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很想把实习当中遇到的事都给记录下来,这一个月在儿康真的很欢乐,一开始的局促面对小宝宝的哭闹不知所云,经常的不知道老师们为何而做的每个动作.....儿康室时刻都充斥着我们几个的欢声笑语,这是我们最真实的情绪流露。
01.主动出击
我还记得一开始给小宝宝做一个被动放松运动都是被她三下五除二给打败,她一不留神就从手中滑脱,更有甚者会分不清他们到底是因为肌张力高而表现出来的肌肉紧张还是由于他自身在用力抵抗我所表现出来的。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老师的讲解已经能够区分。之前听同学们说在儿康没有上手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够主动去尝试,机会都是自己抓住的。我就是在老师做的同时,去宝宝另一侧做。可以通过跟老师的对比及时更正,其次老师也能够看出我的问题及时的给出建议。在我们什么都不会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模仿。
在老师给宝宝做治疗时,我们可以通过看然后思考为什么?以及这样能够锻炼什么能力。通过前面几个科室的轮转,我觉得更应该主动去问问题,尤其是在像儿康这样自己不能上手时,心中肯定会有很多的疑惑。这时老师就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遇到问题有过自己的思考之后再去寻求答案比起直接得到答案印象会更深刻。
02.学会从整体思考问题
对于这一点深有体会,我记得有一天温老师在给王意凯(他属于不随意运动型的脑瘫)做治疗时忽然问起我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凯凯在做着的时候会双腿屈曲,髋关节外展外旋,当他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要不要给他把腿扳直?这也是他妈妈曾经问温老师的一个问题。董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老师貌似还是不满意;随后我说:可能是他现在坐位平衡能力差,双腿屈曲这样是扩大支撑面可以坐的更稳,这肯定是不能给他把腿拉直的。那他平衡差就是疾病本身所导致的。温老师一直给我们强调的一个点就是:一定要学会从整体去思考问题。从ICF全人发展观来思考问题,任何一种疾病都不可能是单纯某一处的问题,就比如刚刚谈到凯凯为什么坐位时会呈现一种下肢屈曲的模式,如果就只是考虑他髋关节或者是临近关节或者肌肉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我们既不能把它撕裂开来。
所以在遇到后来老师又提问曹博仁(琦琦)为什么会出现外八,他在站立时为什么两足会出现外翻,该怎样去进行治疗?我脑子里首先想到的还是平衡的问题,他目前的能力水平来看站立不稳,那么他就会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稳定而去扩大支撑面也就是将两足打开,还有一个他的骨盆以及髋关节也属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我们如果要训练的话首先要让训练他躯干的协调稳定,骨盆的稳定,再配上矫形鞋垫来改变他的力线。
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我惊奇的发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不再像一起片面,思路更加清晰一些,这样一来对于儿童康复的兴趣也变得更加浓厚。
03.思维决定行动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在儿康的这一个月打破了很多的常规,之前一直以为给小朋友做的这些运动很多是被动。温老师和邹老师一直强调的是让小宝宝主动参与,我们治疗师只是起一个辅助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刺激他们的神经,在他们的大脑里形成这样一个动作的回路。
其实很多东西就是要多琢磨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儿康的这一个月开始慢慢建立这样一种分析问题的思维。现在至少面对一个新病人我能有一个思路该如何给他去做,首先应该从最基本的病历信息问起,包括宝宝自己的信息以及妈妈孕期的问题,查宝宝的几大原始反射有无残存,查肌张力有无异常。然后通过这一张基本病例大致判断接下来要进行什么评估。如果是发育落后的宝宝就要再评一个Alerbert发育量表,自闭症的有专门的pep-3来评定。平定完之后根据宝宝现有的发育水平以及能力要求来具体设定治疗计划。
开心自己这样的进步。
04.沟通是本
经过一个月的相处会发现这里的家属对于两位老师都是非常信任,同时也很配合。我会看到每个新病人第一次过来温老师会跟家长说很多的东西。就像温老师说的跟家长沟通就是在治疗家长的心病,只有心理先疏通了接下来才会配合治疗师才会遵医嘱去进行家庭康复。在询问病史之后就要跟家长解释清楚宝宝目前存在什么问题,出现的原因,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治疗。如果家属还心存疑虑那么就要进一步沟通看看家属是否有其他的因素比如:经济、家庭是否对于宝宝的问题存在分歧等等。这一部分就需要我们用专业的知识去告诉家长。也是我应该要进一步精进的。
很感谢两位老师对我们的引导,每次抽空就给我们上课,而这样的分享就是从我们的角度看到的问题,在我看来只有通过自己思考过还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再被讲解出来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