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是很多人孜孜不倦追求的生活方式。
所谓养生,便是摄养身心使长寿。
《庄子·养生主》:“ 文惠君 曰:‘善哉!吾闻 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宋 陆游 《斋居纪事》:“食罢,行五十七步,然后解襟褫带,低枕少卧,此养生最急事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同年 储梅夫 宗丞,能养生,七十而有婴儿之色。”从以上典籍中可以看出,古人对养生的重视。
而养生最应遵循自然法则,《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气,席百岁乃去。”
一句话总结了养生之道的精髓。
冠心病患者之所以患病,从中医角度来讲,就是违背上面《黄帝内经》所说的养生之道。
而我们要使自己的身体有所好转,就应该回归自然,顺应四时。
四时有命,春主生发,夏主生长,秋主收降,冬主蛰藏。
意思就是说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特点,春季是万物开始萌芽的季节,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秋季则是万物收敛的季节,冬季是万物封藏的季节。
而我们在不同的季节,要根据它们的特点,来调整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秋季,是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它衔接夏季与冬季。
在我国,秋季时间从处暑开始,到小雪结束,即8月23日-11月22日,历时三个月。
现如今秋季已经来临,入秋之后的我们,该如何保养呢?
我们以《黄帝内经》的内容来解说。
《黄帝内经》有言:
“秋三月,此谓容平。”意思就是说:秋季的三个月,称之为容平。自然景象,因为万物的成熟而平定收敛。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的特点就是秋风萧瑟,天高气爽,百草枯黄,地气清肃,一片萧条。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在秋季,日出的时间还是比较早,慢慢会变晚;而日落的时间则会慢慢变早。由于夏季的热气刚过,我们依然要早起,而一天的活动之后,消耗大量精力,则应该早睡,跟鸡的生活作息相似,鸡鸣时则起床,鸡入睡时则休息。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秋季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心志、神志处于安宁的状态,即为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轻易动怒,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身体的影响。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我们应该收敛神气、精神内守,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和上面说的使志安宁、收敛神气一致,是说不要胡思乱想,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黄帝内经》认为,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如果我们没有遵从这样的方法,反而和它逆向而行,则会损伤到我们的肺脏,冬天的时候,会因为缺少封藏,而导致生出飧泄病。
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原比普通人要差些,秋季如果不注意保养,心肺比普通人更容易得病,而在冬季的时候会更容易得飧泄病,这是由消化不良导致泄泻的一种疾病。
老年人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在秋季饮食上应该以收敛、滋润为主,宜清淡,辛辣油腻以及甜食都应该少吃或者不吃。
应多食滋润食物,如百合雪梨汤、银耳莲子羹、麦冬山药汤之类的食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健康好朋友,每天为你提供最实用的心脏健康知识。
原创不易,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