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课堂
国学课堂(四十七)

国学课堂(四十七)

作者: 宁静致远_a3ea | 来源:发表于2021-03-08 20:13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置之于未乱。合抱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其安易持:一个事物平平安安顺利发展时处于和谐状态,好维持。如果说一个国家危机四伏,很难扶大厦于将倾。

    其未兆易谋:一件事情当还没有露出苗头或者刚刚有一点苗头时,及时谋划。

    其脆易泮:一些事情还没有凝成僵硬力量时,容易化解。

    其微易散:一个事情在他刚刚发展的状态里叫“微”, 这时容易化解。

    为之于未有,置之于未乱:老子告诉我们要在什么地方“为”,治理社会在未乱之时,未雨绸缪,用小的代价取得大的成效。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无论多高的树木都是从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出来。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无论多高的高台都是一层层累积起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千里万里的路程,都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企者不利,跨者不行”。

    为者败之:为者,刻意的去做。如果刻意去做某件事,往往会失败。

    想抓住它越会失去(表象)。深层次:那种刻意去做的人,由于他没有遵循事物的规律,用人为的主观去操纵客观,结果在规律面前一定是一败涂地。

    执者失之:非要抓住,结果还是失败。其道理在于非要抓住的过程中,往往是自己的主观色彩太强,个人的偏见蒙蔽了你的智慧,使得没有正确的看待这件事的物本来状态。没有遵循规律,结果适得其反。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为,不是刻意的去妄为圣人,不是为了达到自私的目的去做事,所以他无所谓失败。

    失败就是客观的结果和主观的企图相背离。

    圣人的主观和客观能够一致。圣人不是要求客观世界非得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恰恰相反,圣人认为自己的主观一定要符合客观,所以他就没有失败。

    无执,故无失:圣人没有说“我”一定要得到、抓住什么,没有小我对外在物欲的抓取叫无执。因为无执,所以也无所谓失去。

    我们的很多痛苦就是来自于,企图让客观符合自己的主观。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众人做事总是快成功的时候失败了,此为功败垂成。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我们做事要一如既往的严谨、周到,每一个细节都把握好自己,慎终如始的持续下去。

    是以圣人欲不欲:欲不欲,圣人追求“不欲”的状态。意味着圣人就是要把一个人内在的贪嗔痴慢疑,所有的欲望平息下来,消除掉。

    不贵难得之货:圣人从来不会因为物欲而使得自己一败涂地,遭遇重大的挫败。圣人不会做物欲的奴隶。

    学不学:不学背后讲的“道”。在缺乏智慧的人看来道无用。道是整个宇宙和人类社会人生规律的呈现。一旦证悟、掌握、了解了这种规律,才能做生命的主人。

    复众人之所过:在圣人看来,众人是把本性给迷失了。所过,众人所被蒙蔽的东西。复,一个修道的人要把它恢复起来。真正修道的人就是要恢复人性本来的面目。恢复人的本性,把人的自性、真心、良知恢复起来。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一个真正修成大道的人和世界打交道,把“小我”丢掉。和整个宇宙社会融为一体,顺应万物自然的天性和规律的过程中,既成全了万物,也成就了自己。

    而不敢为:不敢为,绝不会妄为,更不会以自己的主观去扭曲整个事情和整个社会,以及宇宙本来的状态。

    收获:很多话尽管耳熟能详,但从来没有细细体会,进一步深挖其背后的含义,通过这次整理复盘,做到对每一句话深入剖析,理解、弄懂了。接下来就是运用于社会中的实践,在自己身上捉刀下功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课堂(四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km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