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儿子,经过努力拼搏,考入实验高中。暑假里,他没有休息,我让他参加了大山外语高中提高班学习,就这样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20多天。现在还有十几天时间在家。我问他:“你怎么安排这空余的时间?”他好像猜透了我的心事,就毫不犹豫地回答:“再复习复习英语语法,记记单词!”我称赞:“好!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按照心中的规划,每天学习多少语法,记多少单词,不要着急,看上去每天学的东西不多,但一天天积累下来,就很可观!”因为儿子中招英语只得了74分,在这空闲的时间里,正是培优补差的好机会。他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学以后,又有了新的课程,现在做好基本功,以后才能进步的更快。
我们做一件事情,往往忽视时间的力量。时间就像水滴一样,看似力量微小,实则一点点的在积蓄能量,并且一直能达到水滴石穿的地步。生活也是如此,当你处于颓废、沮丧、慌乱的状态时,不妨静下心来,不要求一下子就能够有所改观,而是每天做一点点改变的行动,日积月累,就会出现奇迹。
上半年初,我们课题组要写一篇5000字汇报性的论文,由于我善于写文章,这项任务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我开始认真地熟悉这些研究对象,收集各种资料,研读历史文献。感觉整体准备好了,动手写论文就比较容易了,写完之后,发给同伴们寻求指导,指出缺点和不足的地方,加以修改。然后我挖空心思反复推敲研究,一次次绞尽脑汁的去修改,反复打磨才逐渐成形。面对这样长篇大论的文章,迈出第一步是很艰难的,甚至常常会伴随着自我都怀疑,间断性的否定以及周期性的自我质疑。我努力坚持下去了,一步一步的把它做好,一切困难就都迎刃而解了。
上个月,我参加了一次优质课大赛,连我自己都觉得没有太大的把握就报了名。为了15分钟的课程发言,我反复研读教科书,翻阅大量资料,自己动手做PPT,与自己的发言同步进行。我们几个参赛人员,在课余时间反复到学校录播教室训练,一直到每一秒说什么话都是规定好的为止,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左右逢源。
这次大赛,我获得二等奖。我的体会是:只要想做好一件事,任何阻碍都不会成为前进的借口。完成一件事,做不好的借口有千千万万个,但做好的理由只有一个:永不放弃,期待自己一步步变得越来越好。我也一直在心中坚持这样的想法,对于不懂的东西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的熟悉它。这是一种挑战,就像你一直在辛苦地走上坡路,整个过程坎坷而艰辛,当到达峰顶时,你会感受到“一览众山小”的那种畅快和欣慰。
读书也是这样。有的人读了好多年,不知道收获了什么,不知道脑子里装了多少东西。可是一张口说话,一走出去办事,言行举止马上就体现出来,读书人与不读书的人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正像我们天天吃饭,从食物中得到不同的营养,不知不觉已渗透到人的血液里,而读书每天所得到的智慧也像营养成分一样,日积月累的沉淀在自己的意识里。
听歌、唱歌更是如此,离不开时间的沉淀。时时刻刻专心致志地研究歌词歌曲,天天陶醉在自己喜欢的乐曲中,每逢遇到有人邀请唱歌,你就会把每首歌唱得字正腔圆、形象逼真,达到声情并茂、炉火纯青的地步。把握歌的每一个细节,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都力求精准到位,从而把美好的声音传播给听众,自己享受了,别人也是一种享受!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时间的力量,可以让人看到无法想象的奇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