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观察孩子,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表面上的悖论。
比如,超级热爱阅读,却词不达意,下笔铅重。
小b表面看,爱书如命。上厕所也抱着书,吃饭也抱着书,睡觉也抱着书,去到哪里都带着书去看,而且不是表面应付的那种,而是沉浸式的看书。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看的书也很杂,历史,童话,寓言,尤其喜欢数学类和围棋类书籍,从《马小跳学数学》到《数学冒险岛》,系列专题图书,几乎全部读遍,很多书还反复的读,以至于被翻烂了。还有各类的围棋书,他经常自己翻阅棋谱,自己经常回去摆棋盘,然后就开始跟人对弈。
但是,如此热爱阅读的他,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我几乎可以用吐血来形容。
字写得随意,奇丑。逻辑不清,一堆废话。
有时候,真的会很想忍不住批他:你看的书,都看到哪里去了?
不过,每次都忍住了。
自我安慰:热爱阅读,终究还是一件好事。起码他的数学几乎都不用怎么学习,总是能够很轻松的掌握。
至于作文,除了大量的输入,也还是需要掌握输出的方法,或者用输出倒逼输入。
先不断的强化阅读的兴趣,还后再逐渐的聚焦重点内容。
而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也还是要创建机会帮助一下他。
于是,开始寻找一些书籍,一些工具,让他们有机会能够去接触和感受。
比如,在行动线中展开五感。
新学期,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小b完全无从入手,可能确实也因为他对植物的感受有限有关。
对植物无感,或者说,没有太多感,其实也跟我有关。从小,我更加喜欢动物的陪伴,喜欢观察动态的事物,喜欢能够互动的东西。
不管动物也好,植物也好,终究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于是,陪伴着小b,启发他,面对桃花,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形状?能否比喻?有无拟人?你听到了什么?笑声?蜜蜂的嗡嗡叫?小鸟的叫声?你闻到了什么?香甜?可口?你摸到了什么?柔软的?凉凉的?你感受到什么?喜欢桃花吗?还是喜欢春天呢?还是喜欢这美好的生活?
于是,他一发不可收拾的写了差不多300字。
作品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让他开始慢慢瓦解自己写不好作文的自我评价了。
孩子毕竟还是弱小的,面对困难,很多时候确实不知如何去面对和处理。
与其抱怨,与其愤怒,不如还是尽己所能去给到一点帮助。
万一,还是效果不显,那就要学会接纳。
终有一天,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得承认:我们自己很普通,我们的孩子其实真的很普通,我们努力了,但不是所有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成效,但努力的过程,就是意义本身。
不管是否优秀,爱,一直都在。这就是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