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的夏季,刚刚上初一的我,在暑假开始之后,突然升起一个念头:想办法去挣点钱。怎么挣?和村里的小伙伴商量了两次,决定去卖油条。
所谓的卖油条,并不是自己在家里榨了油条在外面摆摊卖,而是去镇子里的大饭店去批发(炸油条、烤烧饼的在我们整个乡镇就一家,基本上属于垄断行业),然后到附近的村子里去叫卖。当时批发价是3角,一般上门卖油条的价格是4毛钱1根、1元钱3根。按照每天批发100根的话,每天差不多可以赚9元左右,对于当年的我们来说是笔巨大的财富(当年我每周生活费在10元左右)。
商量好了之后,就各自回家向父母申请创业基金。回家后向母亲提出申请,母亲笑了,说“别卖的还不够你们吃的”。我急了,“我保证不吃,你先借给我,我月底就能还你”。显然,母亲的内心还是很赞同我的,于是在晚上拿出了20元钱给了我,嘱咐我要小心,别把钱掉了。我拿到钱,飞一般地跑到伙伴家里,告诉他这个喜讯。一到他家里,他正哭丧着脸。原来他的申请被驳回了,而且没有理由,不行就是不行。我也像被泼了一盆冷水。根据我们先期的调查,3毛钱的价格是必须以最低不低于100根才行,低于100根只能拿到3毛2分的批发价,也就是说20元我们只能从饭店里批到62.5根,而且利润也少了许多。
怎么办?
我们当时的心情和现在许多有项目而没有启动资金的企业家应该差不多。创业基金啊,因为伙伴父母的不同意成为一个制约我们创业的瓶颈。
我带着失望的心情回家了,母亲看我不开心,问“怎么了,不想去了?”,我把情况告诉她。母亲说“是这样啊,算了,你就一个人去吧,我再给你10块钱”,我当时那个激动啊!赶紧准备好两个篮子、一根扁担,还有塑料薄膜(薄膜一半是垫在篮子下面,一半是用来盖在篮子上面遮挡灰尘的)。
第二天凌晨三点,我就赶紧起床,母亲也起来给我炒了蛋炒饭。我吃晚饭就挑着两只篮子,借着星光沿着乡村的小道往镇子里赶。镇子离我们村子大约三公里左右,步行过去大约二十五六分钟。这点距离对于我们这些乡男孩子来说不是问题,而且当时因为兴奋,恨不得一口气跑到镇子里面,一点没觉得害怕什么的。
到了镇子里,饭店的灯光远远地就看见了,只此一家,其他的都没亮。走到面前一看,已经有三四个老油条(油条批发商的老客户)在那里等了,两个妇女,一个比我大四五岁的男孩子。他们跑的村子比较多,所以业务量比较大,基本上都是200根打底,经销商给他们的价格是3毛钱。我是新来的,他们都不认识我,有点戒备地问我哪里的,准备在哪里卖。我老老实实地回答了他们。他们听完我的回答,松了一口气,因为我的路线和他们不冲突。经销商看到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问“你是什么村里的,你父母是谁?”,当时的这个经销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榨油条的个体户。可在当时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是大饭店的师傅。尤其是在我的眼里,那可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能决定我能不能拿到油条。我又一次老老实实地告诉了他,幸运地是,他居然认识我父亲。接下来我的心理就踏实了。等前面的几个老油条将他们的货都拿走之后,开始轮到我拿货了。那个经销商很和气地问我:“你在家里有没有吃过饭啊?要不要我先盛点稀饭给你?”。我说我妈已经给我炒了蛋炒饭吃。他就说“哦,那就喝点水吧”。等到我的100根油条都榨好了以后,天色已经亮了。我付了钱,装好了货,拿起扁担挑起篮子,开始往村子里去,正式开始了卖油条的历程。
以前有一首歌叫做“爱你在心头口难开”,还有一首“小曲儿好唱口难开”。当我跳着两篮子油条快要进村子的时候,按照那些老油条的做法,应该开始拖着悠长的嗓门吆喝着“油条咯……”。平时听他们吆喝得很自然,可到了自己口里,却怎么也喝不出来。口张了几下,却始终没声音出来。每次声音道了嗓门口的时候,心就开始“嘭嘭嘭”地急剧跳动,那声音就自然而然地退了回去。(大家别笑话,你不妨自己试试,看看自己有没有勇气喊出这一声)
怎么办?天刚刚亮,路面上看不见人,我挑着担子,在原地转了几圈,终于闭起眼睛,咬了咬牙,运了运气,脸红耳赤地喊出了一声“油条咯……”。
声音一喊出来,我自己吓了一跳,怎么我的声音是这样。急忙睁开眼,看看旁边,还好,旁边没人。于是鼓起勇气,再喊了一声“油条咯……”,嗯,这一次的感觉好多了。再喊一声,嗯,感觉好像也不错。原来第一次才是最难的……
于是,踏着慢悠悠的步子,拖着慢悠悠的嗓门,进到了路过的第一个村子。一开始没人理我,进了这个村子大约一小半的时候,右边的一户家门忽然开了,一个小女孩探出头来,看到我,说“卖油条的,进来”。
当时的那个激动啊……
我进到这户人家,小女孩应该和我差不多大,不过好像挺害羞的,直接拿了三根,给了我1元钱。
(插一句,六年之后,当我和另外几个高中的同学一起到班里的一位女生家里去玩的时候,我到了她家的时候,我的眼睛直了,怎么这就是我当年创业时的第一个客户家里啊……这个小女孩,后来在高中的时候成了我的同班同学。原来小说里的巧合,在现实生活中居然真的存在啊……)
做成了第一笔生意,心情越发地好了起来,嗓门也越来越悠扬了。渐渐地,各家各户的门都开了,烟囱里袅袅的炊烟也渐渐地都向天空飞去。于是喊“卖油条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到了上午大约九点多钟的时候,看看篮子里还剩五六根了,于是停止了吆喝,赶紧回家。
第一天卖油条的经历就这样结束了,后来又连续卖了五天。到第七天的时候,开始进入了雨季,我的简单的保护措施没法保证油条不被淋湿融化,就只能无奈地结束了我的第一次创业……
-END-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点赞。也十分愿意接受您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作者简介: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闲谈阔论三两事,同慨共悟人生路。
欢迎前往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关注,阅读更多好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