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学校安排我担任四年级四班数学课教学工作。上了两周课后,我发现这个班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粗心。大多数学生做题时过程是正确的,但结果经常是错误的。不是忘带小数点,就是把数字写错,或者在做加法和乘法算式时,忘记加进位上来的数。让他们改正了错题后,下次照样粗心。我想尽了办法,可是收效甚微。
看着学生作业本上一个个红红的“叉”,我感到十分无奈,就和学生商量解决的办法。有个学生提议,粗心一处让老师用竹板敲三下手心。我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大家都表示赞同。在一段时间里,这个办法起到了威慑作用,学生的作业上不该犯的粗心毛病明显少了很多。
有一次下课后,同学们都到教室外面活动去了,我一个人坐在讲台上改作业。一抬头,发现有一个叫杨文博的男同学总是在讲台下转来转去,好像有什么心事。我停下了改作业,问他有什么事情。他红着脸说:“老师,你忘了吗?”我一时想不起我忘了什么事情,他说:“老师,我作业上粗心一处。”说着,他张开左手举到了我的面前。在他的提醒下,我想起他当天的作业上是出现了一处不该错的地方。
我一时怔住了:是惩戒他还是原谅他呢?原谅他吧,他的粗心毛病就不会彻底改掉,这会影响他的学习成绩甚至会影响他一辈子做事的态度;惩戒他吧,他既诚实又可爱的样子真让我不忍心。
最终,我表扬了他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并告诉他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肯定要接受竹板惩罚,这次看在他动认错的份上,我原谅了他。他如释重负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更正错题去了。
从此以后,他的作业再也没有出现粗心的现象。每次考试,他的数学成绩总是在全班遥遥领先。
在一次中考总结会上,我在全班同学中讲了他因作业出现粗心而主动接受惩罚的这件事,并让他给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从此以后做题细心的经验。
杨文博告诉同学们,要改正粗心的毛病,首先就能养成检查的习惯。每做完一道题,他都要认真检查一遍,确保无误后,才接着做下一道题。一直坚持这样做,作业就不会出现粗心的现象。
听了他的经验介绍,我认为这是改正学生的粗心毛病行之有效的办法,就在全班同学中推广。
一段时间后。班上学生粗心的毛病明显减少,全班同学数学成绩进步非常快,由我接任时同年级五个班排名倒数第一,到每学期上升一个名次,在2004年毕业会考时,以人均分高出第二名3分多的优异成绩而一跃成为全年级第一名。
从这件事使我深深体会到:教育是需要适度惩戒的,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掌握惩戒的“度”。只有“爱之深”,才能“责之切”。因此在实行赏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合理运用惩戒教育,使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