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大牛远在国外留学,昨晚和她聊天,说起了她最近感到很苦恼的事情。
她说,出国之后,身边突然多了很多“朋友”,这些人通常都是找自己代购的。不帮忙人家会觉得你不仗义,可帮忙又会耽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更何况有的人要求还很奇葩,比如让你人肉带奶粉、人肉带洗发水;有的人带贵重物品不预先付钱;还有的人嫌买贵了就不要了……这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让她十分苦恼。
碰到这种事心中一万个草泥马飘过也没有什么用,只能认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是为了审判他人。
新闻里公交车上没给老人让座被骂甚至被打的小姑娘、捐钱少被指责没有爱心的大明星、火车上的座位被调来调去,不同意就被骂不懂事的小伙子……
也许诸如“让座”这些事情寄托了人们对高道德水准社会的向往,可却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很多人的选择权。把美德当成义务强加给别人,这种强盗逻辑,就叫「道德绑架」。
一旦道德绑架失败,便在你身上贴满各种子虚乌有的标签,让你饱受谴责。
02
这些崩溃的场景我还记忆犹新。「举手之劳」不知何时起不再是谦辞,而道德绑架的代言词。
“听说你要出国旅游”
“怎么了”
“帮我从免税店带些东西回来吧”
“听说你英文很好”
“怎么了”
“帮我翻译份文件吧”
“你是开车来的吗”
“怎么了”
“下班顺便送我去个地方吧”
怎么着兄弟,不帮就是不仗义?不帮就是不够朋友?能者多劳似乎早已成为了理所当然。
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经常想:要是全国人民每人给我一块钱我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了。这样的举手之劳,怎么没人愿意呢?
那句“yes,I do”,我大概等了快20多年也没等来。
所以你看,举手之劳这个词已经成为了理所应当麻烦别人的遮羞布。况且连小朋友都知道把自谦语往别人身上乱用算是骂人,而且我们去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它简单或者方便,而是因为它值得我去这样做。
把道德高尚当成他人义务的强盗逻辑消费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情感,其结果是做了的也少有自豪感,不做的则会感到忐忑不安,如此,友谊的小船,早晚会翻。
03
小鱼儿有个朋友,家里经济条件虽不算阔绰,但相比几个亲戚还算可以。她有个表叔要给自己儿子付房子首付,于是向朋友家里借了10万块钱。
虽有欠条,可到了还款日期却没有主动提还钱的事,也没有任何话语的表示。又过了几个月,朋友的妈妈提示性地问了一下,那房子贷款还得怎么样了?却不知怎么一下刺激了表叔的神经。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说我们故意不还钱是吗?”
“不是不是,就是问问。”
“你们家又不缺这点钱,你看你家有几套房子啊。你看看我们这,和你们怎么比?你看看我们孩子一天天的上班还房贷多辛苦啊,我都舍不得让他遭罪。你说你们这样心里过意的去吗?!”
你看,这年头有钱的心里就得过意不去,借钱的反倒成了大爷。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即使真的是举手之劳,也看不惯你的理所当然。
04
相比道德,我更喜欢「尊重」这个词。
人和人成长环境天差地别,每个人也各有各的三观和苦衷。懂得尊重,才是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己所欲亦勿需强加于人。
毕竟大多时候,道德用于自律时,好过一切法律;道德用于律人时,坏过一切私刑。
自以为是的善,比恶更可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