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日一读 | 30 |《左传·桓公十年•虞公出奔》

每日一读 | 30 |《左传·桓公十年•虞公出奔》

作者: 慕若文 | 来源:发表于2021-08-16 06:56 被阅读0次

《左传·桓公十年•虞公出奔》

原文:

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译文:

虞国的国君称虞公。虞公有个弟弟,人称虞叔。虞叔藏有一块美玉,虞公向他索要,他开头不肯答应,想想又后悔了,说:“周地有句俗话说得好,‘老百姓本来没犯法,有了宝贝就犯了法’;留这玉有什么用,只会给我带来祸害。”于是他将玉献给了虞公。

可是虞公接着又来索要他的宝剑。这时虞叔终于忍不住了,说:“这样没完没了地要,最后就会来要我的命。”便举兵造反,迫使虞公逃亡到共池去了。

后记: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这篇《虞公出奔》,揭示了做人的几个简单道理。

一,不夺人所好。

《礼记·玉藻》里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又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对于古之君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增广贤文》里说:“贤者不炫己之长,君子不夺人所好。”虞公看见弟弟的美玉,就要据为己有,已非君子所为。

二,不贪得无厌。

虞公既已得到了弟弟的美玉,又索要他的宝剑,这般贪得无厌,无异于那条被东郭先生救下的狼,这就过火了。结果,哥逼弟反,自己落了个跑路的下场。应了那句时下流行的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三,做人要低调。

王国维说:“象因齿亡、龟因甲亡,人当懂得藏真补拙!”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章

  •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春秋左传·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

  • 匹夫有罪,怀璧其罪。

    出自《春秋左传桓公十年》,原文是: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日:“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 《春秋左传·桓公十年》中讲到这么一个故事,“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

  • 我的欲望不可纵,领导的毛病不能惯!

    《左传》桓公十年。 虞国的历史不可考,但这个发生在虞国的故事却很有点意思。 虞国虞公有个弟弟叫虞叔。这个皇亲国戚很...

  • 宋殇公十年十一战

    《左传桓公·桓公二年 》记载: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第一战,鲁隐公四年,卫国州吁弑恒公发生政变,为转...

  • 卿本无罪,怀璧其罪

    “匹夫无罪 怀璧其罪”这个成语由来已久,典故出自《春秋左传·桓公十年》。 说的是春秋时期,虞国有个没落贵族,名叫虞...

  • 成语故事:【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左传·成十年》记载,晋景公病重,秦桓公派了一位名医来给他治病。医生给晋景公检查了病情,说:“疾不可为...

  • 春秋里的故事(5)

    二十一、怀璧其罪(桓公十年) 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

  • 读书笔记 三月十日 星日

    读书笔记 三月十日 星日 《左传》 “风马牛不相及”出自《左传·僖公·齐桓公伐楚》 原文为:君处北海,...

  • 左传摘记-桓公十年

    1 十年春,曹桓公卒。 译: 桓公十年春天,曹桓公去世。 赏析: 桓公九年,施父尾根据曹国太子听音乐的表情,预言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读 | 30 |《左传·桓公十年•虞公出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fm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