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女儿|苦难的母亲
虹影自传体小说
一个真正的好作家,
一定会写尽世间的悲凉。
每个人的悲喜,
每个人的不易,
不是颂扬某个人的荣光和胜利,
为某一个人物唱赞歌。
《饥饿的女儿》看着看着,就想起了好莱坞的爱情片《廊桥遗梦》:20世纪90年代中年的中产阶级白人主妇,在丈夫孩子离开家的周末,邂逅了来采风的摄影师,两人在短暂的两天时间里,爆发了热烈的爱情。
千篇一律的日子突然插进来一段绯色的恋爱,女人的温柔感性,摄影师的浪漫多情,让这段刚刚开始就要速速结束的感情变得浓郁热烈,似乎他们之前的日子都是为了这个周末的遇见,似乎他们之前的人生都在茫然地彼此寻找,这样的感情会有什么结果呢?
不论东西方,人性里面共同的都是对“常相守”的追求,美好的感情,美好的人,人们总是想用一个世俗的物质的形式把他们固定下来。
可是,时间真是这世间最美好又最无奈的东西啊。
丈夫孩子就要回来了,摄影师也就要重新踏上他自己的采风之旅,女人彷徨了,不安了,在舍得舍不得之间剧烈地摇晃。
最后,摄影师在小镇的咖啡馆前,坐在自己的汽车里等,看着女人和丈夫孩子一起走过,他伸着打开车门的手,女人却没有回头……眼里却饱含泪水——好莱坞一定不会放过这样的特写。
当然,很多年后,女人的孩子收到了摄影师寄来的他们已经逝世的母亲曾经的照片,也知晓了他们的母亲多年前的一段秘密——那廊桥边,爱情的美丽……
同样的故事,
发生在20世界50年代的中国,
却是另外的样子。
贫穷卑微的母亲,年轻的时候,美貌叛逆,逃离父母指定的姻缘,独自来到重庆,遇到第一个男人袍子哥,是城市最底层的小混混头儿,他让母亲开始了第一段婚姻,生了大姐,袍子哥依旧风流不羁,母亲抱着年幼的大姐再次逃离,遇到驾船的父亲,从此开始稳定而劳苦的生活。
孩子一个个地养下来,有的生下来就死了,活下来的也只是在贫穷里挣得一点生存的气息,一家子在江边的穷人区辛苦地活命。
贫穷和饥饿从来没有远离过这个家庭。
肚子里没有食物,饿得蛔虫从嘴里掉出来。
第六个女儿六六养下来,其他孩子都可以自己找口饭吃时,父亲双目失明,只有微薄的生活补贴,全家人就靠母亲做“棒棒”来换取全家的生活物资。
母亲变得苍老粗俗,在家里,除了对六六颐指气使外,她对每个孩子和父亲都卑微地讨好。
她在工厂做烧锅炉的工人,每周回家一次,这个8口之家,松散地维系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六六从出生就感觉到自己在这个家庭里可有可无,处在最边缘的位置,却不知道原因;她在身体饥饿的同时,也得不到充足的亲情。
她在努力地活下去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去破解自己生命起源的秘密。
18岁的生日,她终于知晓了一切:3年自然灾害时,父亲在外工作时病倒异乡,母亲在家为5个孩子、自己和父亲苦苦挣扎,遇到了小孙,一个小母亲10岁的缺爱的男青年,他帮她养家养孩子养她生病的老公,帮她支撑穷苦的家,他们的爱情在最艰苦的岁月和最不该相爱的环境里产生了,于是有了六六。
大姐发现了秘密,主动揭开母亲的丑事,主动向养父揭发。
父亲、5个孩子都感觉到被背叛的伤害,将小孙告上法庭。
母亲主动承担,小孙也不推脱,接受每月给六六抚养费。
父亲痛苦,却也是善良的老实人,他痛苦妻子的出轨,又体谅妻子的不易;
父亲放妻子跟情人走,小孙也一次次努力让母亲跟他走,可是母亲生下六六后,依然留下来。
父亲失业后在家把六六带大,对这个别人的孩子,想漠视却又不忍不住满心怜惜。
留下来的母亲,从此开始为自己的爱情赎罪,对六六又狠又冷又漠视,对其他孩子和父亲充满歉意。
小孙每月寄来18元抚养费,18年来没有间歇,母亲用这钱、她的苦力和对六六的冷漠向父亲和前面5个子女忏悔。
知道了一切前情后,六六离开,逃离了让她窒息让母亲苦难的家,独自走上重塑自我的路。
母亲错了吗?错了,她出轨了;也没有错,她放走自己的爱情,做着最底层的小工,像男人一样卖着苦力,虐待自己的身体,养活子女和丈夫,用余生赎罪。
父亲错了吗?没有。他的接纳和体谅让他散发着人性的善良之光,更难得的是,妻子出轨伤害了他男性的尊严,他却没有在这个阴暗的角落里钻牛角尖。
姐兄们错了吗?他们仇恨母亲,鄙视她的私情,痛恨她的背叛;大姐毫不留情地和母亲争吵打斗。
他们的成长费用中有一部分来自幺妹的抚养金,他们漠视她,排挤她,却又不得不接纳她,幺妹是他们的母亲犯错的后果,同一个母亲逼的他们必须在一起相爱相杀地生活。
小孙,18年来偷偷在背后跟踪保护女儿却不敢相认,被母亲拒绝后娶了农村的妻子,生了儿子,他在那个家庭里成为正式的丈夫和父亲,心却从来没有离开母亲和六六。他拼命挣钱,艰难地维持着后来的家,却也从来没有忘记给六六抚养金,不忘记偷偷跟在女儿身后,借以看看母亲。
女儿18岁的生日,父女终于相见,女儿并不承认生父。瞎眼的养父才在她的习惯里。
小孙患癌去世,临终渴求一见,却被二姐阻断。母亲痛苦却不能责备二姐,将小孙为六六准备的500元嫁妆钱交给六六。
现实的人世就是这样吧,彼此伤害,却又割扯不断。
谁欠谁的债,谁伤谁的心,谁负了谁……就这样扭麻花一般交织在一起。
每个人都有错,每个人都不甘,每个人都委屈,每个人都在挣扎,每个人又都还在爱着……
母亲是纽带,又是矛盾的集中点。
他们都爱她,却又都恨她。
她也爱他们,却也恨他们。
当然,她也许更恨的是自己,为什么把所有人置于这样尴尬痛苦的境地?
爱恨就是这样密密麻麻地牵扯在一起,想爱,恨却也跟着来了;想恨的时候,爱却又不能停息。
当然,母亲的爱情,有多么悲凉,就有多么灿烂。
她爱着那个到死也不忘记她的小孙,却一辈子用实际行动关心和服侍着不爱的父亲。
爱,是这样的纠结,心,是这样的撕裂。
可这就是母亲的人生。
撇开时间和地域,《饥饿的女儿》真像《廊桥遗梦》,两位母亲都没有离开曾经的家,追求自己的爱情。
在现实生活里,我看到有父亲,因为要生儿子,在妻子绝经后,毅然抛弃了原来的家庭和4个成年的女儿,再和年轻的女人组织家庭生儿子。
和女性比起来,男性有时候真的不及女性有人性。
如果美国的母亲也有了情人的孩子,她留在原来的家里,又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跟《饥饿的女儿》中的母亲一样,只能用终身的劳作来为自己在丈夫孩子面前赎罪、从而坠入更深的苦难吗?
作者虹影说:“私生女不是婚姻的结果,而是绝对的爱情结晶,对情与性到了狂热的程度,对秩序、对规矩是超越的、反叛的、不屑一顾的。”
在这个故事里,这真是真理。
这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也如她所说,痛苦是可以记忆和代代相传的,就如母亲曾经的美丽和叛逆被她继承下来一样。
母亲的痛苦,在她的生命里延续,让她无法和自己达成和解。
只有当这一切从笔端流泻完后,她才能自我疗愈。
她的笔端写着母亲的丑陋粗俗,破旧的衣服,臃肿的体态,粗放的鼾声,畸形的身体,苍老的面容,苦涩的皱纹,尴尬的情感,可是在最后,我们却看到母亲的苦难、不屈、包容和深沉的爱。
母亲低到了最低处,被踩进最深的泥地里,却依旧从这泥地里开出花来,努力绽放在空中。
写作,其实就是一场自我疗愈。
人生就是一场追寻自我的过程,努力知道自己的来处,才能努力走向自己的去处。
我们努力去探寻自己生命的源头,只是为了自己能更心平气和地走向自己的归途。
而生父和母亲、母亲和养父的故事,何尝不是在她的疗愈里得到一个完结?
感谢这世间所有认真努力写作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