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当时没有详细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现在很多东西有点模糊了,只能靠着笔记回想和思考。这本书对我,还是有很大的启发的。
三个自我状态
苍鹭医生讲到,一个人会有三个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
1. 儿童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又包括:自然型儿童状态和适应型儿童状态。
自然型儿童状态指像孩子一样的状态,具有儿童的基本情感,比如:快乐和深情、 愤怒、 悲伤和恐惧。通俗一点讲,处于这个状态的人就像孩子一样,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去理会别人的感受。
适应型儿童状态指孩子会调整和适应父母的状态。处于这个状态的人会去适应父母或他人,而不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记得我小时候被父母训斥时,时常会撅着嘴,内心虽有不满,但不正面硬刚。基本上,我都会顺从父母的意愿。在我的记忆中,我想不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适应型儿童状态的。即使到现在,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我还是个乖乖女,基本不违背他们的意愿。
2. 父母自我状态
当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我们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回想起来,我的父母应该属于挑剔型父母。当我和孩子起冲突时,变得怒不可遏,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会问我,怎么这一点小事,会发这么大脾气。事后,我也经常无法理解自己。平时看起来比较温柔的我,怎么到了孩子面前就变了个人似的。
现在想想,估计就是我处于父母自我状态中。不自觉地,我会变成那个挑剔的妈妈。当父母冲我发火时,还是孩子的我经常会自我惩罚。而当我变成妈妈时,我也开始审判孩子。
3. 成人自我状态
当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我们能理性而非情绪化地处理事情。在这个状态下,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我们都会有这三个状态,时常反思和觉察自己处于哪个状态,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
责怪别人 vs.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
起初,蛤蟆把自己的不快乐都归咎于别人。而苍鹭医生指出:你该为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而不能责怪别人。如果你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你自己。正如《人生十二法则》所说,最重要的法则是你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这么简单。
当很多事情,我们决定自己负责时,就不会抱怨为什么没人帮自己做一些事。比如,当初我认识到孩子是自己的,只有自己负责,别人也没有义务来帮我。我就停止了抱怨和内耗,接纳后积极地面对任何风雨。
我不好,你好
当我们认为“我不好,你好”时,我们就会缺乏自尊。认为别人比自己好,而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
我处于这种状态中很多年了。我确实更容易对不开心的事耿耿于怀,而忘却开心的事。我从小就性格内向,总是不快乐。学习的压力一直让我神经紧绷,而我也不会放松。
后来,我的生活也经历了一些不幸和挫折,有一段时间我看谁都觉得像坏人。那段时间总算熬过去了。虽然还是没有结果,但我也做了个决定,就让它随风而去吧。(let it go)
过好自己今后的生活,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挫折和失败,继续往前走,继续做正向的积累。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已经看了很久了,对我有很多启发。希望它能给我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