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例

作者: 扣舷而歌 | 来源:发表于2022-01-14 17:10 被阅读0次

          宋朝藏书家张邦基写了一本《默庄漫录》,其中记载了欧阳修的一件事情。

           “欧阳公于修《唐书》,最后至局,专任纪志而已。列传则宋尚书祈所修。朝廷以一书出两手,体不能一,遂命公详看列传,令删革为一体。公虽受命,退而叹曰:‘宋公于我为前辈,且人所见多不同,岂可悉如己意。’于是一无所易。及书成奏御,御史曰:‘旧例修书,只列局内官高者一人姓名,公官高宜书。’公曰:‘宋公于列传亦功深者,为日且久,岂可掩而夺其功乎?’于是纪志书公姓名,列传书宋姓名。”

          大体意思是说:当时朝廷下令修《唐书》。欧阳修被派去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负责的工作,也只是“纪、志”这一类的。列传则是尚书宋祁来写。朝廷认为一部史书俩人来修,恐怕风格不一样。就让欧阳修把宋祁写的那一部分,按照自己意思再修改理顺一下。欧阳修则认为,宋祁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前辈,学问见识都没问题,再说每个人看法不同,怎么能任意篡改别人的意见呢?所以最终也没给宋祁动一字。等《唐书》修成以后,御史说:按照惯例,作者名字只有一个,谁官大写谁。这里面数您官大,当然得写您。欧阳修反对说:宋尚书写的很专业很仔细,用工夫很多,我怎么能贪了他的功劳呢?在欧阳修的坚持下,最后,纪、志这部分写欧阳修的名字;列传这部分写上了宋祁的名字。

          这里,御史用了“旧例”这个词。御史是一番好心,提醒欧阳修:因为您职务最高,所以必须写您的名字,这是“旧例,”是老规矩,不宜更改。 可惜,这番好意,让欧阳修给“狗咬吕洞宾”了。

          所谓“旧例,”即是“惯例,”也就是鲁迅笔下的“老例。”指沿袭下来的通行的做法,大家都这么干的意思。因为是“都,”人多势众,所以这个词似乎带有天然的合法性。起码中国历朝历代都尊崇这样的法则,而于今之风则尤烈。御史说的“旧例,”具体到作者署名,评过职称的朋友大概皆有体会。生活中还有方方面面按照老例而为的做法,为不刺激读者神经,恕不一一列举。

          大抵而言,某些事情如何处理,既然有现成的,别人已经采取使用过的做法,那么用“拿来主义”照搬一下,似乎没啥说的。但当有人不识时务,不合时宜,对对某件事情的做法是否正确提出质疑的时候,就有会有跳出来的维护者,理直气壮的辩解:这是惯例呀。大家都这么做已经很久了,我们当然也要这样做啊。

          可是,“老例”就一定正确吗?裹小脚亦是老例,你按照这个老例,问问女同志的意见试试,会不会脸上开花耶?

          其实,利用手中的所能掌控的力量,巧立名目给自己捞取利益,这才是彼此心照不宣的老例。你若问他:为啥论头上的帽子大小来摘桃,也没看那人干多少活儿啊?他会说了:掌握全局重要还是干具体工作重要?没有路线和方向,岂不是无头苍蝇乎?

          别争,有句话说得好:跟领导讲道理,那是不想干了。——这似乎也是“老例。”

          也就是说,在老板面前,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摸清楚他的想法并遵照执行,这才是唯一的“正确”了。

          但某些东西虽然老例,也还是要讲究策略。所以你会发现这么个有趣的现象:在平时的工作中,当老板的,一定会热情洋溢夸赞团队的力量,极力声称每一个员工都很重要,说自己是鱼儿离不开水,没有员工的支持和奋斗,自己和团队连屁也不是。大有“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意思,让手下们听了大为感动,热血澎湃。但到了利益分配的时候,你才发现,那些话即便不全是骗人,至少忽悠的成分很大。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纵观历史,无论哪个时代,总有人利用手中掌握资源的便利,制定有利于自己的规则,道貌岸然的大肆攫取。而且,因为话语权的归属问题,规则基本是不可以讨论的。

          这个,老老实实说,没有必要去指责某个人。人性的自私,决定了在规则的庇护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换句话说,今天咱在这儿批评了某人某事,但扪心自问:如果“有朝一日倒过来,”我们能否保证不“萧规曹随?”

          但历史之所以前进而不是后退,就是因为,老例的力量固然很牛叉,但在其重重围堵下,总还有人性善的一面,拒绝接受老例,不顾世俗嫉恨的眼光、反对的声音,用自己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在时间长河里,焕发出实事求是,公平正义的光彩。

          《史记•李将军列传》讲述的是飞将军李广的生平。他也是一个拒绝老例的人。他用自己破老例的行为,赢得了部队官兵的爱戴。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是匈奴眼中钉、肉中刺,匈奴对他又怕又恨。究其原因,不光因为他个人英勇善战,更因为他带领的军队战斗力极强,实在难以对付。李广的军队为什么战斗力强大?我们看史书所录:“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类似李广这样将军,历史上还有不少记载,这说明,聪明的将军,并不认为老例就是对的,因为他面临真刀真枪的生死问题,明白老例的作用可以享用一时,但最终会害死人,导致倾覆之灾。他们的共同点是:无论国家赏赐多少钱,绝不独吞。有困难首先承担,绝不逃避。这大概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吃苦在前;”有利益和大家共享,甚至在大家的利益没有保证之前,自己决不拿一分一文。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享乐在后”吧。 这样,才能赢得人心,大家才能“乐为用,”甚至“乐为之死。”当所有人都忠心耿耿、甘心情愿为你卖命的时候,团队的战斗力不强才怪。

          听到这样的话,未免有人感觉刺耳。或许会抗议:说来说去,那当头儿有啥好处乎?

          我也不知道。头上有青天,建议问它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oa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