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儿歌学院简书电影人物
西游伏妖篇带给你的是什么?

西游伏妖篇带给你的是什么?

作者: 风风686 | 来源:发表于2017-04-25 20:25 被阅读29次

每次看到周星驰的“西游”电影,相信你我都有同样的感觉:“西游记”为什么是这样的?孙悟空长这样?唐僧这么讨厌?唐僧鞭打孙悟空?孙悟空想杀死唐僧?仙境这么恐怖?也许正是星爷的这种大胆创新的佳作,更被新时代的观众所喜爱吧。

西游伏妖篇带给你的是什么?

一、师徒四人关系紧张

孙悟空尽管是林更新扮的,却帅不起来,不像六小龄童那么浓眉大眼金光灼灼,猪八戒面相也不是厚道老实一路,而是怪异的娘娘腔,表面风流倜傥,实则只是浪荡求欢。沙僧更是像个妖怪一样,而他自己确是个驱魔人。师徒四人的关系,更是略显狰狞,唐僧并不是满心正念,反倒充满私心杂念,还总要去思念一红尘女子。总之,他要用一些并不高明的管理手段,协调四人的关系,威逼哄骗他们走下去。儿歌三百首是佛祖教给他的,他也只能用这种死板的方式去控制悟空,可未曾想过悟空的感受。其实人与人之间如果不能感同身受的话,那这关系多半是维持不下去的,而更何况是师徒关系呢?

西游伏妖篇带给你的是什么?

二、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一次次被鞭打的遍体鳞伤,被辱骂成是臭猴子,令他终于忍耐不住了。其实猴和我们人也都一样很有灵性,在爆发时通常是忍耐一个人或一件事很久了。

于是,他彻底爆发了,一个邪恶的念头在他心里萌根生芽,他要杀掉唐僧,然后吃掉他。一次猪八戒的通风报信,更助长了他的这种念头,他开始玩弄唐僧,也许这能使他更快乐,他当他把唐僧逼到断崖的一颗树上时,霎那间,佛光普照。只是那一闪,孙悟空懂了,佛祖不想任何人破坏他的计划,否则结果可想而知。

西游伏妖篇带给你的是什么?

三、恐怖场景,荤素不忌,屎尿屁齐飞,不论仙境魔界,都阴云密布

为什么?

因为,他要讲述的,恰恰是至深至浓的情,是毫无理由的念念不忘,是人妖神魔身份也不能阻挡的爱欲,是明明知道自己资质浅陋恶念丛生,却仍然不肯丢掉的信念,是明明知道路途迢迢千难万险,却仍然不肯放弃的行走。

所以,必须另类,必须古怪,必须声东击西。

从电影的角度,美不能只用美来表现,那太简陋了,情不能只用情来烘托,那太简单了,必须把美藏到不美里,把情藏到非情中。他正是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尽其完美的向我们诠释了美与情的更高境界。

从个人性格的角度,作为一个内向的人,周星驰习惯用漫不经心来掩饰深情,用不提不问,来说明念念不忘,用面无表情,来掩盖心里的波涛翻滚,用丑化、矮化羞辱自己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执着,用谩骂、毁谤、践踏、诅咒自己信念的方式,来说明信念有多么牢固。

西游伏妖篇带给你的是什么?

而从宗教的角度,佛必然藏在诸形诸相里,法藏在求法的道路上,藏在我们以为不至如此偏偏如此中。

《西游记》小说里,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僧都丑陋古怪,仙境和魔窟一样光怪陆离,是“以为如此却没能如此”,但后来的《西游记》电影电视,却尽力美化他们,陷入了“以为如此果然如此”的表面美感里。一切都是假象,但如果不这样拍,又有几人愿意看真实的故事?

周星驰的“西游”美学,却是“以为不至如此偏偏如此”。《西游伏妖篇》里的师徒四人,和我们想象中的英雄、神魔都不一样,他们是满身缺陷的人,那缺陷甚至还大于常人,但就是这么一群满身缺陷的人,走在了求法的路上。

四、他们要面对自己的恶念

西游伏妖篇带给你的是什么?
西游伏妖篇带给你的是什么?
西游伏妖篇带给你的是什么?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其实是一个人的多种性格元素的化身,是虚荣(唐僧一开始就梦见自己已经因为取经胜利获得了荣光)、伪善、暴虐、贪婪、愚笨展览会,而唐僧和孙悟空,更是这些性格元素的集大成者,他们是对手,却也像一个人的两面,是变身前后的海德博士。

在西游路上遇见了林允儿饰演白的骨精,常人难以辨分,照妖镜验不出来,但悟空的火眼金睛却可以。而他最初正如怀才不遇的、满腔抱负的才子,寂寞无人懂。即便这样,他也要保护自己的师傅,尽管他的师傅虐待他、辱骂他。纵然师傅一再阻拦,他还是杀了白骨精全家,仰天大笑,曾几何时,他也有那么一丝的空虚。即便白骨精和师傅在一起时,他执意要杀她,他为师傅做这么多,只为报答五指山下五百年后唐僧的知遇之恩。小石猴的内心也有一颗感恩之心,也许他来到这世上就是为了相遇唐僧吧。

西游伏妖篇带给你的是什么?
西游伏妖篇带给你的是什么?
西游伏妖篇带给你的是什么?

渐渐,唐僧也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可是唐僧又想起那个令他久久不能忘怀的女子,每次看到白骨精都能想到她。他陷入爱的漩涡不能自拔,而被九宫真人派来骗唐僧的白骨精似乎也动了真感情。为了求佛,相爱的人终不能在一起。

他们在纠缠恶斗里,在互相驯服里,激发出了自己身上最邪恶、最暴虐的一面。

唐僧本不至此,孙悟空也未必如此,其实当他们相遇,当他们开始驯服对方,恶念就开始释放,释放越多,磨砺越多。幸运的是,他们最终通过沟通找到了和对方相处之道,也找到了和自己相处之道。也正是唐僧真正经历了当众出丑才感受到了悟空的痛苦,人也是这样,只有感同身受,我们才会去更加关爱彼此。

西游伏妖篇带给你的是什么?

五、他们要面对自己的不信

信念一旦产生,是否就不会消失、偏移、变样?不,信念永远是摇摆不定,真假难辨的。比丘国就是真假信仰的交会之地,比丘国人貌似有信,貌似在姚晨扮演的九宫真人领导下,获得了某种信仰,事实上,九宫真人拿给世人的,是假信仰,是戏法、魔术和妖言的结合,但人们更愿意接受这种假信仰,因为它是眼见为实的、即时反馈的。

西游伏妖篇带给你的是什么?

比丘国人陷入了假信仰里,唐僧和孙悟空则陷入了“识破了假信仰”的迷障中,他们必须要坚定正信,面对自己的摇摆不定,才能对付层层迷障。

五、九宫真人既可恨又可怜

他们将计就计,假装自己输给了九宫真人,实际九宫真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被如来收走了。这时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六小龄童扮演的经典西游记中,很多次苦难中碰到的妖怪都被天庭收回门下,每次都是他们管理不当,让自己手下下凡胡做非为。这么多难道是巧合吗?很显然不是的,其实西经路上本没有几个妖怪,只不过是天庭故意出来刁难他们罢了。而这一切似乎全都在一人掌控中,那就是佛祖,所以每次危机都能化险为夷。佛祖能在灵山的位置坐那么稳,自然也是不简单的!

也许一向精明的佛祖自己都没能料到自己的手下会出问题,是天庭从中干涉?当然,这只是猜测。其实从一开始西游记就是一个局,佛祖利用孙悟空去大闹天宫,然后天庭找他来帮忙解决。约定好惩罚孙悟空五百年,之后让他陪大唐玄奘去西天取经赎罪。最大的受益者是佛祖,这样他的佛法就可得到光明正大的传播,从而削弱天庭的力量。天庭被套路了,发现时已为时过晚,他们只能派天降假扮妖怪。孙悟空那么有灵性,怎会不知自己被利用?然而得知真相后的他在真假猴王的故事中被六耳猕猴取代了,他到临死都不能向众人证明他的身份,因为他只是一颗棋子。可见,佛祖是掌控大局之人,好像世间的一切都逃离不了他的五指。

就像伏妖篇的结局一样,佛祖只是佛光一闪,九宫真人便化为原形。她说了一句:佛祖,我跟了你这么多年,你可有正眼看过我一眼?这句结尾可以引发我们许多联想啊!九宫真人和孙悟空无冤无仇为何精心安排要置他于死地?这也间接表示了她对佛祖的不满,她每天待在佛祖身边,没有比她更了解佛祖的了。所以,她要破坏佛祖的计划,她宣泄内心的愤怒,但她势单力薄,终不能脱离佛祖五指的控制。而今后的她,要在每个日日夜夜守在佛祖身边,没有自由可言,她的结局也是让世人感到惋惜的。

西游伏妖篇带给你的是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游伏妖篇带给你的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cb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