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皮囊》

作者: 恋粉破晓 | 来源:发表于2021-12-01 15:04 被阅读0次

    01

    说不清是因为年龄原因或是环境影响,发现自己越来越脆弱,眼泪总想逃离眼眶,无法自控的伤感或感动。

    看到舍己为人的新闻,由衷的敬佩,眼泪会不自觉的落下。

    看生活类综艺会因为某个共情点而落泪,生活不易,那些平凡的故事里不平常的事情,总能令人产生共鸣。

    单曲循环某一首歌曲,陷入歌曲所表达的意境里,悲伤或遗憾,疼痛或欢愉。

    有时候悲伤会上瘾,在你单曲循环某一首歌曲时;在你反复重刷某个恋爱综艺时;在你读到某段感人的文字时;在你看到某个温暖的新闻时。

    年龄的增长磨平了身上的刺,同时也更能感同身受一些事。年轻的时候关注点总在自己身上,只看得到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冷暖舒适。

    当你突然意识到父母的白发已经无法被少量的黑发所遮掩了;他们曾经矫健的步伐不再轻快;他们的反应能力不如以往了;他们也会在你面前表现脆弱了。

    02

    最近在看蔡崇达的《皮囊》,其实这本书买回家很久了,一直没有打开阅读。我一般会阶段性看同类书籍,或者是连续看某一个作者的书,不过大类也无非小说和心理类。

    然而《皮囊》这本书,在我看来有些无法分类和定义。它不算长篇小说,也不算完全的人物传记,我觉得它更像是基于作者真实人生,经过"包装"的短篇小说集。

    《皮囊》的主线是"我"从小到大所经历的生活,文字没有刻意的惊心动魄,但我觉得看似平静表述的内里是关于直面死亡的疼痛。

    人类最无可奈何的应该就是生老病死,加之经济的压力,死亡来的会更快一些。

    看《皮囊》之所以有共鸣,是因为我从小的生活环境类同作者描述的小镇生活。

    小时候的记忆里,如果谁家新盖了楼房,似乎就能挺直腰板走路了。

    我们家属于不是最早一批盖楼房的,父母只是普通工人,而双职工的收入好像每月就几百块钱(具体记不清了),基本上除去生活开支,也存不下多少钱。

    所以小时候放学后我就跑去爷爷奶奶家,目的就是蹭饭吃,然后父母下班后借着找我的由头也会去爷爷奶奶家。

    奶奶是亲的,爷爷是奶奶的第二任丈夫,一般来说爷爷会很客气的留爸妈一起吃晚饭,不过奶奶有时候会半开玩笑的表达"不满",跟老爸讲,自己都有小孩了还要来父母家蹭饭,老爸既不反驳也不回复,就那样憨憨的笑。

    这种时候我就会故意扯开话题,说学校里的事情。

    就这样我们一家三口在奶奶家蹭了一段时间的饭,后来奶奶随着爷爷去了别的镇生活,我们家就必须自己开火烧菜了,支出方面自然也会增加。

    03

    老爸是属于随性的性格,为人比较大方豪爽,随份子的时候都是明列前茅的,老妈是非常节俭的性格,容不得任何多余的不必要的支出,所以难免会有经济理念上的差异。

    再后来,老爸就被完全剥夺了经济自主权,也是从那时候起,家里开始存了一些钱。

    但造楼房所需要的资金不是一年两年的存款就可以实施的。

    后来看着有邻居家开始建造心楼房,老妈对家里的支出就更苛刻了,但那种苛刻只限于她和老爸。他们开始利用下班时间去卖水产,以此来增加家庭收入,好更快实现建造新楼房的目标。

    后来眼看着造新楼的人家多了起来,老妈有点着急了,和老爸商量之后决定,我们家也要造新楼房。

    其实说是商量,只是告知,老爸知道老妈的性格,决定去做的事情是不会改变和退缩的。

    很快老妈找到了施工的师傅,据说房型设计也是老妈凭想象完成的,对于一个读书只读到初中的农村女性来说,真的很令人佩服。

    因为全包的费用比较贵,之后的材料购买,施工监理,都是由老妈一个人完成的,老爸则成了老妈的助理,有些她实在没有力气完成的部分,就让老爸下班后去完成。

    房子造到二层准备封顶的时候,不出所料的资金不够了,尽管老妈事事亲力亲为省了不少费用,但储备费用还是无法支撑一幢房子封顶。

    老妈是个要强的人,向邻居借钱自然是开不了口的,只能像双方父母和兄弟姐妹借。但在那个年代,大家的境况都差不多,谁家都不是特别富裕,就算有点积蓄也是有用途的,儿女结婚或者建造房子。

    最后好不容易老妈从娘家借了一点钱,总算造房子这件事情可以初步完成了。

    04

    之后的日子就是还债,老妈对自己更苛刻了,每一分都计算着用,每凑满一百块就放着。但家里的基本伙食还是保持在一定的标准,老妈说家里还有个在长身体的。

    好在小时候的我也不是个无理取闹的小孩,看到别人家小孩有什么好吃的,穿了什么好看的衣服,我都不会表现出羡慕,也不会接受赠予。

    但每次我拒绝了邻居送的零食,隔个一两天就会在家里看到相同的零食,我知道这不单单是老妈的爱意,还有她骨子里的倔强。

    凭借着父母勤劳的双手,造楼房借的钱很快就还清了,我们家走在了造新楼房的中间路段,虽然不是最早的那一批,但老妈脸上的喜悦之情依然灿烂。

    05

    虽然《皮囊》被定义为长篇散文集,但我更愿意把它当做短篇小说集来阅读。

    之所以想到《皮囊》,是因为书里"我"的母亲是很多农村女性的典型代表,而我的母亲就是其中之一。

    她们有着面对子女时的柔软内心,面对外界时的坚毅外壳,以及面对命运不服输的倔强。

    身为80后独生子女一代,我们真的生在了幸福的年代,不用应对物质极度匮乏,不用面对生活异常艰辛,不用考虑生活繁杂。

    父母辈的爱是最无私的奉献,沉默坚韧的,无可替代的,不求回报的。

    亲情就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流淌着温情和永恒,川流过每一个人的心房,灌溉希望和暖意,让生命充满阳光的味道。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皮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ms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