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what:
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信息量爆炸,我们该如何辨识信息噪音呢?
本片段将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why:
发现更多有价值信息,让自己的时间越来越有超值,进而培养优秀的习惯。
how:
我们可以根据辨认信息价值的时间尺度的方法来判断信息噪音,调整时间尺度的方法有三种:
一、最长尺度信息包括一个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环境,
二、中等的尺度包括社会和文化因素,
三、短时间尺度信息是历史学家关注的具体历史事件。
这里面有个一整套的逻辑在里面,那就是分析一个历史现象,需要从经济、文化、政治、地理、社会、代表性的历史事件等。
要掌握这种变换尺度的方法和逻辑,过滤自己每天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素材库,才有可能获得长远进步。
检查:
对于跨行业太大专业性的知识,比如我是文科生,对物理和生物的很多专业性极强的前沿知识完全看不懂,暂不适应此片段涉及方法。
A1:
现在最火的APP应用一定会有微信、QQ、微博、头条等,互联网拉近我我们的距离,了解了我们感兴趣的需求,同时也更容易的侵蚀了我们更多的时间。我曾记录过自己一天时间使用情况,除去睡觉的6小时,工作的8小时(这里面还会有很多时间被手机占据),剩余的十个小时中,75%以上都在互联网上面。除去解决一些信息查询问题外,几乎都是朋友圈、微博、新闻等。无数的咨询信息和社会热点(很多都是信息噪音),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现在突然发现,被这些信息带走的不止是时间,还有专注力。碎片化的知识让人变得浮躁,手机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鸦片,已经很久没看过一本书了。
A2:
今天看到这个片段,是时候对自己的时间做一个统筹安排,对阅读习惯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改变了。
1、10小时时间的分配运用:3小时用在写文章,3小时用在读书,4小时用在互联网。
2、4小时互联网的阅读应进行整体分类,3小时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比如写作课、得到上面的个人精进课程已经重点关注的微信公众号的深度好文,进行详细的归纳和读书笔记。举个例子,得到李笑来的专栏有一套完整的逻辑,而且一周一节课,可以用在路上的零碎时间来看完并思考,思考为什么他能把那么多看似平常的东西讲的那么有趣?他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节奏是什么样的?他的文章中蕴藏着什么样的逻辑关系?一年的文章,能否清晰的看到彼此从1到52的深度成长进步呢?这样不仅有效利用时间,还能提升自身能力。
3、最后一个小时的时间用在信息噪音上,这也是加强与朋友圈联系包括不与社会脱节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了。
4、将上面的方法长期保持,持续改进。养成自己的时间使用和信息筛选习惯,建立适合自身的时间尺度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