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运就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花源当做一个洞天福地,人人都知道那地方是武陵渔人发现的,有桃花夹岸、芳草鲜美。远客来到,乡下人就杀鸡温酒,表示欢迎。乡下人皆避秦隐居的遗民,不知有汉朝,更无论魏晋了。千余年读书人对于桃源的印象,既不怎么改变,所以每当国体衰落发生变乱时,想做遗民的必多,这文章也就增加了许多人的幻想,增加了许多人的酒量。」 ——沈从文
小溪村溪水潺潺,多参天大树。时至今日,国人对桃源的幻想依然不舍不弃,除了读书人还有生意人,心灰意冷的移民海外,到另外一个国家去做「遗民」。
小溪村正在修路,一条贯穿村子的石板路已经修到村口,旅店、客栈的招牌随处可见,尽管时下冷清,但可以猜到旅游旺季时的场景,也说明这里已经跨入商业社会的门坎。尽管如此,没有人在路边拦路招揽游客,获得一种清净。
顺着石路向深处走,溪水声、鸟鸣声悦耳动听,感受最明显的是湿润清新的空气,出于本能,贪婪地做了几口深呼吸。
景区入口处路标有中、英、韩三种文字,据说已有西方游客足迹。一段石桩路让我放弃了前行的念头,颤颤巍巍迈过79个石桩,后面居然还有一排,一人独行,失足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忍痛放弃前行。看来规划者缺乏经验,到此地旅游的,男女老少都有,这种设计明显缺乏考虑。
好似“梅花桩”式“道路”令人却步。 村中正搭建公共旅游设施。信步前行,走近密林深处,看见一挂着「小溪村蜜蜂养殖示范园」木牌、丛竹环绕的院落。见各处摆放的蜂箱,带着犹豫放慢脚步。这时屋内走出一位男士,他是这个院落的陈姓主人。坐下交谈几句后,为我冲了一杯蜂蜜水,未料饮下之后精神为之一振,车船奔波疲惫顿时消失。
见我有了兴致,他带我参观院内蜂箱。此时是蜜蜂冬眠季节,照料的重点是防寒保温。他打开一个蜂箱,见到几十只蜜蜂挤在一起像婴儿般蠕动,煽动翅膀却不飞起……养蜂人在上面盖上一层透明塑料布,再将蜂箱盖轻轻盖上,为蜜蜂保温算是完成。
冬眠中的蜜蜂。这位养蜂人1972年起做公社电影放映员,当年走遍周围乡村。借机打探去雨阳村的路线,他说至少步行两个小时。「当年去雨阳村放电影,村里几个年轻人专程下山,帮我们把放映机背上山。」当地人尚要两个小时,我岂不要用加倍的时间?
他又道近日下雨,山路泥泞,建议我待春天天气转暖后再做考虑。听罢觉得有道理,于是放弃前行计划。
2018年12月20日(3)
刊载于2019年4月20日香港文汇报
新记:小溪村是一个幸运的村落。深居小溪自然保护区,随着生态移民,周围村寨正在一个个消失,小溪人“独享”那得天独厚的七千多公顷青山绿水。
在那之后我又去了三次小溪村,降雪、落雨、风和日丽都遇到了,次次都有新的感受。
从陆路入小溪。 雪景。 晨雾。 竹园山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