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说,《如何阅读一本书》是我启动阅读计划以后遭遇的第一座冰山。这本书出版于1940年,经典传诵至今。我对它表示深深的敬意。很惭愧的说,目前的我,只能读懂第一篇。
但仅仅是读懂了第一篇,对我这种阅读的初学者来说也是意义重大的。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分享。
本书告诉大家的一个核心词汇叫做【主动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带着目的去阅读。
读者要问自己的最基本的四个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
2.作者详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这四个问题可能在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一本书的时候都会在心里提出来,只不过我们并没有察觉。
仅读第一篇,我觉得对于一个认为自己读书很慢,不会阅读,经常读了也记不住,找不到阅读方法的人来说,已经信息量很大了。足够为开启你的阅读之路提供动力。
第一篇主要告诉大家:
阅读共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同时教会大家如何做好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
至于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是第二篇以后的内容。是更高层次的阅读。我计划把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实践好以后,再翻到那一部分来继续学习。
1.基础阅读
只要明白书中文字的意思、主要句子的意思就已经达到了基础阅读的水平。基本上,小学生就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如果你不是要阅读文言文的书籍,就不用额外再进修基础阅读的能力了。但有一个现象非常遗憾,那就是——其实绝大多数的人,即使大学毕业,也仅仅停留在基础阅读的阶段。这也是本书作者要创作这本书的原因。教会更多的人进行更好的独立阅读。
2.检视阅读
这是本书给我收益最大的一个阅读方式。
作者告诉我们,开始了检视阅读,才进入了真正的阅读。
检视阅读,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了解一本书内容的一个阅读的方式。
他分为有系统的略读和粗浅的阅读。
1.有系统的略读。
(1)先看书名页,如果有序,要先看序。要注意书名的副标题——这一部分会说出书的宗旨,你会在心中定义一本书所属的类型。
(2)研究目录页。对一本书的基本框架作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就像出行要看地图一样。
(3)如果书中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你会简单了解到一本书所涵盖的一些理论、议题及作者。
(4)可以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很多人对广告文案的印象就是夸大其词,实际不然。绝大多数的这一部分内容,都是作者在出版商的协助下亲自写下的。能够基本概括作者在书中的一些主要内容。
(5)通过你对本书目录的概括了解,挑选出来几个跟主题相关的章节来读,特别是要仔细阅读章节开头和结尾的摘要和说明。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甚至几页,但不要太多,把书从头到尾的这样翻一遍。随时找出表述主题的讯号和你想要获得的信息。书结尾的最后2到3页,一定要读。——一般作者都会把自己的主要观点在最后概括一下。
这时候你已经用了几分钟,最多不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读过这本书了。这就叫——有系统的略读一遍。这个时候你对一本书已经了解了很多了,这就足够让你决定他是否值得你继续阅读。
2.粗浅的阅读。
接下来开始进入粗浅的阅读。“粗浅”两个字透露出一种不负责任,不深究的态度。——的确如此。它只要求我们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的读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跳过,不要去深究。就好像一个小学生在阅读到一个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查字典,可以把它记下来,等把想读的内容全部读完以后,再批量的去查。
第一次知道这个原则是我在阅读育儿专家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的时候了解到的。她讲到,她的女儿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阅读金庸的系列武侠小说。在女儿小学四到五年级的时候,就把全部的金庸小说都读完了。是怎么做到的呢?刚开始,女儿对读这些小说非常的没有信心。她曾经多次鼓励甚至“怂恿”女儿去读,但是女儿就是觉得没有妈妈的陪伴和讲解,自己是根本没有办法独立阅读这种书的。尹建莉老师当时用的方法是:最开始的时候,她提前了读一本儿,然后讲给女儿听。女儿非常喜欢。等讲到一半的时候,她就假装自己忙,跟女儿说,如果你特别想知道后来的情节,就只能自己去看喽。女儿禁不住这样的诱惑,又磨蹭了几天,终于独自拿起了书。这一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女儿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问她,她马上就告诉,并不让她去查字典。——她强调这一点非常的重要,会大大提升孩子的阅读信心和阅读能力。就这样,女儿逐渐发现自己真的有能力阅读这种全是字的书,就开始乐在其中了。
3.分析阅读
到本书开始详细讲解分析阅读的时候,就开始第二篇了。如果你在检视阅读以后,发现这本书真的非常值得你研究,需要你花大量的精力来细细咀嚼的时候,你就进入到分析阅读的阶段。个人感觉目前对我来说这一部分的内容非常枯燥,很大一部分都是教会大家如何去阅读那种论述性的,非常难啃的书籍。目前对我来说还没有这样的需求,所以暂时略过。
4.主题阅读。是针对同一个议题、同一个领域,阅读不同书籍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是集前三个层次为一体的阅读。主题阅读需要你从这些不同的流派论点当中,梳理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是最高层次的阅读,也是最难的一种阅读方式。我是在叶老师的时间管理100讲中知道的这本书。我理解叶老师的意思是说,当你找到自己快乐、优势、有意义的三圈交集的时候,就可以愉快的开始主题阅读了。
另外,书中还介绍了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如:实用型、想象文学、故事、戏剧、诗歌、历史书、科学、数学、哲学、社会学的书。我想我会把它当做一本工具书来查阅,当我真的对这里面的某一领域感兴趣的时候,可以根据需求去学习相应的章节。
讲到这里,基本上本书的主要框架已经说完了。另外跟大家分享一个作者建议大家做笔记的方法。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句子下面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一条线,把已经划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是画的底线太长,便在这一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的符号,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内容,所以要慎用。可以在这样的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夹一张书签,随时都可以找到唤醒你的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如有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时,标注出来,以便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在空白处写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问题或答案。也可以把复杂的论点简化,写在空白页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顺序写下来。
在书前面的空白页,依照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写下书中的大纲。不用逐一一个不落的写下来。这个大纲代表你对本书的知识的所有权——你到底理解了多少?这代表你记录下了你在知识层面占有了这本书。如果你只是在这里加盖个印章,那只代表你在财务上占有了这本书。
以上是我对《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输出。
当我觉得这本书枯燥无味,让我无法继续的时候,我就停下来,把有限的收获进行输出。这是我学习时间管理以后的又一大收获。每周给自己规定一本书的阅读时长,让我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及时的作出决定——是继续耗在这本书上,毫无进展,还是进行下一本的阅读。自从学习了叶老师的理念,我再也不把时间荒废在搞不懂却不断焦虑的死磕上,而是明白一句话的含义:爱非坚持。我会把我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我喜欢并有意义的事情上去。如果问我,未来什么时候再来啃这本书?可能要等我的阅读水平上升到可以研究它的时候——我相信并不遥远。
感恩大家的阅读。在此还是推荐樊登读书会。最近我也一直在听他的分享,一般都是选在开车的时候。期间选出了几本比较感兴趣内容的书,比如《睡眠的革命》、《正念的奇迹》、《恰如其分的自尊》等。未来我可能会对它们进行输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对樊登读书会感兴趣,请扫下面的二维码,可以获得免费听书七天的资格。同时也为我增加七天的免费读书时限。感恩你的阅读。
服务越多,效能越大。每天积累一点点,
——
让我们一起,让生命灿烂如花。
《如何阅读一本书》输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