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5日7:07:24
大年初一,今天早上,就不写读书笔记或者其他了,就单纯写写这段时期的迷茫。
看到关于真实的一段话:
我说我想说的话,我做我想做的事,我想我想想的想法,我动情于我想动的情。
我的写作习惯是早上起床之后再思考今天要写什么,所以多半是1-2小时内搞定文章,发出去之后,也获得了不少的反馈,例如,你是否可以把你写的内容录成语音,发在喜马拉雅上,方便我早上来听。或者是,你可以把波波来了的那些文章再拆解,按你的理解分享出来。你写的主题太过分散,不知道你个人的定位是什么,推荐你听某某课程或者看某本书籍。
然后我就把这些建议放进我的日程清单,然后最后没有完成。
我知道人采取某件行动,是因为觉得这个行动具有价值和意义,被TA人建议的时候,其实内心是抗拒的,你说的是很对,但我就是不想听。你真的是为我好,我真的不想做。内心十分抗拒的是被操纵,但真相真的如此吗?我究竟抗拒的是什么?
我记得某次线下沙龙,心理学博士杨娟娟画了一张图,是一个箭头循环图,信念诠释感知,感知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信念。我对某件事物是如何诠释的。
最初我为什么参加妮妮的日更100天训练营?我就是想记录我的学习与生活,我是写给自己看的。
后来看李翔的公众号文章,他做了个区分,客户的需求和如何生产产品不能混淆,举个栗子,福特在发明汽车之前,客户只想要一辆更快的马车。
用户的需求由用户决定
产品的制作由我来决定
不听客户的需求制作出来的产品没人要,纯属自娱自乐,听从许多人意见以后,感觉就失去了自我,出来的产品感觉不是自己制作的。这个倾听的过程,让我内心十分抵触,我想要的方向,跟你们想要的不符,我调整调整,调整后发现,我是为你而做,就好比儿子每天写晨间日志,我问他今天写了没有,他说我已经帮你写了。如果我没有问他,结果不言而喻,肯定是没写,也会忘记寒假要做什么事情。作业总是在最后的晚上加班加点来完成,当然完成质量就惨不忍睹了,低分是必然。
现在就想清楚了,写文章,是呈现我内心真正的想法,我的关注点,我的兴趣点,用李程老师的话说,在生存驱动、热情驱动、使命驱动之间,我是属于热情驱动,坚持日更纯粹是兴趣。不给钱也干的事情。文章分享的根本不是知识点,而是我的成长,我的体验,我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想,我眼中的世界。
也许等我看完,听完大家推荐的课程之后,想法又会发生改变,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好比《原则》的作者瑞·达利欧所说:所谓的成长就是今年的你觉得自己去年是一个傻逼。
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自己是傻逼的过程。
清晰自己的想法,内心逻辑自洽,动力就充沛了。接下来,不走捷径,老老实实干活。
今天是大年初一,祝福各位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顺意,2019大展宏图!
2019年2月5日7:48: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