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冰点的温度,躺在温暖的被窝之中,突然地就有些怀恋那些在扬州的日子。
扬州人的生活习惯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早晨的时候,一定的喝上一碗热热的豆浆,吃上一个油炸的有些酥脆的有跳;晚上再去泡个温热的热水澡,这一天就算完美的结束了。
油条之于中国人来说,算得上是一道传统的美食,几乎在每个城市都可以找到油条的影子。
秦岭淮河以北的冬天,零下的温度几乎是常见的现象。没有暖气的农村,早上汽车上学,几乎就是一场残酷的战役,要鼓起很大的勇气才能按时起床。
不过,这个勇气并不是很多时候都有的,即使耳边父母的催促已经响起过很多遍,但是也很容易拖到错过早餐点。
这个时候,一张大饼卷上油炸的有些酥脆的油条,不仅仅是美味,也是早上必须的能量补充了。只有依靠它们,才能熬过早上漫长的四节课程。
长大之后,去过很多城市,也吃过很多地方的油条,但是那种炸的有些酥脆的油条,记忆中只在两个城市吃过。一个是我的出生地盐城;一个是我的求学地扬州。
不知道是不是用油还是特殊配方的原因,记忆中的盐城以及扬州的油条是偏酱黄色的,不同于其他的地方的油条的金黄色,也更酥脆一点,夹起来可以看到有和表皮紧密结合而产生的浸润感。
只有这样的油条,才可以称为是油条。这就如那下起了势必就要覆盖满山的雪,才配称作为是雪;没有杏花烟雨的江南,怎么配得上叫江南。
油条一定的油酥脆的感觉,那才是真正的油条,那些金黄色的,软塌塌的,咬起来听不到轻微崩裂声的油条,只是一群妖艳的,不能留下余味的赝品。
只有吃起来有些酥脆感的油条,才配被称作为是油条。没有酥脆感的油条,不仅对完美人生的一种亵渎,也是美食界的一种耻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