家长的视角,做个旁观者,不难发现,报不报班,报什么班,实际上是家长通过主观的选择,来缓解家长自身的焦虑。
补课本无可厚非,毕竟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单纯补知识,不如恶补方法。
02
那么,问题来了,该如何补方法?
首先,补课辅导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培优,让学习好的孩子更好,让学霸进阶通才;一类是补差,让跟不上的孩子能跟上,哪科不行补哪科。对症下药是最好的,而不应该为了“图个安心”,而牺牲孩子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给孩子选择培训班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培养孩子兴趣或特长(比如打篮球),以及能教孩子学习方法的班(比如怎么学习,怎么高效学习)。在应试教育中,课外补习对成绩的提升,多少都会有一些效果,但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未必有效果,甚至有反作用。
最后,补任何班,学任何技能,都应该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因为,钱虽然是你掏的,但苦毕竟是孩子吃。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以及好的学习方法要比补习知识更重要。所以,建议家长跟孩子一起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特长在哪里,将来想成为一个怎么的人。清晰、坚定的目标才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