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四周,旧历新年。
从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王爷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以前不离家,不懂张翰“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的心情,他在洛阳见秋风起,十分想念故乡吴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而辞官回乡。现在我外出求学,好不容易能过年回西安,真心地只想好好吃母亲做的家常菜。
新年快乐烩全菜
烩全菜要做到好吃,母亲会先煮一锅清香的排骨汤。排骨用清水反复漂洗后冷水下锅,冷水要足量,中途是不可以再加水的。同时,把桂皮八角花椒叶姜块等装入香料盒里放入锅中。中火煮开后调小火,并撇去汤上的浮沫,倒入少量料酒。不一会儿,浓郁的香气就包围了整个厨房,汤汁咕嘟咕嘟地冒着小泡,诱人极了,母亲说,火候没到还得耐心等呢。一个多小时后轻轻起锅,捞出香料,得到的排骨肉质通烂紧实,汤汁淡黄晶莹剔透,表面浮着点点油花。
起炒锅,冷锅热油爆香葱姜和干红辣椒段,放入白菜、胡萝卜、豆腐、蘑菇、木耳翻炒,母亲叮嘱我把硬菜切成一致粗细,好熟好吃还好看。随后加入排骨汤慢慢烩,让骨汤和蔬菜菌类的味道充分融合,出锅前放一把小青菜,撒一点黑胡椒和盐。搅拌均匀后,一道热气腾腾的烩全菜就出锅了,简单又极美味,一家人都喜欢。虽然冒菜串串麻辣拌也都是用相似的菜品,但却始终无法达到烩菜的鲜香。
烩全菜臊子面
相较于烩菜的简单易做,陕西臊子面可是极讲究的,逢年过节都少不了这份主食。看母亲做面是很有趣的,淡碱水和面,加鸡蛋加盐,揉成比较硬的面团,擀面时边擀边转动面片,一大块的面团乖乖地在她手下变成一张圆圆的大饼,细长的面杖带着面饼折成几层,厚重的刀飞快地把它切成小份,被母亲单手轻轻一提一抖一放,就在案板上展开成了细长而又均匀的面条,薄、筋、光,再正宗不过了。以我的资历还尚不足做面,就只能切切臊子了。
肉臊由五花肉切丁调好味下油煸炒,配菜素臊可以根据季节而变,但有五色是必不可少,象征着阖家吉祥生活美满,红火的红萝卜、金黄的黄花菜、素白的豆腐、乌黑的木耳和嫩绿的蒜苗,都切成一般大的小丁。烧臊子汤在陕西话里叫“呛汤”,其实就是先爆香料和辣椒等调味料,再加入醋和开水,呲啦一声,顷刻间蒸汽升腾而起,母亲说这样“呛”出来的汤醋香浓郁而不酸,臊子烧好最后撒上韭菜碎和煎鸡蛋皮,一锅酸辣香的膏汤就完成了。面条武火煮熟过凉水去碱,挑一筷子放入碗里,浇上一大勺臊子,煎稀汪,趁热吃是最有味的了。
虽然现在面食很是普遍,但在外地始终吃不到家的感觉,可能是自己习惯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咥面边聊天,习惯了这里的水和空气,差一点点都不能对味。
陕西臊子面饺子
外婆说,陕西女孩至少得会做两样饭,一是擀面,二是包饺子,难怪母亲的手艺那么好。
家里做过各式的饺子馅,最容易做的就是猪肉韭黄的。肉剁馅加入适量盐、糖、料酒、姜末搅拌均匀后,加入切好的韭黄,同时倒入适量花生油。母亲说得让油把韭黄和肉中的水分包裹住了再放盐,就不容易把馅杀出水了,这样煮出来的饺子会鲜美多汁。
做饺子皮习惯上凉水和面,手蘸水把面揉好后饧半小时。饧面也叫醒面,母亲说这样可以使面团更劲道。饧好的面要再次揉过,直到面看起来又软又有光泽,不粘手也不粘案板就好了。取一小块搓长条,切成小面剂子拍扁,然后就可以擀饺子皮了。母亲擀饺子皮非常娴熟,左手转动面片,右手拿着小面杖前后晃两下,一张正圆的饺子皮就成型了。我最开始试的时候甚至不知道擀的方向。只能将母亲的动作分解开来,左手四指托住面片,大拇指轻扶住圆心,右手向前推一次面杖再退回来,左手向外转一下面片,右手再擀一次,如此反复几遍,也得到了近圆的面片,外圈薄,圆心稍厚。母亲说可以了,我们就开始包饺子。
什么样的饺子才算好看呢?当然是圆滚滚地像金元宝的,皮薄馅大口味香。手弯成窝形托住饺子皮放馅,对折成半圆后,先捏牢中间,再由两边向中间封口,双手拇指和食指按住饺子皮边,向中间轻轻一挤,饺子就鼓成元宝型,皮中间稍厚的地方被撑圆,整个饺子显得很均匀。而机器压出来的饺子皮都是一样薄厚,那样包出来不够好看,煮熟的味道也差很多,就再没有买过第二次了。
除夕夜,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天际,我们一边看春晚,一边把煮好的饺子蘸上酸辣汁,轻轻一咬,鲜汁四溢口齿留香,恍恍惚惚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包饺子我也曾对着食谱,试着去做出一份可口的食物,看似简单的步骤做起来手忙脚乱,怎么切菜,怎么翻炒,放多少调料,都没个定数。一道菜还没问题,可如果要给全家张罗一桌合适的晚餐,我真的没办法像母亲一样一边看汤一边洗菜,或者一边烧油一边切肉。可后来发现,做饭是个很稀疏平常的事情,外婆教给母亲,母亲教给我,其间的奥秘根本不在食谱,而在与心与心的联系,代与代的传承。哪怕现在经常嫌做饭麻烦选择去下馆子,我也不会忘记每一次和妈妈在厨房的安心和感动。
家乡的味道,人间的烟火,走到哪里都无法忘怀,只愿父母身体健康,我还能多陪他们多过几次年。也祝大家每个人,新年快乐,鸡年大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