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Toastmasters头马演讲比赛
【头马】冠军是如何培育的

【头马】冠军是如何培育的

作者: 职场清醒徐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7-07-12 10:16 被阅读750次

    “冠军不是自己从土里长出来的,你必须用热爱、刻苦和投入来浇灌他们。(Medalist don't grow on trees ... you have to nurture them ... with love, with hard work, with dedication.)”这句来自前阵子热映的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台词,让我在电影院里流着泪地不住点头。人们能看到的往往只是最后的成功或失败,只有当事人知道一路走来自己曾经历过什么。当摄影机试图绕过成功的庆典,来到爸爸和他们曾经跌倒又爬起、失意和沮丧的现场时,那才是故事的核心,因为爱是简单的,教育是复杂的。

    出电影院回家的路上,我的思绪又飘到了两个月前头马某中区比赛后的选手采访现场,有一个眉目慈祥的观众起身真诚地提问道:“你们俱乐部这么多人冲到中区,是在比赛前做过什么培训么?“听到这提问的那一瞬间,我感到自己的大脑袋后方噌地窜上了一股真气,自己有种被冒犯了的感觉。在台上我们俱乐部有包括我在内的五个会员,我晃了下脑袋甩开那股真气,咧嘴一笑向前迈了一步:”我是俱乐部的创会主席,我来回答吧。“具体当时讲的啥自己是记不清了的,当时我的情绪占了上峰,理智地只是做到了有理有节吧。我知道我们这五个人,五个AACTP上海培训师俱乐部的创会会员,为了能站到那个舞台,在过去的一年里经历了点什么!这就好比过高考结束后,谁若去问那些高考状元:“你考得这么好,是不是之前做过哪套冲刺题呢?”他应该无法得到想要的答案,倒是可能收获点儿白眼。无论是培养一个演讲冠军,还是培养一个高考状元,都应该是个庞杂的系统教育工程,他们不是自己从土里长出来的,不信请先试着回答这三个问题。

    问题一:怎样的人可以成为冠军?

    问题二:怎样的人可以辅导别人成为冠军?

    问题三:完成比赛后,你们又该如何相处?

    2017年4月15日,也就是我们被提问,我真气乱窜的那场中区比赛,选手采访完毕后比赛主席宣布了最终结果,不出意料地,我们俱乐部的两位选手夺得了第一名,一位获得第三名,继上一次中区比赛有一人夺冠出线后,又一次创造了俱乐部的历史,成功获得两个大区峰会的参赛资格。之后因为另有公务在身,当晚我没能和大伙儿一起庆祝,也就没像上次那样又喝酒又翻墙的(这个故事请参见《一周岁快乐,AACTP上海培训师俱乐部》),但这次胜利之后,我隐隐地嗅到了一丝熟悉的感觉。正好半年前,2016年10月15日,我们好像也曾是用类似的套路,见证了另一位会员夺得中区比赛第一名的。作为一个水相星座的小迷信,我是如此相信自己的感觉,以至于等到这次大区比赛前,自己出发时再度遇到囧事都被我看成了是他们夺冠的预兆(这个故事请参见《【苏州峰会-上篇】八十里路两个我》),果不其然,我们的选手最终在85大区的中文幽默演讲比赛中夺冠。我很骄傲,因为我们俱乐部的教育体系和培育演讲者的辅导实践再一次得到了最高的反馈。

    两次峰会夺冠后的会员合照

    那么回到刚提出的那三个问题,

    提问一:怎样的人可以成为演讲冠军?

    我的回答:任何人。

    每个人在出生前都是冠军了,你打败了其他千千万万个精子,来到母体中被成功地带到了这个世界上。

    在头马每年官方的演讲比赛中,不同的级别都会产生随之对应的冠军,细想一下,总数量也着实可观。每年中国大陆就有18个大区冠军,近200个中区冠军,近千的小区冠军,几千个俱乐部冠军,是为冠军总数量。想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不妨试着问自己:"嗨,小子,你想去拿个冠军么?",如果那个被提问的自己没有立马说不的话,那你就可以马上去报名参加比赛了!即便是有犹豫,尝试也总比犹豫要更带劲嘛!如果还拿不定主意,下面这个信息足够说服你,近三次的85大区中文比赛冠军,是平均马龄(加入头马的时间)才一年的新会员!如果说大区冠军是万里挑一,那成为中区,小区,或者俱乐部的冠军绝非高不可攀。每个人都能成为演讲冠军,这件事上,数据是不会说谎的!

    在我自己加入头马一年半的时间内,基于我本人的参赛经验和辅导选手过程中的全面观察,我也逐渐发现,选手个人的期望也往往决定了他能在比赛中走多远,拿多少个冠军。我们俱乐部的第一位大区冠军,在俱乐部层面就参加了三个俱乐部的所有中英文备稿比赛,共6场,直到在我们俱乐部的中文比赛中拿到自己唯一的一个冠军后,再一步步努力,最终走向了大区舞台,大区比赛前后,我与她合影,比划出胜利的V字型手势,她女汉子般温柔又坚定地把我的一个手指缓缓掰下,不要比划二,我们要争就争第一!

    因为有了求胜的信念,也就有了持久的动力,让他们在漫长的比赛路上踩稳了前进的油门。我们的第二位大区冠军或许因为年长些的关系,含蓄好多,不过每场比赛上场前也难免露出他那快爆炸了的紧张,特别是压力最大的中区比赛,中场休息我找到他,想和之前一样帮着最后一起再练一遍,这位稳重的先生竟然虎着脸说:"不练了不练了,让我抽根烟去!"。还有我们的另一位中区冠军,自述都曾在比赛前那阵子的晚上,被家人听到她的梦话,梦里她哭喊着大叫:"妈妈啊妈妈!我稿子没改好啊,怎么办啦!"

    除了数据,韦伯的归因理论也恰好能验证这一点。对于比赛来说,任务难度和比赛中的运气都是外部的不可控因素,个人能力是内部的不可控因素,只有个人努力是内部的可控因素。有趣的是,这个唯一可控的因素并不稳定。所以,有时我们松懈了,而比赛马上开始了,有时我们把注意力放到了不可控的因素上了,开始埋冤天赋,低估对手,笑话裁判,我们开始理直气壮地展示受害者心理了。如果此时,比你有能力的人还比你努力,那他应该就是最后的冠军了。所以,问题又来了,怎样的人能在同一届比赛中拿到最多的演讲冠军?暨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夺得最高级别的冠军呢?答曰:参加了比赛,想要拿冠军,并能在参赛的几个月中持续专注于自身努力的那一个。

    第二个问题:怎样的人可以辅导别人成为演讲冠军?

    我的回答:有套路,懂技巧,能克制的人

    辅导他人参加演讲比赛,区别于在一场头马会议里做个体评估,也区别于辅导一个新会员进行几个演讲。它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无声陪伴,要想教得漂亮,必须付出极大的忍耐,一不命令,二不埋怨。

    每个人学习新识,消化吸收,和实践运用的过程都是不尽相同的,而演讲训练,特别是参加比赛的过程能把这种个体间的不同极大化地呈现,下面这张图就很形象地进行了说明。

    此时一个优秀的辅导者应当进行识别,并运用相应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辅导。现实中往往更为挑战,因为人都是复杂的,同一个演讲者在不同阶段和情景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侧面,加之上一个问题提到的那些不可控,不稳定的影响因素,真实而到位的辅导过程是一种若即若离的陪伴,绝非传统印象中命令式的教导。

    而且随着被辅导者不断拿到冠军,不断晋级,他受到的关注,得到的辅导也会越来越多。同时,他的压力,于内于外受到的质疑声也相应地越来越多。此时辅导者如何在合适的距离,用双方都认可的方式去支持他,往往也是一种智慧,需要彼此双方的克制。

    在今年春季比赛中,我们在五一时集中辅导了各地共四位中区出现的选手,我自己大概又被那股捣蛋的真气所扰,也对当时他们的稿子和演绎能力寄予了无比期待,而在辅导现场观看了他们的表现后却感到大失所望。但比赛临近,选手情绪状态也都不稳定,理智告诉我已没有时间再表达失望,提出大改的要求了。于是平静地组织完所有导师给到他们反馈后,当晚回家后我着手开始处理自己的问题,此处省略一千字,足足两小时的自我教练后,我终于处理好了自己的那些情绪,打开手机,在朋友圈码下八个字——“所有寄托,都是妄念”,然后,继续,思路清晰、正能量地投入到后阶段的线上线下辅导中。(此部分有另一视角文章,可参见《苏苏和她的AACTP冠军辅导训练营》)

    第三个问题完成比赛后,你们又该如何相处?

    我的回答:一起回归俱乐部,并寻找下一个目标

    我第一次参加的头马峰会,是85大区拆分前的最后一场峰会,因俱乐部数目很多所以比赛竞争也相当激烈,几个冠军也就非常热门,很多俱乐部都会邀请他们前往分享,记得当时有个资深头马私下和我支招:“你们新俱乐部,需要这种冠军去做做分享,等会儿宣布了冠军后,你等他走下舞台后就跑过去第一个祝贺他,请他到你俱乐部分享,他那时候一定不会拒绝的。”当时的我一脸懵圈地心想:原来如此,这大概就是传说中所谓的“消费冠军”吧!那次峰会的三场决赛后,我还是没有这么做,回上海后就在各俱乐部的推送里看到了冠军们去分享的信息,也感谢冠军们的分享,作为一种对组织的回馈,一定激励了很多的会员。

    评头论足别人家的总是容易,再后来两次咱家也出了大区冠军,还有更多参加比赛的会员,大家都怀抱着通过比赛锻炼自己,争取夺冠的美好愿望。怎么保护好他们的初心,也成了我这个操心之人的一桩烦心事。

    在此分享几个不成熟的小实践:
    ——在第一位冠军前去参加大区比赛之前,我们便与她约定比赛回来后的第一场俱乐部会议由她来做分享,无论她是否夺冠,登上大区舞台的她就已经是我们的冠军,这个经历已经值得分享。
    ——既然我们这儿从俱乐部比赛开始就很激烈(今春16人报名参加一个中文比赛),如果有的会员给自己的参赛目标定在到达中小区,我就会建议他也填报冷门项目或者以双会员的身份在其他俱乐部同时参赛,会师中小区再战。
    ——教就是最好的学,创造辅导机会给有潜力的会员,去带领或参与冠军辅导营的工作,去担任,在陪伴和辅导选手的过程中积累自己未来参赛的经验。
    ——在冠军夺冠后,认真地询问下一步的打算,有什么需要俱乐部为他做的。引导他们尽可能少地带着压力和负担地回归到俱乐部日常会议里,如果冠军不希望自己在俱乐部里被视为神,那我们就可以提醒会员们,特别是会议的主持人们有所注意,也尽量少引用冠军演讲中的桥段。如果冠军对做演讲暂时不再感兴趣,可以问问他有没有兴趣带几个徒弟,做做会议角色,或者挑战下官员呢?

    这些简单的小建议,能让冠军感到在俱乐部里“被需要”,而这个感觉,对谁,都很重要!

    最后,回到本文的开头,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的观赏过程中,很多人在电影院里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我也是,问题是,我们的泪都各自撒在哪一段呢?

    答曰:我的泪,它撒在了爸爸带女儿在原本只有男子比赛的摔跤场里漂亮地打败他们那一段。

    相应地,作为一家社区俱乐部的创会主席,第一次把会员成功送出中区的时候就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我深感从此以后,更多的会员可以追随她,前赴后继,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俱乐部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会员,走向中文演讲选手可以到达的最大的舞台,用母语讲述他最想讲的那段故事。

    2016年10月15日,庆祝会员在中区比赛成功晋级,我最爱那一晚

    而我也始终明白,个人和俱乐部的力量是有限的。保驾护航到了比赛现场,我们的会员抽签拿到过第一,麦克风遇到过问题,甚至道具也当场摔落,而我们除了干着急什么都做不了,选手除了自己谁也都指望不了。就像电影里所说:“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你得要凭自己力量战斗,尽全力…救你自己!”

    加油吧!所有为冠军梦想而努力着的你们~~如果你决定好好地去参加一回头马演讲比赛,请务必腾出时间精力,投入持续的努力,通过比赛提升能力和影响力,顺便多拿几个冠军。

    往往我们猜中了过程、却没猜中结尾,而这,正是比赛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头马】冠军是如何培育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bv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