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和思想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一样,对人类具有精神指导的意义,也就说他们是超乎常人的思维方式,或者说他们比常人更早获取这个世界上形而上的东西,他们才能创作出更深刻的艺术品。与其说他们是有精神疾病,不如说他们是神经超敏感的人。
一定比普通人更敏感、情绪更丰富强烈。但这不是精神疾病,只是性格特质。
3、在贬低理性的基础上,柏格森竭力宣扬直觉主义
2、维特根斯坦家族是欧洲最显赫的豪门家族之一,有着超过数百年的悠久历史。维特根斯坦家族的产业遍及钢铁、铁路、轮胎、金融和建筑业,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更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诸多领域。在世界近代史上,除了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外,还没有哪个家族的影响力能够如此之大,如此之。当他出钱给我们熟悉的高尔查克、邓尼金去和列宁打仗的时候,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竟然没有一个国家在金钱上帮他,他们一个家族和列宁在战斗。也就是路德维希的父亲。他通过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组建卡特尔而一跃成为奥匈帝国的首富之一。一站乡村教学、园丁助手、建筑师、后返剑桥。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被罗素称为“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热情、深刻、认真、纯正、出类拔萃。希特勒一生都妄想使林茨成为比维也纳更大的艺术中心。他在逝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告诉他们,我已经有过非常精彩的人生”
1、表象是指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前者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后者指对知觉形象或记忆表象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表象具有直观性,但不如知觉映象鲜明、完整和稳定。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
100、德谟克利特,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在伦理观上,他强调幸福论,主张道德的标准就是快乐和幸福。德谟克利特成人后,来到雅典学习哲学。后来又到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地游历,前后长达十几年。他在埃及居住了五年,向那里的数学家学了三年几何。他曾在尼罗河的上游逗留,研究过那里的灌溉系统。在巴比伦,他向僧侣学习如何观察星辰,推算日食发生的时间。他拿着这笔钱,漫游了希腊各地,渡过地中海,到达了埃及,到达红海,到达巴比伦平原,往南一直到达埃塞俄比亚,往东到达印度,还在波斯结识了众多星相家。外出游学花费了父亲给他留下的绝大部分财产。他又整天写着“荒诞”的文章,在花园里解剖动物的尸体,以至族中有人认为他发了疯。他无所不学、无所不问。原子叫做存在,虚空叫做非存在,但非存在不等于不存在,只是相对于由充实的原子而言,虚空是没有充实性的。德谟克利特在自然科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继承和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论,为现代原子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他在继承留基伯的原子说时,也延续了留基伯原子不可分的思想,从而留下了永久的遗憾。他还区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德谟克利特把感性认识称做“暧昧的认识”,把理性认识称为“真理的认识。德谟克利特属于奴隶主民主派,代表着奴隶主工商业者的利益。德谟克利特的伦理思想是古希腊幸福论伦理思想的典型。他认为,人的幸福与不幸居于灵魂之中,善与恶都来自灵魂,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人的自然本性就是求乐避苦,而道德的标准也就是快乐和幸福。能求得快乐就是善,反之即是恶。
1、据说德谟克利特自己弄瞎了自己的眼睛,以使感性的目光不致蒙蔽他的理智的敏锐。
2、他的著作有五十二种,据说柏拉图曾想把他的作品全部烧光,现仅存极少数断片。
在德谟克利特之前,哲学和美学大都建立在研究大自然上(前苏格拉底时代)。而他,却转向社会、转向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因此赞美他是古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当代西方形式主义艺术的理论代言人。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后来对绘画产生强烈兴趣,并与女画家丝蒂芬结婚。如果某位观众在艺术形式之内寻求生活情感,那么这就是他缺乏艺术敏感力的症状。
99、克罗齐他出生于富贵望族,从小受到严格的天主教式的教育。大约十六岁时,他放弃天主教信仰,形成了一种个人的精神生活观。因为黑格尔以及其他德国观念论思想家的强烈影响,克罗齐发展了一种自称为“精神哲学”。他更愿意称之为“绝对理想主义”或“绝对历史主义”。克罗齐的工作可以被认为是第二次尝试(第一次是康德)弥合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或者分别叫做先验哲学和感觉论) 。克罗齐的名言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然这句话也常常引起误解。
98、海德格尔在担任校长的期间,弗莱堡大学禁止海德格尔以前的犹太裔教师胡塞尔进入大学图书馆,引发了纳粹种族清洗法例。与胡塞尔、雅斯贝尔斯决裂。
97、利奥塔:后现代、结构主义哲学。现象学。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在场形而上学”等的批判与解构。
96、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人类各种感觉器官与感觉能力也不断发达,人开始有能力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完成了一个异常漫长的自然身心的“人化”过程,形成了人类的文化心理结构,
95、1、[动] 由具体的、个别的扩大为一般的,比如“先生”也用于称呼女性,战场也用于称呼考场、赛场,就是词义泛化。
94、克尔凯郭尔:人生三境界:审美、伦理、宗教,分别本能、理性和信仰。“焦虑是面对自由的眩晕”出自克尔凯郭尔《焦虑的概念》。这句话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93、拉萨尔:济金根
92、交感思维遵循「相似律」和「触染律」,其效果被称为交感效应[1
91、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礼》:“周尚赤,大事用旦;殷尚白,大事用日中;夏尚黑,大事用昏
90、它能使人得出一种完全没有主题的艺术,除非仅用色彩、线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形成这一主题。他写道:“色彩和形式的和谐,从严格意义上说必须以触及人类灵魂的原则为唯一基础。”
89、六乐 亦称六代乐舞。即原始氏族社会传为黄帝之乐的《云门》、传为帝尧的《咸池》、传为帝舜之乐的《韶》和奴隶社会禹的《夏》、商汤的《濩》、周武王的《武》。周代制定礼乐,六代乐舞用于郊庙祭祀。以《云门》用于祭天、《大咸》用于祭地、《大韶》用于祭四望、《大夏》用于祭山川、《大濩》用于享先妣、《大武》用于享先祖
88、杰克逊波洛克这些留在画布上纵横交错的颜料组成的图案具有激动人心的活力,他的滴洒是一种不受控制的直觉行动,富有形体、轮廓线的压力和韵律变化。画布的每一部分都承受同等的份量,他创造了一个均匀的,没有高潮的表面。但自我封闭的个性加上对社会、对文化的不满,将他一次次推向痛苦的深渊。他一生穷困潦倒,终日以酒为伴。波洛克的画法“被赞誉为1911年毕加索和勃拉克的分析立体主义绘画以后最引人注目的绘画空间方面的新发明。
2006年11月3日,一幅以同样手法创作、名为《No.5,1948》的油画,售出了1.4亿美元的天价,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昂贵的画作
87、商博良,被誉为埃及学之父。商博良发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已经不仅仅是表意了,还具有表音的作用。取名《从亚当到小商博良年表》。当让·弗朗索瓦·商博良还是不名一文的青年时,一位欧洲著名骨相家,被他奇异的头骨形状所震撼,他惊叫道:“这是个语言天才!”
86、康斯坦布尔是一位浪漫主义画家。他用最有说服力的写实笔法渲染气氛,在向我们展示客观的现实景象时表达他的深沉热烈的情怀,这是他作为一个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的独特之处
85、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84、利普斯:在审美的移情作用力,主观和客观必须有对立关系变成统一关系。 对象的形式就表现了人的生命、思想和情感,一个美的事物形式就是一种精神内容的象征。 古鲁斯的“内模仿说”侧重由物及我的一方面,而利普斯移情说则侧重由我及物一方面。
83、只要我们把自己的艺术语言与所创立的意象相结合,从而达到一种内在的美的状态,那么就能够产生一种以意胜的有我之境和以境胜的无我之境。
82、一提到移情说自然而然的就想到利普斯,这就好比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一提到相对论就想起爱因斯坦一样。
81、在普列汉诺夫62岁的人生中,他一次又一次推翻过去的自己。普列汉诺夫对艺术现象进行了唯物史观的研究。在审美意识的产生问题上,他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加以系统化。阐明,认为“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表现。艺术的最主要特点就在于此。”阐明,认为“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表现。艺术的最主要特点就在于此。”
80、差距”和“超距”两个概念。“差距”是指主客体之间的距离太近,从主体方面说,是欣赏者不能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艺术品只能引动人的普通的情欲;从客体方面说,是因为过分写实。“超距”是指主客体之间距离太远,它给人造成不可能、造作、空洞、荒谬等印象。为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和非规律性寻找理论根据
79、卢卡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点进行美学研究,并第一个证明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独立性,认为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以前美学特别是黑格尔美学的扬弃和根本改造。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劳动改造人,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等学说对美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78、程颐程颢,二程理学,湖北黄陂二程书院。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程颐死后,洛阳地区凡与他有关系的朋友和门生都不敢去送葬。“洛学、天理学说。程门立雪。天地万物、养物不伤。双凤送子、双凤亭。程氏兄弟在楼上发奋勤学,白天不下楼,每晚熬到三更
77、王阳明一个人的道行高,那他就可以随便欺负别人,而别人则没有一点办法。当然,这样的人也没心思去欺负别人。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陈湛心学、龙场悟道。致良知、知行合一。
76、王夫之:明末清初,衡阳峰、王夫之刺伤自己的脸和腕,伪伤救出其父王朝聘。王夫之卒于湘西草堂,终身没有剃发。
75、张世英在张先生看来,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当务之急是补上西方哲学“主体性”这一课。
西南联大转两次专业。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西南联大数学系的系主任,当时学生对他颇有微词,可是杨振宁的数学天赋是闻名于西南联大的。在哲学基本理论和美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区域提出新的概念和新的想法,这是最宝贵的,也是最困难的。张先生也是“欲罢不能”。这说明做学问是张先生的生命所在,张先生的学问已经进入他生命的核心里面。人生境界的学说是冯友兰先生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张先生在他的著作中经常说到北大的“大家气象”。学派的出现,显示出理论的原创性;学派的出现,有助于形成真正的百家争鸣;学派的出现,有助于推进学术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74、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张让兰,冯友兰表妹
73、冯友兰,韩愈在《原道》篇中提出了“虚位”和“定名”的区别,认为“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定名为概念,虚伪为范畴。美籍华人学者林毓生提出‘创造性的转化’,却受到多人注意。综合创新”。张岱年在对古典文献的熟悉上并不输于冯友兰,但思想性欠缺,只能算一个“学问家”。,一些哲学术语的中文翻译不准确。“唯物论”应译作“物本论”,“主观唯心主义”应译作“心本论”,“客观唯心主义”应译作“理本论”。50年代初,他知道不能再按自己的思路讲哲学理论了,从此不再接触英文哲学原著。从张岱年的学养中,范学德明白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哲学为什么会出现一次短暂的繁荣,因为那时的学人首先是读书人,读线装书,也读西洋原著。冯友兰为之作序。他写道:“张先生之木讷气质,至老不变。其中熊十力的体系“中”居十分之九,金岳霖的体系“西”居十分之九,唯有冯友兰的体系中西各半,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中西结合。而且熊十力的著作中包含很多佛学术语,金岳霖的著作是英语思维的,都比较难懂,
62、 冯友兰吴淑贞、任载坤。女儿宗璞。师从杜威
61、圣彼得堡悖论。悖论问题的实质是人类自身思维的矛盾性。这就出现了计算的期望值与实际情况的“矛盾”。辞海》中的定义是:“一命题B,如果承认B,可推得非B,反之,如果承认非B,又可推得B,称命题B为一悖论。”可见,作为一种推理的矛盾现象,悖论是人们自己制造出来的。现已经有人证明,这种意义上的悖论是不存在的。人类思维自身出的漏洞。
60、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其哲学体系直到1853年为人重视。他的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是一名非常成功的跨国贸易商人,并企图把叔本华教育成“世界公民”,然后继承自己的衣钵。] 由于从小与母亲不相投缘,随着成年后父亲之死与生活方式的冲突,叔本华一生和母亲交恶。由于一切行为的动机都出于利己、恶毒、同情这三点,所以一个人的道德程度就可以看成这三者在他的性格中的比例。叔本华是个涉猎广泛的美学家,他对音乐、绘画、诗歌和歌剧等等都有研究。他把艺术看作是解除人类存在的痛苦一个可能途径。这亦使得叔本华被视为现代人文主义哲学的开山鼻祖。[4]
西方文化仍未走出叔本华和尼采重估一切价值之后所陷入的虚无主义景观
59、尼采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1]。对尼采来说,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超人学说是尼采一生的追求,也是他对人类深深的爱。尼采的哲学观最重要的一点是哲学的使命就是要关注人生,给生命一种解释,给生命的意义一种解释,探讨生命的 意义问题。还有一点看法,尼采指出哲学是非政治的,哲学和政治是两回事。所以尼采对哲学的看法,第一是对生命,关注人生,第二非政治的,第三非学术的。尼采以“上帝已死”作为虚无主义来临的象征,这也成为后来许多存在主义哲学家,如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人的哲学起点。尼采认为美不能独立于人的判断而单独存在,美也是人类的产物。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将美区分为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酒神精神代表的是非理性的狂喜状态,可称为“醉”的状态;日神精神则是沉静、节制,可用“梦”的状态来形容。起来:“美学只是一种应用生理学。”,因为他认为“一个人在艺术构思中消耗的力和在性行为中消耗的力是同一种力。尼采的思想颠覆了西方的道德思想和传统的价值,揭示了在上帝死后人类所必须面临的精神危机
58、夏夫兹博里提倡一种社会性的情感。夏夫兹博里也质疑了洛克的“白板”理论。洛克认为,心灵是后天的产物,不是生来就有的。道德也是如此,它不适用于天赋观念。他就很好地把以往感觉主义的自利性、功利性的私人空间进行了压缩,扩大了情感主义的公共空间。在他那里,审美是一种静观,是对自然的和谐和社会的、秩序的一种情感认同和内在领悟。他的这种理论,后来学者亦称为“第六感”。
57、在美学史上,哈奇生是较早对美进行分类的美学家之一。他将美分成本源的和比较的;绝对的和相对的。
56、席勒。20世纪初期的表现主义画家,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
55、朗基努斯《论崇高》是当时就文学和修辞学理论进行论战的产物,用书信体写成,对一篇同名文章进行评论,阐述自己对崇高的风格,即对伟大文学作品的认识。这篇论文思想深刻,有相当高的美学欣赏能力。朗吉努斯的《论崇高》把崇高一词引入了美学的殿堂,由此崇高被确认为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唯物主义、实验
54、培根 英国贵族 贪官。培根名言
53、在数学王国中,有5个数非常重要,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和所承担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数值的本身,因而比一般数字显得更为神秘,这5个数就是0、1、π、i和e。
像π一样, e也是一个无理数。它的数值是e=2.718281828459…无限而不循环。
真正把e引入到数学研究中来的是瑞士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
他们的成果包括:无限级数计算、微积分和微分方程运算的开创者,统计学概率论的开拓者、“大数定律”的创建者,在无限不确定性抉择难题中,那个令人头疼的“圣·彼得堡悖论”的提出者、流体力学“伯努利定理”的创建者,曲线研究的著名学者等
为什么我们的感觉、我们的"精神的”眼睛经常能够本能地和直观地从这样
—种螺线的形式中得到满足呢?这难道不意味着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内在”世界同外在世界之间有一种比历史更原始的同构
对应关系吗?
提出“交叉的蛇形线是最美的”命题。这个著名命题后来发展为“秀美”的审美范畴。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必须遵循的六条基本原则,即适宜、变化、一致、单纯、复杂和量,“所有这一切都参加美的创造,互相补充,有时互相制约
52、第九艺术是指传统八大艺术(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文学)、舞蹈、戏剧、电影)之外的某种艺术形式,在不同的资料中有不同的认定,如:电视艺术、电视剧、漫画书、电子游戏[1]等。
51、西塞罗在后三头同盟成立后被三头之一的政敌马尔库斯·安东尼(Marcus Antonius,公元前82年–前30年)派人杀害于福尔米亚。因为其演说和文学作品,他被广泛地认为是古罗马最好的演说家和最好的散文作家之一。因此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是对西塞罗的复兴。西塞罗的影响在启蒙时代达到了顶峰。莫蒙坦监狱,古罗马臭名昭著的监狱。
古罗马臭名昭著的监狱,西塞罗在那里处死了喀提林及其追随者。没有什么比认识到我们生来是为了正义更能让我们变的崇高了,法律不是靠我们的意志而是依靠其本性来实施的。”西塞罗的这句名言始终耐人琢磨。
50、博克认为社交本身并不能给人任何积极的快感,只是它的反面,“孤独寂寞”,“乃是人所能想象到的最大的积的痛感”,所以人要求社交或群居乃是为着避免“孤独寂寞”。当然,孤独寂寞之所以是最大的痛感,毕竟还是群居本能在作祟。竞争心是“自己在人类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方面要比旁人优越的要求。惊惧这种情绪在情感调质上是属于痛感的,在崇高感中它何以为快感。博克把美和祟高看作是对立的。崇高感是基于人类要保存个体生命的本能,它的对象虽暗示危险而又不是紧迫的真正的危险,它所引起的情绪主要是惊惧,在情感调质上本是痛感;博克因此下结论说诗和修辞不像绘画那样能在精确描绘上取得成功:它们的任务在于通过同情而不是通过摹仿去感动人。审美趣味涉及三种心理功能:感官,想象力和判断力或推理的能カ。他的成就在于初步找到了审美经验的一些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基础。他的缺点在于把心理基础的研究简化为生理基础的研究,见不出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对审美趣味和文艺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片面地强调感性,忽视了理性作用,这一切也都和他的侧重生理基础,缺乏历史观点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分不开的
49、希腊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物的关系,印度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人的关系
48、苏格拉底)毒死)-柏拉图(语录)-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老师)、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
47、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有着共同的哲学信仰和政治理想,他们吃着简单的食物,进行着严格的训练。学派的教义鼓励人们自制、节欲、纯洁、服从。学派的成员有着共同的哲学信仰和政治理想,他们吃着简单的食物,进行着严格的训练。学派的教义鼓励人们自制、节欲、纯洁、服从。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由太阳、月亮、星辰的轨道和地球的距离之比,分别等于三种协和的音程,即八度音、五度音、四度音。希帕索斯后被毕达哥拉斯的忠实门徒投海溺毙。根号2。史称“第一次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定理。毕达哥拉斯对数论作了许多研究,将自然数区分为奇数、偶数、素数、完全数、平方数、三角数和五角数等。形内角之和等于两个直角”的论断;研究了黄金分割;水星毕达哥拉斯后来指出它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一颗行星。五度相生率。从他希腊哲学开始了数学的传统。毕达哥拉斯后来指出它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一颗行星。在谈到治家时,他认为对儿女的爱是不能指望有回报的,但做父亲的应当努力用自己的言行去获得子女由衷的敬爱。原始的禁忌观念。不吃豆子
46、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陆九渊、古希腊的柏拉图、德国的黑格尔、费希特等。
认知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
客观唯心主义的神指的是抽象的精神,不是具象的神灵。
45、天命之谓性[1],率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3]。
44、象数思维,指运用带有直观、形象、感性的图像、符号、数字等象数工具来揭示认知世界的本质规律,通过类比、象征等手段把握认知世界的联系,从而构建宇宙统一模式的思维方式。
象数思维将宇宙自然、社会历史、生命人心的规律看成是合一的、相应的、类似的、互动的,借助太极图、阴阳五行、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天干地支等象数符号、图式构建万事万物的宇宙模型,“象数”不是单一的、单纯的人或事物的符号模型,而是涵括了天、地、人即宇宙万事万物的符号模型,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全息性。
“象”原本指万事万物表现出的形象,《周易·系辞上》说:“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象”大体有现象、物象、事象、形象、意象、法象等含义,这些含义大体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符号之象,即人为之象,又称“意象”(包含法象);二是事物之象,即自然之象,又称“物象”(包含事象、形象、现象)。
数”分为两种,一种是实测的、定量的数,一种是表象的、定性的数。象数思维方法中的“数”侧重于定性表象,这种“数”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象”。定性表象的“数”又指“易数”,
传说上古时期伏羲画八卦、作甲历,而八卦甲历即是象数思维之大成
43、这个是两个词组,不是一个概念,应该是指生成性在历史方面的应用,也主要是指在历史教学领域,因为生成性本身是教育学的概念。
42、吕荧,
高尔泰
蔡仪
李泽厚
一是要我选择一二个较小的课题做透,成为专家。二是要我尽快明确自己的定位,做学问还是搞思想。他曾批评王元化所说的“要做有思想的学问家和有学问的思想家”
研究美学,不要一开始便陷入国内关于‘美是什么?’的无谓争论中,要大量阅读国内外哲学、文艺学和美学名著,在此基础上选择某家某派作深入研究,逐步由点到面。我谨记此话,在读完有关西哲史、艺术史和美学史专著后,便开始研读格式塔心理学和心理分析美学。
做关于中国的学问,不懂西方,没有比较的视野,那也是做不好的
后来他说他这样不讲理是有理由的,他相信如果用500字不能简单地说清楚一个问题,那么5000字、50000字恐怕就更说不清楚了。500字还说不清楚,证明这个人脑子糊涂之极。他是考学生的脑子是不是足够清楚
做学问其实不用上学,既然你们一定要来上学,可以理解,来了也就来了
我说我想专注于现代西方的哲学与美学,对此李泽厚教授说那至少要懂两门外语
明确自己的个人定位。学术研究与个人的气质有关,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学术研究可以多途径、多层次、多角度。但扎实的基本功是必需的。
宗白华
朱光潜
41、形式感(sense of form)是指客观事物的外观形式引起人的想象和一定的感情活动所获得的审美感受。外观形式包括由色、形、声等外形因素所组成的外形式和运用这些因素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以完美地表现内容的结构的形式。包括色彩感、形体感、节奏感和对结构等形式美的感悟。
40、人化的自然"是马克思科学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范畴,它重在揭示人对自然的能动性,包含极丰富的内容.
但马克思在研究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是同对人与人的关系的研究和解决联系在一起的,自然界的人化和人的社会化,并没有引入"人的自然化"概念."人的自然化",在理论上没有根据,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39、反思判断力、规定判断力。反思判断力是德国康德用语。与“规定判断力”相对。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指对外在事物的形式进行情感性判断的能力,或情感性的反应能力,即审美判断力,是一种不同于认识活动的特殊的心理过程。康德认为“规定判断力”是一种在普遍的法则、原理、规律中已预先被给予的,只需把某种特殊事物归摄在它之下便能构成关于对象的知识的认识性思维能力。[1]
但在非认识性的审美和审目的活动中,不可能有任何先天原理,规定的判断力不适用,需要一种适用于审美活动的对对象形式的情感判断力即“反思判断力”
39、有必要将分散的门类艺术统一在一般艺术之下吗?存在跨越门类艺术的一般艺术吗?
费德勒也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the father of "the science of art" (Kunstwissenschaft).)[11] 费德勒还质疑了认为艺术是人类精神演进模式中的早期形式和低级阶段、而哲学是其成熟形式和高级阶段的观念,指出艺术的视觉思维并非低于哲学的概念思维,而是分属不同体系,有独立的意义。
39、解释学,又称诠释学,是一个解释和了解文本的哲学技术。它也被描述为诠释理论并根据文本本身来了解文本,是西方哲学、宗教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文艺理论中有关意义、理解和解释等问题的哲学体系、方法论或技术性规则的统称
38、大家都知道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吧,这个“我思”就是一种“反省的意识(反思)”。萨特认为必须深入到“我思”背后,去揭示某种尚无主客体对立的东西,也就是“前反思”。前反思就是“前反省的意识”,即先于人的认识活动的意识,是人思维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他觉得这才是真正原始的意识,是人真正的存在,哲学应以此为出发点。
哲学是哲学家的哲学,哲学家在考虑哲学的时候,必然且必要的涉及到哲学家自身的定位。“我思故我在,我在故上帝在”,是自古希腊柏拉图到西方近代哲学的普遍倾向(柏拉图——笛卡尔传统)。中国哲学家在思考哲学问题的时候,对自我(哲学家)的定位是“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无己”。在古典中国文化里,哲学家有不同的称谓,比如“圣人”“君子”“子”“王”“帝王”“师”等,这些在某种层面上,都是专指哲学家的,不轻易赐予一般人。《庄子》文章前几篇,涉及到哲学家自身定位的问题,比如《逍遥游》《应帝王》《大宗师》。笛卡尔的那句话,涉及到西方文化对哲学家定位的问题,如果单纯理解前面的那句,而不理解后面的那句,是不完整的。
“以留而以待也”出自王夫之《周易外传*序卦传》。“有所待非道也;续有时则断有际,续其断者必他有主,阴阳之外无主也。有所留非道也;存诸无用则出之不力,出其存者比别有情,往来之外无情也。是故六阴六阳,十二皆备,统天行地,极盛而不缺,至纯而奠位,以之为始,则万物之生,万物之化,质必达情,情必达理,相与参差,相与夹辅,相与补过,相与进善,其情其才,其器其道,与乾坤而皆备。抑无不生,无不有,而后可以为乾坤,天地不先,万物不后。而《序传》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则未有万物之前,先有天地,以留而以待也。是以知《序传》非圣人之书也”。“以留而以待也”,我是批判笛卡尔,因为他的那句话,往后走必符合“则未有万物之前,现有天地,以留而以待也”,以中国哲学的标准看,笛卡尔不符合中国哲学家的资格。“以留而以待也”,以中国哲学底蕴讲,则“非道也”(中国的“道”和西方的“逻各斯”可相对译)。
“思”和“反思”,是“正反合”问题,思域扩大,有所超越,入“合和”境地,就是反思。这个本来没什么好讲的,都被讲烂了,中国这批哲学工作者们,吃着哲学的饭,把哲学的锅都差点毁了。
37、叔本华还有直观主义和悲观意识。在他看来,万物的意志有从低级到高级的等级差异,到了人才产生理性认识。而动物仅仅是直观,直观和理性都是意志客体
化到了一定程度的产物。理性是最高级别产物,但却从直观发展而来,由于它是直 观的摹写和复制,所以认识世界用直观更加可靠些。
他的悲观倾向十分明显。他以 为,人的一生常常与痛苦为伴,人无论怎样都不能满足。由于生存状态的需要和性
的需要,人总是处于一种欲壑难填的境地。人可以通过对客体的观审令自己暂时自 失于客体中,不过这是短暂的,最终还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痛苦中。
36、1.宗教唯心主义的一种世界观。主张人和神或超自然界直接交往,并从这种交往关系中去领悟宇宙的秘密。
2.指文学艺术上的神秘主义,即强调表现个人难以捉摸的感受、幻象等。
3.指办事神秘化。
35、同构对应。同构对应”是格式塔心理学用来解释审美经验形成的重要原理。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鲁道夫·阿恩海姆,他认为外在物理有场,而人的内心在心理也有场,两个场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心理———物理场”。外在事物之所以能引起我们的知觉和美感,是因为外在事物的力的样式、方向、强?
34、主义。1.对于自然界、社会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理论和主张:马克思列宁~。达尔文~。
2.一定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经济体系:社会~。资本~。
3.表示某种思想、品质、作风等:集体~。革命英雄~。主观~。
33、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实用主义指出,当代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分歧,一种是非理性主义者,也是唯心的、柔性重感情的、理智的、乐观的、有宗教信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另一种是经验主义者,也是唯物的、刚性不动感情的、凭感觉的、悲观的、无宗教信仰和相信因果关系的。实用主义则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找出一条中间道路来,它是经验主义思想方法与人类的比较具有宗教性需要的适当的调和者
32、自然主义。自然主义(Le Naturalisme)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
31、泛神论。主张神即自然 界的一种哲学理论。流行于16、17世纪的西欧,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布鲁诺、荷兰的斯宾诺莎等。认为 自然界是万物之神,神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没有超自然的主宰世界的精神力量。
30、分析美学。20世纪30年代随着分析哲学的产生而产生。分析哲学在反对形而上学的口号下,否定对传统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认为哲学的惟一任务就是对科学的语言进行逻辑的分析,阐明其意义。认为人们日常所使用的语言是含混的,这是造成哲学“误解”的根源。分析美学以此为据研究美学。
29、科学主义(scientism)的主要思想可概括为:认定真正的科学知识只有一种,即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最权威的世界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识,其高于一切其他类的对生活的诠释。人文主义(英文名:humanism),是一种基于理性和仁慈的哲学理论的世界观。作为一种生活哲学,人文主义从仁慈的人性获得启示,并通过理性推理来指导。人文主义以理性推理为思想基础,以仁慈博爱为基本价值观。
28、笛卡尔。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之一,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并为欧洲的“理性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笛卡尔最为世人熟知的是其作为数学家的成就。他于1637年发明了现代数学的基础工具之一——坐标系,将几何和代数相结合,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同时,他也推导出了笛卡尔定理等几何学公式。值得一提的是,传说著名的心形线方程也是由笛卡尔提出的。
27、纯粹艺术,明确、深刻的表现现实事物形象。
纯粹艺术是脱离了直接利用功利而精神化的艺术,他可以充分、明确、深刻的表现现实事物形象,向人们提供富有深刻的、强烈的思想意义的审美对象。人们对纯粹艺术的审美过程是一种心理过程,属于精神活动,他可以和纯粹艺术美建立思想意识上的沟通,这就为产生直接富于思想内容的审美感受提供了可能性。自然而然的,人对纯粹艺术审美心理活动的特征,也就是主要表现在对对象思想深刻性的感知上。
26、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的扭曲和抽象化,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因此,主题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但他们大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
它在诗歌、小说和戏剧领域都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其诗歌的主题多为厌恶都市的喧嚣,或暴露大城市的混乱、堕落和罪恶,充满了隐逸的伤感情绪或是对“普遍的人性”的宣扬。它的特点是不重视细节的描写,只追求强有力地表现主观精神和内心激情。代表人物有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和德国的海姆、贝恩等。
其小说的人物和故事都是现实生活的异乎寻常的变形或扭曲,用以揭示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的精神危机。代表人物有奥地利的卡夫卡等。
其戏剧内容荒诞离奇,结构散乱,场次之间缺少逻辑联系,情节变化突兀,生与死、梦幻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多用简短、快速、高声调、强节奏的冗长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大量运用灯光、音乐、假面等来补充语言的效果。代表人物有瑞典的斯特林堡、德国的托勒尔、美国的奥尼尔、捷克的恰佩克、英国的杜肯、衣修午德以及爱尔兰的奥凯西等。
25、超验,意为超出一切可能的经验之上,超越时间、空间等存在形式,不能用因果、属性、存在、不存在等范畴进行思考的东西。
25、经验主义亦称“经验论”。一种认识论学说。与“理性主义”相对。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验证。有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前者如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他否定天赋观念说,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经验”,认为心灵就像白板,心灵中的一切知识来自对事物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感性经验,而心灵也具有一种对感觉印象进行区分、比较和概括的官能。
25、理性主义。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一般认为随著笛卡尔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本质上体现科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
25、天赋观念。天赋观念是哲学、美学用语。指人类生来就有的观念.在美学上是关于美的起源和性质的一种界说。即认为美、艺术都是天赋的,上帝安排的。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已孕含着天赋观念说的萌芽。他指出有三个世界,最高的世界是神造的理念世界。认为文艺创作不凭理智和技艺,而凭天赋和神助,是在神灵凭附的迷狂状态中进行的。法国笛卡儿明确提出“天赋观念”说。认为天赋观念包括作为理性知识基础的几何学“公理”、基本的逻辑思维规律以及“上帝”、心灵等观念,由上帝在人出世前印入人的心灵(理性)中
24、等待戈多:埃斯特拉冈、戈戈,弗拉季米尔、狄狄。
23、自然自由自在110
22、110。静态直观。静态:1.相对静止的状态。2. 从静态来考察研究的。直观,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接触而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方式。
21、当“视域”一词被作为哲学概念运用时,这两层含义都被保留了下来。同时它的意义还得到了扩充。简单地说,哲学意义上的“视域”不仅仅与生理——物理的“看”的范围有关,而且与精神的“观”的场所有关。因而作为哲学概念的视域似乎也可以译作“观场”。在这个意义上,感知、想象、感受、直观、本质直观、判断等等意识行为都具有自己的"视域"即视力范围。
20、1859年10月18日,出生于巴黎。1877年,毕业于波拿巴皇家中学。1882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889年,出版论著《论意识的即时性》。1896年,发表论著《物质与记忆》。1909年,发表论著《创造进化论》。1914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1932年,发表论著《宗教与道德的两个源泉》。192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41年1月4日,因病逝世于巴黎。
19、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该词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并把它们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
18、荒诞美是人类历史进入一个关节点时的心灵阵痛,其进入美学范畴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荒诞美是人类对艺术时形成的一种情感体验,一个新的审美形态,使它没有意义的生活和人的存在从否定方面得以呈现,是美学范畴中“成功的表现”,也是任何现实主义所不能做到的。荒诞美有多种多样的意境,但最主要的是:在荒诞美艺术家的创作中,作者不仅营造一个自我安慰、自我调节、自我满足、自我沉醉的虚幻的理想世界(荒诞世界),而且以此凸现悲情、消解悲情、超越悲情。
17、实践有着诸多的含义,经典的观点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
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16、虚无主义作为哲学意义,为怀疑主义的极致形式。认为世界、生命(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是没有客观意义、目的以及可以理解的真相。与其说它是一个人公开表示的立场,不如说它是一种针锋相对的意见。许多评论者认为达达主义、结构主义、朋克这些运动都是虚无主义性质的,虚无主义也被定义为某些时代的特征。如:布希亚称后现代性是虚无主义时代,有些基督教神学家和权威人士断言现代与后现代由于拒绝上帝而是虚无主义的。如:鲍德里亚(Baudrillard)称后现代是虚无主义时代。
15、终极价值
对于“人为什么活着,存在的意义,宇宙如何形成,人死后会如何”等终极意义上的问题,人类文明自形成以来就有思考,由此产生了原始的宗教,试图来回答这些问题。人类在由原始部落社会向更大规模和更严密组织的国家社会演进时,出现了人类文明的超越突破,出现了超越具体时空限制的终极价值信仰。这些观念信仰的出现,是人们从具体的社会组织和现实的世俗生活中走出来,对于上述终极问题的回答。这些回答不再依赖特定的世俗条件,而是一种终极价值关怀。这种终极价值关怀的提出使得其他社会价值都笼罩在其审视之下,从而为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组织方式给出了指导和约束。[1]
* 中文名终极价值
* 外文名The ultimate value
* 范畴哲学,宗教
* 产生时期世界文明轴心期(约2500年前)
* 核心问题存在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 代表人物上帝,佛祖,真理,人自身
14、终极关怀,源于人之存在的有限性,源于人之企盼生命存在的无限性,它是人类超越有限、追求无限以达到永恒的一种精神渴望。对生命本源和死亡价值的探索构成人生的终极性思考。这是万物灵长——人类独具的哲学智慧,寻求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寄托以化解生存和死亡尖锐对立的紧张状态,这是人类超越性的生死价值追求。
13、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的自由自觉的意识,即人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自然地特性。在生产过程中,以人的自身的本质力量作用于自然,使自然脱离了不适宜人生活的原始的粗糙状态,成为人化的自然,而且在这种被改造的自然中展现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力量;而自然又提供了一个场所,使人得到锻炼,进一步充实了自身的本质力量。
12、人文社会科学的“一级学科”包括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和历史学。
哲学的“一级学科”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和科技哲学等八个“二级学科”。其中科技哲学,包括自然辩证法和一系列人文社会科学的应用性哲学学科。这种“二级学科”的划分是同哲学的研究领域和理论内容相互交叉的,而不是一一对应的。
哲学的“二级学科”,主要涵盖下述内容: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即包括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和价值论等在内的哲学基本理论;
(2)中国哲学史,即关于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萌芽、产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说;
(3)外国哲学史,即关于世界其他民族哲学思想的萌芽、产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说;
(4)伦理学,即关于伦理道德的学说;
(5)逻辑学,即关于思维形式和思维工具、规则的学说;
(6)美学,即关于美、审美和艺术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
(7)宗教学,即关于宗教的起源、发展、本质和社会作用的学说;
(8)科学技术哲学,即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及其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学说;从广义上说,科学技术哲学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例如,文化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经济哲学、经济伦理学、管理哲学、宗教哲学、教育哲学、军事哲学等。广义的科学技术哲学,例如,马里奥·本格的科技哲学体系:
10、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Malinowski,Bronislaw Kaspar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波兰。1908年以全奥地利最优等成绩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学位。 最大的贡献他提出了新的民族志写作方法。从马林诺夫斯基起,必需到自己研究的文化部落住上一年半载,并实地参与聚落的生活,使用当地的语言甚至和土著建立友谊。而这些,都是为了完成一份马林诺夫斯基式的民族志纪录。学生费孝通。
9、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为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8、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
理性是基于现有的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反之就是反理性。理性的本质就是否定与怀疑。
理性概念亦称“具体概念”。德国黑格尔用语。与“知性概念”相对。指在知性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反映对象多样性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和各种不同规定性的统一的概念。理性概念揭示和把握了对象内部的矛盾、联系、转化和诸多规定性的统一,是把握对象具体真理的基本形式。[1]
非理性观念主要特征:
1.绝对化要求:
是指个体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必须、完全、应该、理应,务必、完全、绝对;情态动词
2.过分概括化:
以偏概全。一旦转向他人就一味责备,并产生愤怒和敌意,与表白型多话同时出现。从不、总是、老是、无法、非常、永远、几乎没、毫无价值、一无是处、一点也不;副词
3.糟糕至极:
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预期的非理性观念。不容易、一团糟、毫无希望、困难重重;形容词
7、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从类逻辑(人的类本质)到生产逻辑,再到资本逻辑的主导逻辑转换过程。虽然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其思想中一贯的重要指向,但在不同的逻辑阶段,马克思对人的理解也是不同的。马克思关于人的五个命题,即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既是剧中人也是剧作者、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展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讨论的丰富内容与逻辑差异,
6、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5、社会存在是指构成社会的一切存在,包括个体、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各种财产等。与自然界一样,社会存在也有三种表现形式,即物质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社会财产;运动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社会组织活动;思维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思想理论、知识体系等。对社会存在进行量化就有了所谓社会存在量。各种社会存在可以相互转换。
4、绝对理念、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又译为“绝对精神”。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的哲学用语。指世界万物的精神本原。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客观地存在着一种精神,他称之为“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其所以“绝对”,是因为它不是个人的精神、人类的精神,而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精神。它是世界万物的始基和本质,万物是它运动变化的产物,是它的表现、外化。绝对观念的运动变化经历三个阶段,即“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构成黑格尔哲学体系的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分别描述了“绝对观念”在各个阶段中的变化情况。在第一阶段,绝对观念以纯逻辑概念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着,经过“存在”、“本质”、“概念”三个小阶段的发展,完成了整个“逻辑阶段”的发展过程,进入了第二阶段即“自然阶段”。在第二阶段,绝对观念不再以原先那种纯概念形式存在和发展了,而是把自己“外化”为自然万物,体现在自然界的存在发展之中。绝对观念在自然阶段经历“机械性”、“物理性”和“有机性”三个小阶段发展后,在“有机性”阶段的最后出现了人,表示绝对精神已超出自然界,将自己“外化”为人类社会,进入了第三阶段,即“精神阶段”。[1]
3、存在论(Ontology)是哲学的核心领域。顾名思义,存在论即关于“存在”的理论,是关于存在是什么以及存在如何存在的理论。存在论虽然是在17世纪才由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RudolphusGoclenius , 1547-1628)命名并由沃尔夫(Christian, Freiherr von Wolff, 1679-1754)加以完善并从理论上系统化,但就存在论这一学问而言,则是早已由古希腊哲学确定了其基本框架及理论内容的。事实上,存在论本身就是古希腊哲学的主题形态。
2、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在,包括物质的存在和意识的存在,包括实体、属性、关系的存在。人的意志本身也是一种存在,人思维的、虚幻的东西也是一种存在,属于意识的存在。虚拟世界也是一种存在,它是人的意识世界的外化(不是物化),本质上仍然是意识的存在。虚拟世界的载体(互联网的硬件设备)是物质的存在。
1、认识论(epistemology)即个体的知识观,也即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信念,主要包括有关知识结构和知识本质的信念和有关知识来源和知识判断的信念,以及这些信念在个体知识建构和知识获得过程的调节和影响作用,长久以来一直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心理学领域中对认识论所进行的研究相对较短,其最早可以追溯到皮亚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