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在叶老师的推荐书单里听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但总觉得读书对我来说是一个浩大工程,特别是这种专业的书籍,看起来特别的费劲,总有畏难情绪。
但是近期机缘巧合,我们天使33班的总指导教练宫睿哲建议全班同学开始阅读这本书。同时我参加的读书社群的教练潘昱,给大家近阶段共读的书单当中也有这本书。
我决定开始买一本来读一下。但磕磕绊绊的读了两周,感觉还是很吃力。
感恩机缘,我终于购买到了樊登读书会的会员。还因此接到了潘昱教练的电话,感到非常的开心。认真践行易效能时间管理以后,我真正的开始慢慢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弱连接给我注入力量。昨天想反正也啃不下来,每天一块钱不能浪费,先听一听樊登读书会的版本吧。这一听可以说受益匪浅,我对这本书的思路就完全清晰了,非常的赞。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
樊登告诉我们,这并不是一本成功学的书,这本书非常的经典。书的作者史蒂芬.柯维,被誉为是“推动美国历史进程的25双手之一”,普京曾经说过,为什么俄罗斯没有出现像他这样的伟大思想家?史蒂芬柯维在一生当中至少见过30几位世界级领袖人物,帮助过四任美国总统做过辅导。
这样一位对世界影响深远的人,在书的开篇就告诉大家:如果你对自己的思维定式不进行反思,就永远无法改变自己。——什么是思维定势?作者举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有一张图片,既像一个美丽少妇,又像一个老妇人。一个教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半,一半的人,先给他们看一张一眼就能看出是一个美丽少妇的图片;另一半的同学,先给他们看一张一眼就能看出是一个老妇人的图片。然后他把全班同学召集起来,共同去看那张既像少妇像又像老妇人的图片。结果全班同学开始了激烈的争论。有的人说你瞎了吗?这明明是个美女,我想和他约会!有的人说你疯了吗?这么老,你居然想跟她约会!最后大家通过不断的沟通,不断的指认哪块是脖子,哪块是鼻子,哪块是眼睛,最后终于明白了另一方的思路。
所以,思维定式就可怕在这里。它很难被觉察,因此很难被轻易改变。
讲到这里,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到底是什么。他们就是:1积极主动,2以终为始,3要事第一,4双赢思维,5知彼解己,6统合综效,7不断更新。我们可以把这七个习惯分成两部分: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这三个习惯能够让一个人从依赖型人格转变成独立型人格。4~6: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这三个习惯能让人从独立型人格转变成互赖性人格。独立型人格大家非常好理解,那什么是互赖型人格呢?——举个例子,很多学霸是非常独立,有能力的。但是走到工作岗位以后,大家可能会发现,一些人就不是那么出色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到,并没有太多的团队意识。所以从独立型人格转换成互赖性人格非常的重要。当你掌握了前六个习惯以后,你就可以通过不断更新,不断的螺旋式上升,不断的提升自己——进而走向卓越。
一、积极主动
什么是积极主动?——举个例子:史蒂芬,柯维在一次上课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来请假。他说,老师,我下周不得不去某某州参加一个棒球比赛,因为如果不参加这次比赛,我就会被清除出棒球队。所以下周您的课我实在无法上了。史蒂芬柯维说,你不上我的课,你知道有什么后果吗?这个学生愣了一下,问,会有什么后果呢?难道你会让学校开除我吗?柯维说,你思考一下不去参加棒球比赛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不上我的课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然后你再做一个决定。学生想了想说,不去棒球比赛的话,我就会被淘汰出局,如果不上您的课的话,我可以去向其他同学借笔记和询问,我可以把这个课补上。所以我决定还是去参加棒球比赛。柯维说,你去吧。这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告诉大家,开始的时候老师说不行,为什么?因为这个学生是被动型的——我不得不去。但是后来,当他自己通过分析,通过思考解决的方案,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他就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有一本书,叫《活出生命的意义》,是一个犹太人写他在集中营当中经历和感悟的一本书。当时他的肉体上受到了非人的折磨,但是他在这个过程中悟到了:不管外界给你什么样的伤害,你的内心是可以选择自由的。他在集中营中这样不断的修炼和完善自己,最终很多同伴包括德国看守都被他所感化。重获自由后,他创造了意义疗法。罗斯福夫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没有人会伤害你,除非你同意。”孔子也说过这样的话:“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就是积极主动的含义。
二、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简言之,就是一定要有目标和根本原则,你做的所有的事都围绕于此。国家有宪法,宪法是一切法律遵循的根本原则。所以一个人也应该有宪法,就是本人做事所遵循的原则。如何建立自己的宪法?是不是摸不着头绪?有的人会说,什么宪法?我该上班就上班,该生娃就生娃,从没想过遵循什么宪法。史蒂芬柯维帮大家建立一个场景:想象你参加一个人的葬礼,到场的都是你的亲朋好友,所有你认识的人,你非常在意的人都在现场。走到尽头,你发现躺在那里的居然是自己。想象一下,这个时候你希望这些人对你的评价都是什么?你希望你的子女怎样评价你?希望你的父母怎样评价你?希望你的另一半怎样评价你?希望你的朋友,你的亲人怎样评价你?你的同事怎样评价你?想清楚以后,你就可以遵循这些你渴望的评价,建立你的个人宣言。
以作者的朋友罗尔夫科尔为例:
个人宣言(宪法):家庭第一;借助宗教的力量;在诚信问题上决不妥协;念及相关的每一个人;未听取双方意见不妄下断语;征求他人意见;维护不在场的人;诚恳但立场坚定;每年掌握一种新技能;今天计划明天的工作;利用等待的空闲时间;态度积极;保持幽默感;生活与工作有条不紊;别怕犯错,怕的是不能吸取教训;协助属下成功;多请教别人;专注于当前的工作,不为下一次任务或晋升瞎担心。
这就是你今后做事要遵循的宪法。你一生的所作所为如果都为此而努力,就是以终为始。
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顾名思义。就是重要的事情优先排列。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先做容易的事情,简单的事情。比如,我计划今天要开始写毕业论文,但是总是搞东搞西,比如收拾收拾桌面,喝点水,梳梳头发。。。结果一个上午过去了,论文一个字也没有写。要事优先,能让我们一生所向往追求的愿景全部实现,不留遗憾。对此,柯维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演示。他准备了很多块大石头,一堆小石子和一个桶。他先把这个小石子都倒到桶里,然后让一个女孩去装这些大石头,选择她认为最重要的装进去,不重要的就放在外面。这些大石头上分别写的家庭、爱情、事业、金钱、旅游、人际关系等等。结果总是有几块大石头放不进去。史蒂芬柯维就问,啊,那这个你不要是吗?女孩一看是家庭,马上说,不不,这个我要,就使劲往里放,又拿出来一块,啊,这个旅游你不想要是吗?不不,旅游我也想去。后来柯维说,那我们来想一个办法。他们就把这些小石子通通倒出来,把这些大石头先放进去,再把小石子往里面撒,最后所有的石头全都放进了桶里。——这就是要事第一的魔力。
如果你想要获得更多的时间,就一定要学会授权。这个授权不是指令型的,而是责任型的。樊登分享他的团队之所以高效,是因为他和团队只谈清楚5件事:预期成果、指导方针、可用资源、责任归属和赏罚机制。此部分可参考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
四、双赢思维
什么是双赢?很多人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考虑到自己的利益。但双赢所创造的收益真的比单方面盈利大很多吗?在一次活动上,柯维邀请一个人上来和他扳手腕。然后又对一个商人说,您看起来很有钱,能不能赞助我们一下?这个商人当时有点紧张,因为也不知道要让他捐多少钱啊。柯维说,只要我们一方赢了,你给一块钱如何?那人如释重负,说一块钱可以啊,很开心的答应了。然后这两个人就开始较量,结果半天也分不出胜负。人的固定思维就是——掰手腕一定要较量。后来科维跟这个人商量说,你可不可以这样?你先让我赢,然后我再让你赢。达成共识以后,他们两个你赢一次我赢一次,不停的在赢。搞得这个商人满头大汗……这得多少钱呀?——这就是双赢的思维。所以科维在书中有一句话:“如果不能达成双赢,宁可不合作。”
五、知彼解己
这四个字看起来非常拗口,简言之就是:学会倾听。人们都喜欢用自己的思维和别人聊天。比如有一个大夫,一个患者说他的眼睛看不清楚。大夫说,你来带我这个眼镜吧,真的非常清楚。这个病人说,那不行不行,我带不了你的眼镜。大夫说你看,怎么就不行呢?真的非常非常清楚,你一定要带这个。病人就是不肯。大夫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呢?我已经告诉你了,它非常的清楚。你这个病人真要命。——我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医生?当然没有。但是我们很多人都在以这种方式和别人沟通。——那到底应该如何沟通?如何让对方去信任你,说出自己的心声?
举一个父子之间沟通的例子。一个孩子过来跟爸爸抱怨说,上学真的无聊透了。我们班谁谁谁辍学了,开了一个修车厂,我觉得就挺好的。当儿子这样抱怨的时候,爸爸的反应一般是:你现在还小,你没看到,未来知识是很管用的。这样说已经是非常好的家长了。大部分家长会说,你懂个啥?别胡思乱想,好好读书!有一个家长这样做。儿子说,上学真是无聊透了。爸爸说,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反映对方的情感)“没错!学校的东西根本就不实用!”父亲说,你觉得读书没什么用。儿子:没错,现在学校教的不一定对我有用。你看某某,他修车的技术一流,这才实用。父亲说,你觉得他的选择是正确的。(父亲始终没有评判,可能心中很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一旦表达,儿子就会辩论,最后结果就是跟你说也没用,你也不能理解我)儿子说:嗯,从某个角度上说现在是不错,但是几年以后或许他也会后悔。父亲也没有兴奋,他说,你认为将来他会觉得他当年做错了决定。儿子说,一定会的,现在的社会里教育程度不高,会很吃亏的。父亲接着说,教育很重要。儿子说对,如果高中都没毕业一定找不到工作也上不了大学,有件事我真的很担心。你不会告诉我妈吧?父亲说,你不想让你妈知道。儿子说不是啦,跟她说其实也没什么,反正她迟早会知道。今天学校进行阅读能力测验,我只有小学程度,可是我已经高二了。讲到这儿,孩子敞开了自己的心扉,说出了自己痛苦的根源。父亲从始至终什么都没做,只是一遍一遍的讲出了对方的感受,这招太厉害了。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可复制的领导力》中倾听的部分。
六、统合综效
即创造性的合作。大自然就给了我们很完美的示范。不管是动物,植物等所有的物质,在大自然中都能和谐共生,合作共存。所以合作的第一步是尊重差异,第二步是调动创意。
七、不断更新
养成这6个习惯以后,我门就可以不断更新,不断螺旋式上升,不断自我升华。
一个人的更新主要针对四个层面:智力、身体、社会情感、精神。
更新并不是单纯的学习。更新分三步:学习、实践、坚持。学到了新东西,一定要实践,通过不断坚持,让它成为习惯的一部分。“听过了很多人生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只学习不实践,只能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以上是我对樊登读书会分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输出。
学习叶老师的课程以后,我开始摆脱焦虑,做一件事就安安心心脚踏实地的去做,追求质量而非数量。就像这篇听书笔记,用掉我一周的时间。我本周的一整只青蛙就是它,我把它每天分解——听、记、整理、再听、修改。我感到认真做好这一项,比我抢时间去功利的多读十几页书却什么都没记住要好很多,甚至可以说它意义重大。
感恩遇见叶老师,让我逐渐步走上高效能之路。感恩樊登读书会,有这么优质的书评分享。如果你对樊登读书会感兴趣,请扫下面的二维码,可以获得免费听书七天的资格。同时也为我增加七天的免费读书时限。感恩你的阅读。
服务越多,效能越大。每天积累一点点,
——
让我们一起,让生命灿烂如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