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碎片:远程研修的六年回眸
指导教师团队 强光峰
今晚,我们将在公共课程在线研讨,研讨的内容是以“回顾与展望为主题”,当我从毕主任的房间回来的时候,我在想,我与远程研修是否有不解之缘。
每每想到远程,我的心似乎总是不能平静,因为,从2006年至今的每一个夏天,都是我最忙碌、充实、焦虑、幸福的季节。
往事如烟。
不能忘记,2006年的8月,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以“新思考”网站为平台举办的中小学远程研修,在蒋敦杰院长的指导下,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跨跃时空的万人新课程之旅。刘良华、余文森、曾琦教授那阳光的笑脸,那时怎样的15天呀。我与安徽无为县的200名老师,一同走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课程改革前沿,写下了无数的评论和笔记。遭到了千里之外安徽同行的“声讨”,并被推荐为教育部远程研修优秀指导老师,成为全国100名指导教师中的优胜者。由此,我似乎爱上远程。那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流,观点的碰撞,第一次走进了课程改革的深水区。直到今天,这些话题依然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必须作出认真思量和清晰地去回答的问题。
不能忘记,2007年的12月,再一次被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聘请为远程研修的指导教师,再一次与万里之遥的青海油田的老师们进行了网络链接。也对如何作一个指导教师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唤醒、交流、引导、服务,改变愿意改变自己的人,并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也许就是指导老师的真谛。指导者、研究者、促进者、引领者,这些与新课程一同生长的耳熟能详的字眼,深深地刻进自己的脑海。我市的崔成林、孙明霞、徐洁被教育部课程中心聘请为指导教师,且都有不俗的表现,均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
不能忘记,2008年7月,山东省开全国远程研修之先河,10万高中教师远程研修成为“山东样板”,荣幸地被山东省教育厅聘请为项目专家,与李玉民所长、崔成林、王文庆、肖立新、王新峰老师共同承担起指导教师管理团队的工作。26期指导教师工作简报好评如潮,《远程研修:让关注度撞了一下腰》起到点燃激情、正本清源的效果,与王如才主任合作在《现代教育导报》用整个版面以“点燃高中教师激情的智慧之旅”推出了山东首次远程研修的综合报道,中国教育报还作了编发。其间,26个日日夜夜,是怎样的兴奋、煎熬,其中的滋味真是回味无穷。
不能忘记,2009年的7月,与全省17万高、初中教师又一次激情走过,与山东省教育社陈为友主任合作撰写了“向青草更深处漫溯”的长篇报道,集中反映了山东省远程研作的恢宏画卷,并获教育部好新闻奖。这一年,指导教师管理组被蒋院长命名为“三剑客”,这一称谓令我们神往。
不能忘记,2010年的7月,也许是命运的眷顾,工作的调整,让我与远程走得更近,不但要参与全省指导教师的管理工作,而且泰安市的远程研修,也要由我们科室具体管理。我知道,这其中我的同事们做的事情很多。
不能忘记,2011年的远程,……
不知不觉,远程走过了六个年头,每当忆已此事,张志勇副厅长的“荣耀、机遇、责任、奉献、坚守”的要求,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团队的工作内涵与精神雕像。回顾我们的远程之路——
2008,激情走过,点燃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激情;
2009,憧憬未来,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2010,理性思考,努力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2011,打点行囊,向着职业幸福的理想出发……
宋代文学家程颐曾说过:“外物之味,愈久愈厌,读书之味,愈陈愈香。”的确,研修即读书。读书给人的快乐,绝非其他事物可比拟。
据说,犹太民族有一个古老而富有传奇的规矩:当孩子还在哺乳期时,其父母就会把书蘸上蜂蜜,让孩子去舔尝,渐渐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便烙下了一个难忘的信念——“书是甜的”。
六年了,“研”与“修”的远程成为我的“成长之旅”、“幸福之旅”、“甜蜜之旅”,这其中的味道,真的是甜甜的,甜甜的……
这种感觉真好!
附:安徽省无为县一位学员老师的来信
有一种情愫叫做怀念
——给强光峰老师
远方,您将热情化成笔墨
在无为14班,烙上了您永恒的印记
并且,您用真诚书写帖子
把善良与爱
烙在每个14班学员的心上
您是面旗帜!是您,让我们知道
在让我们日感失望的阵地里
至少,还有您这样的一些可敬的学者
在坚守着
您更多的是关注我们集体的荣誉
总谦卑的把自己
安放在不引人注目的、远离鲜花与掌声的角落
嗬,强师,是您
用您的敬业和坦荡
印照着那些平庸与自私
丑陋与委琐的灵魂每忆起您
总无法不心存敬意
当我重来旧地又一次重读您的文字
我崇敬于您的国度久久不能平静
那写满爱与宽容的您的世界您的鼓励的话语
何止千次的将我的天空照亮
今夜,当月亮映照窗帘
满屋里流淌着那一种叫怀念的情愫
嗬,强师,想搭您的肩握您的手对您说:
走,咱们喝酒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