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在爱中长大的孩子还会缺乏安全感、心思敏感、讨好型人格?

为什么在爱中长大的孩子还会缺乏安全感、心思敏感、讨好型人格?

作者: 胡二哥之见闻 | 来源:发表于2021-03-20 16:47 被阅读0次

    网友问题:

    小时候我和奶奶一起住,奶奶对我挺好,可能有点疏于照顾,导致我体质很弱,打小就是孩子堆里被人呵护照顾的“小宝”。

    稍大一点,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后来,我们回了老家上小学。

    一年级时,我发了一场高烧,我记得当时自己难受得蹲在学校楼梯转角,许多同学走过,都视而不见,只有一个我平时比较熟的同学慰问了我一句。

    二年级时,我因为羡慕同学们可以买小零食吃,与父母提议了几次,未果,就起了偷钱的心思,我每次从家里偷个十块二十块。

    其实当时这个物价,二十块对我来说就算多了,我并不是经常偷。

    有一天,我向原来一个玩的好的女同学说,我明天会带二十元钱。

    好巧不巧,第二天,有一个男同学正好丢了二十元,之前那个女同学立马把我交代了,老师把我叫过去,问我,我很难受,他丢的是两张十元,而我带的是一张二十。

    最后老师把我爸爸找来了,没有证据,期间好像说了不少我的坏话。

    晚上回到家,我爸把我痛打了一顿,自此我再没有偷过钱。

    后来有一次,去亲戚家玩,我爸爸把这件事开玩笑告诉了其他人,我只记得当时自己无地自容。

    三年级,有一次我和另一个女同学忘记交作业了,可是奇怪的是,数学老师只叫我的家长来学校。

    在此之前,我从未被叫过家长。

    身体缺陷可能带来心理的自卑感,体弱是身体缺陷之一。

    幼儿期和童年期的孩子都体能过剩,处于消耗的快但也恢复的快的年纪,是个体发挥身体力量和锻炼身体协调能力的时期。

    当看到自己体弱和别人有所差距时,即使奶奶对你很好或你是别人眼里的“小宝”,但在内心深处你可能感觉很自卑。

    “小宝”的称呼可能被看做是一种同情或怜悯。

    加上在学校一年级发高烧同学大多都视而不见的情况来看,这种自卑心理已经影响了你的社交(同伴关系)。

    一个孩子在家里不仅要有明确的地位,在学校也要有明确的地位,俗称“身份认同”。

    缺乏身份认同就会感到没有安全感,在加上自己不善社交,大概率会发展出一个善于观察但总是与内心的“我”进行对话的习惯,所以才会觉得心思敏捷,长大了也容易变得多愁善感。

    那个你玩的好的女同学,也可能是“饥不择食”的结果。

    即使你们真的是玩的好的朋友,她也可能是嫉妒你能有20块钱(根据你的描述,那时候的一毛钱应该可以买现在的一包辣条)。

    所以后来才会毫不犹豫的举报你(无可厚非,财不外露,炫富总会引起仇恨)。

    至于后来挨打和数学老师只找你父母而不找你同学来看,大概率是你平时都比较听话,而那位女同学却是”老油条“,这跟惩罚只对听话的孩子有用,对不听话的孩子是家常便饭一样。

    你可以把他看做是老师对你的关心,而不是偏袒。

    说到底,你是因为自卑,更喜欢对比,更想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因此感到缺乏安全感,这又导致心思敏感,甚至孤独,进而发展出讨好型人格,反向循环更进一步的导致自卑,缺乏安全感。

    所以要想改变,可以通过发挥身体力量,比如参加竞赛性的体育活动,让自己变得自信,同时,扩大社交活动,而忽视社交关系,而非刻意建立关系。

    任何关系都在交互活动中产生,且有共同兴趣的关系才能长久。

    另外,不要轻易给自己扣帽子、贴标签,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安全感和讨好型人格,因为有需求,而别人能满足,讨好就会发生。

    所以不必觉得这些都是什么见不得人的性格缺陷或心理障碍。

    勇敢面对,接纳自己当前缺乏安全感和是讨好型人格的事实,是做出改变的第一步。

    学会和过去和解,放下才能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在爱中长大的孩子还会缺乏安全感、心思敏感、讨好型人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uw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