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表弟的女儿过满月,一家一户的亲戚都回来了。
堂弟在省城工作,我已经一年多跟他没有谋面了。今年春节赶上疫情,他没有回来拜年,一年仅有的一次见面机会也丧失了。
这次他一家人都回来了,个字长得比我还高的大儿子,出生之后我只是在朋友圈里见过的九个多月的二儿子。
见面也没有什么寒暄的,说孩子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眼睛近视了,他的大儿子一说到网课,说不完的话,一溜标准的普通话,孩子大约在家里憋久了,需要倾诉,唠唠叨叨,仿佛一个话唠儿。我禁不住打乱他“孩子,你能用方言给我们交谈吗?”他用方言斩钉截铁地回复我“不能”。我也理解,毕竟孩子长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他懂什么乡音,了解什么乡情啊!老家只不过是他填写档案的一行字罢了,他跟老家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关系了。
孩子小也就罢了。大人跟孩子对话,我不知道是习惯还就是想炫耀自己城里人的身份,也一直是普通话。我觉得特别扭,你们回到了老家了呢,周围都是亲切的乡音,难道不受分毫的感染?难道还不捡起久违的乡音吗?你们难道不觉得在周遭的乡音中,你们的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会让人觉得生分吗?
须是怕路远,来不及赶天黑赶回省城吧,他们在宴席中途就离开了,没有跟他在这个村血缘关系最近的我打个招呼,不过我已经是习惯了——因为每年春节回家拜年,清明节回家祭祖,即使有时间他们也不会去我家坐个片刻,更谈不上吃饭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老家在他们那里,仿佛连个驿站也算不上了。
乡音改了,老家远了,亲情淡了,回想起以前我们在一个锅里盛饭,在一个床上睡觉,现在却是这样不咸不淡,禁不住怅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