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因素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因素

作者: 青橙wang | 来源:发表于2019-06-15 06:31 被阅读0次

    沟通的目的不是说服,更不是控制,而是让双方达成共识,建立认同,从而让关系的链接进一步加深!

    2019年1月份我接触到了一本书,书名叫做《非暴力沟通》。看完这本书后,我把书中的知识点运用在生活中,工作中,以及平时的心理咨询中。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受益都非常大。所以借助今天这个平台,我想把这本书中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收获分享给群里的你们,希望对你们有启发、有帮助。

    分享共有四个部分

    一、陈述观察结果。

    二、表达感受

    三、说出需要

    四、提出具体请求

    以上四点是沟通的四个因素,连贯起来也可以说是有效沟通四个步骤,这4个步骤那这四个要诀具体是怎么操作,有哪些注意的地方呢?

    稍后为你逐一展开。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回想当你被人批评时,这个人可以是你的家人、你的老板、你的同事、你的朋友、或者是你的客户。当这些人批评你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做什么呢?

    大家可以静下心来回顾一下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的类似经历,然后觉察一下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我曾多次在小组活动中提出这个问题请大家讨论。听到最多的答案有这几种,当我们被批评时,一是立马申辩,为自己的行为辩驳,找各种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二是回避、退缩,比如沉默不回应,或是走开,离开现场,让自己逃离这个环境;三是反击对方,就是指责对方做得不对或做得不好的地方。

    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使沟通的双方彼此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那么,什么样的沟通能达到这种效果呢?

    根据《非暴力沟通》总结出以下四个步骤:

    一、陈述观察结果——讲事情(陈述具体的事件)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到的结果,而不是判断或评估的话。

    ——在这里需要区分一下,陈述与评论的区别,

    陈述就是留意发生的事情,不管这件事是我们喜欢的,还是我们不喜欢的。只说出具体的事件。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到的结果,而不是判断或评估的话。

    评论是我们对一件事,一个人的理解与看法,比你是个勤快的人或懒惰的人;他是个能干的人,小李工作经常拖延,你总是很忙,我需要他的时候,他从不出现等。这都是在评论一个人。

    印度有一个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 曾经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或者他人的行为时,不做评判指责或者是其方式进行评价分析,是很难做到的。

    比如:一位妈妈说小孩:你真是个不爱干净的人。

    这句话是单纯观察描述还是评论呢?

    我们可以看出来“不爱干净”是评论吧

    那要怎样才是陈述呢?

    比如说,这位妈妈可以这样说:我看见你把两件衣服扔在地上,还有沙发上.这样才是观察到的事情,对吧。

    再比如说:

    同事今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

    这是观察还是还是评论呢?

    我来看“无缘无故”这个词,还有“发脾气”这个词。都是在评论。如果换成,“同事告诉我,他生气了”,或者“我看见同事用力的砸了一下桌子”等。这两个是在陈述一个观察的结果。这样的表述就没评论的成分在里面了。

    评论经常会出现的词有:总是,经常,太,很等等。

    为什么要区分评论与陈述之间的区别呢。那是因为每当我们听到评论批评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申辩反驳。一旦于我们专注于去讲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带有任何评价的成分时,对方更愿意去听你继续往下说。

    在这样的前提下,你接下来的表达才会更有意义。如果一开始他就处于防御状态,你说什么他根本没在听,而是在大脑里想着怎么反驳你。那你的表达就失去了听众基础。

    二、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担心、气愤等。

    沟通得好与否,并非决定于我们对事情述说得很好,而是决定于我们被了解得有多好。

    当谈到感受的时候,是两个范畴的东西 —— 身体感受和情绪情感,也就是身体过程和情绪过程。这次主要讲情绪上的感受。

    表达感受,在沟通中是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我们生活中,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习惯于表达感受,记得曾在一次咨询中,当来访者在讲到某一件事时,我想了解当时这件事带给他的感受,于是就询问他当时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他说“我觉得他不应该这样做。”

    我提醒他,虽然他用了“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

    当我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时,这一次,他说“他这样做会影响到大家”。很明显,这还是看法,而不是感受。

    其实,他有强烈的感受,可惜的是他没体会到,更表达不出来。

    我们经常将看法和感受混淆。从而影响着对方对你的了解,也就影响了沟通的效果。

    哪如何区分两者呢?

    先说说什么时看法。

    当我们讲“我觉得”的时候,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在表达想法。

    类如:我觉得不公平;我觉得自己很无能;我觉得某人很卑鄙;我觉得他很负责任。

    还有些词也是在表达想法,如,被抛弃,被打扰,被拒绝,被忽略等。这里要说一下被忽略这个词要分情境来看的,比如,此时你想独处,被忽略会让你很高兴。如果你想参加某个活动,被忽略了你可能会感到难过。

    再来说说感受。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听出来了,刚我说到被忽略时有表达两种感受。是哪两个呢?

    对,一个是高兴,一个是难过。

    这两个都是表达感受对不对?与之相伴的一个很明显的就是“感到”这个词。通常我们说感觉良好,貌似也是在表达感受,但“良好”这个词太模糊,或者太宽泛,听的人只能得出个结论,那就是不差,但感觉具体有多好,对方是拿捏不准的。下面我准备了一个词汇表,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以后在高兴的时候请不要只会简单地说开心,难过的时候只会说不开心了哈。

    比如

    1、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 、喜悦、欣喜、甜蜜、精力充沛、兴高采烈、感激、感动、振作、振奋、开心、高兴、快乐、愉快、幸福、满足、欣慰、心旷神怡、喜出望外

    2、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担心、焦虑、忧虑、着急、紧张、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忧伤、沮丧、灰心、气馁、泄气、绝望、伤感、凄凉、悲伤、恼怒、愤怒、烦恼、苦恼、生气、厌烦、不满、不快、不耐烦、不高兴、震惊、失望、困惑、茫然、寂寞、孤独、郁闷、难过、尴尬、惭愧、内疚、妒忌、遗憾

    案例:-—-有一次,我住在一个朋友家,他家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小女孩很喜欢我,总是往我的房间跑,而我房间的锁坏了,所以她一推门就可以进来。

    一天早上,我在房间里处理一些重要的事,非常需要安静,而小女孩多次不敲门就跑进来,我屡屡被打断,感觉很不好。我试着用各种语言对小女孩说,我需要独处一会儿,请你不要不敲门进来,一会儿我的事处理好了,我会出去找你。

    但我的这些努力都没有用,小女孩像没听见一样,一会儿就闯进来一下,我的思路不断被打断。有点懊恼的时候,我突然问自己,你在干吗?你竟然试着给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讲道理,而孩子常常是听不见道理的,他们需要的是你给他们讲感受。

    想明白这一点后,她再一次闯进来时,我看着她的小脸,非常认真地对她说:你一次次不敲门就闯进来,我很不高兴,接下来请你不要再这样做了,我忙完了会出去找你。

    这次她终于听进了我的话,特别是“我很不高兴”这句话,让她突然愣了一下。然后再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内,她再也没有闯进来,而我利用这段时间把自己的事忙完后,主动打开门找她玩了一会儿。

    感受,就是捧出你的心。只有当你能捧出心时,也才能碰触到对方。如果是讲道理,就很难起到这样的作用。

    三、说出需要——说出你此时的需要是什么,我们常说是哪些需要导致了你这种感受;

    我们不能期待别人随时体察我们的情绪,沉默换不来别人的帮助,如果我们需要帮助,就要用语言表达出来——阿德勒

    我们的需要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平时当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通常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对呀,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

    受,确实是太自私了”这样想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才自私!”然后在表达完愤怒时,再跟对方争吵一架。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这些重要的品质。

    第四种就比较高点,即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会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即觉察到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也会为对方着想,如“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比如:我是你非常重要的好朋友 ,打电话跟你说: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当听到这个话的时候,你是什么反应呢,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我的感受是由你引起的,因为我们约好了,结果你没来。

    如果我把这句话换个说法: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心事。

    这样修改了之后 ,你听的感受是不是有些不一样,你会不会接收到更多一点信息,知道我之所以感到失望,是因为我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不是你没来赴约导致的呢。

    这个例子中表达的重点就转移到我的愿望没得到满足上面。

    当我没有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你可能一头雾水。也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回应他。当他说,这样我就很明确的知道,原来他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跟我说,那就知道如何回应他,比如说,现在讲是不是OK,或者换一时间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我们了解了对方的需求,也能及时处理这个需求。

    这样有助于我了解对方的需要,也可以及时做出沟通和回应,这样一来可以促进沟通和彼此的情意。

    这时有几个容易犯的错误是: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

    例如前面提到的例子,我很失望是因为你没赴约。

    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需求,想前面提到的各种例子。对方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你说我一句,我还你两句的那种吵架。为什么会吵架呢,就是因为我们用的是批评指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然而对方是很难理解到你的需求的。他们看到的是我被批评了,我要维护自己来反驳你。但是,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对方很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大家不习惯从需求的角度考虑问题,更不用说从需求的角度上说

    考虑对方有什么错,习惯于去指责。

    孩子——

    如果我能说出

    四、提出具体请求——明确告诉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沟通的时候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的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我们可能就需要将请求说出来,得到反馈。

    首先,就是要了解他人的反应

    在确认对方已经明白后,我们常常会急于了解对方的反应。一般来我们关心的内容大致

    (a)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

    有时,我们想了解对方的感受,以及为什么他们会产生那样的感。为此,我们也许会问:“听我说这些,你的心情怎么样?”然后,我可以进一步问:“为什么呢?”

    (b)对方正在想什么

    有时,我们想了解对方的想法。在询问时,说清楚想了解的是哪方的想法,将有助于我们获得所需的回应。例如,我们可以和对方说

    (c)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因为容易因为信息差导致误解,所以需要用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

    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以免浪费大家的时间。

    有效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它是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在表达请求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个概念上的误区,一旦对方认识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惩罚。这样的话对方会把我们的请求视作是命令。听到命令的时候,人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服从,另一个是反抗。无论是哪一种反应,一旦对方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就不会乐于协助我们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因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jv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