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抗日神剧以及老共产党员爷爷的从小熏陶下,我始终将其视为圣人,他的分量要远比神话故事中的女娲、盘古真实厚重。看着他的画像,我会热血沸腾地涌现出“没有毛主席就没用新中国”的警句。身为当代大学生,怎么可能不知道文化大革命和中国19世纪60-70年代的沦陷及破败,但是我一直没有时间去思考他的错误,这么多年一直沉浸在于他挥斥方遒下的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和新中国的繁盛。

可是,当历史的真相一点点向我揭开,当圣人的弱点一点点朝我暴露无遗时,圣人的形象也一点点凋敝,他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与我们一般无二、有人性优缺点的凡人。
他终究是个男人,甚至凡夫俗子
他,在自己主张一夫一妻制的同时,前后娶了4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比自己大4岁,是父母包办婚姻,他说他重来没有碰过这个明媒正娶的妻子,可是他从头到尾也没有尽力反抗过这段不当的婚姻。第二任妻子是其老师及北大哲学系的教授杨昌济之女杨开慧。可是在还不知道第二任妻子是死是活的时候他就被荷尔蒙支配着身体,与一个18岁的进步女青年同居然后顺其自然地结婚,这个女青年就是贺子珍。贺子珍在长征中负伤,之后去苏联疗伤,可是他直到解放后才把她召唤回来,自己同时在革命圣地延安与另一个文艺女青年江青结合。这次结合就遭到了中央的一致反对,他竟然以“如果中央不同意,就回老家当农民”来威胁,他如同一头莽撞的老虎,谁也拉不回他,党也只好默许。



他爱女人,且需要女人,在他每与一个新任妻子结合之时都是他事业最得意之时。与杨开慧的结合,他组织工作正做的风生水起;与贺子珍的结合,他正领导秋收起义,奠定着中国革命的军事存亡,也正是作为一名思想家开始握起枪杆子之时;与江青的结合,他正整理江山,准备收入麾下。好似爱情给了这个男人无尽的力量。
还记得这样一个片段,在创办新民学社之时,他与蔡和森以及其妹蔡畅约定为了革命事业不结婚,可是最后都违背了誓言。“爱美人还是爱江山”,在毛泽东这并非是个非此即彼的问题,在他身上,很好地诠释着鱼与熊掌都可以兼得的故事。凡夫俗子都难逃过这个情字,可就怕“有情无义”。
他崇尚自由,却断了别人自由的绳索
少年读书上私塾,他就走上了反对权威反对服从的道路,从反对四书五经到反对其父亲的绝对命令,再到最后反对刻板的马克思教条主义。他一生好似都在反对权威,但矛盾的是,他同时又在树立着自己的权威。
在8岁上私塾时,他说他开始反对这种强调秩序和礼仪的古代道德哲学,是因为它教导人盲目服从。
孩子们只能鹦鹉学舌地死背。他们一面按节奏晃动着身体,一面大声喊出晦涩而陈旧地格言,好像是东方念经的和尚。
可是事实却又证明他后来无论是在第一师范读书时还是自己的创作都没离开过这些古代道德哲学并且借此获益不少。
他一生崇尚自由,年轻时不爱洗澡,留着长发,在大家都着军装,装配整齐时,他一人穿着一袭长褂;在延安时期,大家都按时按点上班,他习惯半夜入睡,经常中午时分才起床。可就是这样一个散漫自由的身体,这样一个“波西米亚流浪者”统一了中国,打败了那个“威严的普鲁士人”——蒋介石。

可是领袖的自由你无法学,你也不能学。这个半知识分子一直保持着对知识分子的警觉,从延安整风时王实味及他的《野百合花》的夭折和对文艺作品只能展现生活光鲜面的要求,再到后来强令要知识分子下乡改造,到最后的文化大革命。你都可以看到他用他的大手在不断地控制中国的笔杆子,控制知识分子的进步和开放,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了解这些之后,不免一身寒意。想当年,毛老先生也就是毛泽东的父亲也是这样粗鲁地摒弃着知识分子的进步和开放,当时毛泽东可是作为"造反者"誓死抵抗的。他也正是因为寻求做知识分子才走出韶山,没想到最后却敌对知识分子。
他一直以来都讨厌与他有相反观点的人,当年在东山高小时,因为《三国演义》与其他同学意见相左,就会抡起椅子打人,他好像从来都没有成为过一个谦虚的知识分子。晚年因为政治上的不安全感,排挤打击与他意见相左的刘少奇、彭德怀,甚至完全断送了他们的政治生涯。
看他的历史,就像看一对对矛盾共同体。他的性格那样极端,可他对中国的贡献也同样突出地极端。这也是平常人做不了“开国皇帝”的问题所在。
他的缺点却并不能抹平他政治上的成绩。毛泽东,他的人格魅力从他与尼克松的私交其实就可见一斑。没有哪一个见过他的外国官员不敬他三分。他身体里所具有的那种能量以及发出的光芒确实可以与当年的摩西并驾齐驱。不可否认,在中国最关键的时刻他拯救了我们整个中国共产党,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

“非此即彼”的简单化思维那是幼儿在没有对这个世界构成认知的情况下的认知捷径,这世间并无完人,我们没法苛求一个凡胎俗体没有私欲没有贪念。他并不是圣人,都是凡人,都会犯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