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每个人都有,比如说有人喜欢吃辣,有人喜欢吃甜,有些人喜欢自己在家做早餐,有些人喜欢在外面买,有些人习惯刷视频,有些人习惯读书,这么看来,我们的生活被微小的习惯充斥着
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是“时间”这个固定值与“习惯”这个变量结合之后所呈现的样子。也就是说,不管你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那都是你习惯的反馈,好的习惯会促使我们越变得越来越优秀,相反,不好的习惯会让我们来越堕落,不知进取。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掌控习惯》这本书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形成好习惯,戒除坏习惯的书籍,书中提出人们的一切习惯都有四个阶段,也是每个人养成习惯的四个步骤,分别是: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比如说我们晚上回到家面对漆黑的屋子,这个感觉就是提示,我们自然的想要打开电灯迎来光亮,这就是渴求;然后,我们来到电灯的开关前,自然的打开灯,这就是反应,灯亮了之后,我们得到了满足,这就是奖励。我们每个人的所有行为,基本上都在这个套路之中,就连那些下意识的行为也不例外。
所以,我们想要培养好习惯、戒除坏习惯,必须在这四个步骤上花心思。
首先我们来看提示。习惯转变的第一定律,就是让提示显而易见。
比如说:我们想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就要把书籍放在我们一伸手就能看见,摸到的地方,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翻几页书,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
戒除坏习惯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想戒除坏习惯,就把触发物撤掉。看不见零食、香烟、打游戏的电脑,没有清晰频繁的提示,行为习惯就不容易被启动,坏习惯也就慢慢戒除了。
提示之后是渴求。习惯转变的第二定律,就是让渴求有吸引力。
我们可以试试把自己的喜好和要养成的习惯绑定在一起,让渴求有吸引力。我们可以借助团体的力量,加入一种文化社群,比如,跑步联盟、早起打卡群、职业进修班等等。果你加入了这些社群却不能坚持,就会面临提醒、批评或是干脆被逐出。为了避免这类很丢人的结果出现,你自然会通过努力来获得群体成员的认可。一旦你对群体的渴求超出了你对坏习惯的渴求,那坏习惯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渴求之后就是反应阶段了。这习惯转变的第三定律是让它简便易行。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出门是愿意在家叫网约车还是在街上等出租车?累的时候是愿意叫外卖还是愿意去店里吃饭?出门购物愿意带现金还是在线支付?我想,答案并不难得出。
这些受人欢迎的事物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让人们的生活省时、省力、简单易行。在习惯养成的方面,我们也可以按照相同的逻辑来实行。
只要减小了养成习惯的阻力,哪怕你不喜欢也能坚持。比如,我们想每天下班后锻炼,那上班前就把运动服和鞋子放到门口,下班进门就先换衣服换鞋。装备都换上了,总不能再走进屋里把自己甩到沙发上摊着吧。这样,锻炼模式不就开启了吗?预设好环境,其实就是降低行动的阻力,取消行动的负担
反应阶段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再来看看最后的奖励阶段。习惯转变的第四定律是让奖励令人愉悦。
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当你感觉有成就感的时候就会很开心。而追踪数据、做好记录,就是让你产生成就感、愉悦感最有效的方法。
就比如说我们想要养成每天写作的习惯,那么就每天在简书上完成日更,随着时间流逝,日历会记录下你习惯的轨迹。你的每一次坚持都会让你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进而产生成就感。这份成就感呢,又会反过来激励你继续保持好习惯,为你带来持续的满足和愉悦。
只要掌握了习惯转变的四个步骤和技巧,你就拥有了一套实用的工具。不但可以养成好的习惯,还可以反向戒除坏的习惯。
我相信只要坚持,我们一定能够养成好习惯,破除坏习惯,使我们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从提示阶段入手的话,就在周围布置大量明显的触发物,让提示显而易见;如果从渴求阶段入手的话,就锁定喜好,让新习惯更有吸引力;如果从反应阶段入手的话,减少习惯养成的阻力和门槛,让新习惯变得简单易行;如果从奖励阶段入手的话就通过追踪进步,使新习惯能够令人愉悦。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就一定能形成好习惯,破除坏习惯,使我们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