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六部》(感知对话录、86)
生存者:
对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理念带来的一切后果,我们是无可奈何的,在客观存在独立存在以后,我们只得以另一种独立存在来解释生命的存在,这是客观逻辑的需要,但是,当我们为这种逻辑的需要制造出生命的理念,我们没有预料到接下来的后果,我们怎么也想不到生命的伦理逻辑竟然是更为残缺的存在,我们为了生命伦理逻辑的成立,我们得付出什么代价?也就是说,为了生命这个更不自洽、他洽和续洽的主观逻辑的成立和运行,我们得填补多少逻辑漏洞?我们得有更多的非理性行为作补充,在海洋中行驶一艘满是漏洞的破船比驾驶一艘坚固完好的大船显然要困难得多,但我们无奈选择了前者,生命这艘破船一上路,我们人类的悲剧就不可拒绝地开幕了。
感知者:
在逻辑不洽的客观存在之上运行另一套主观逻辑模式,这更不可能与存在圆满地洽合,生命存在逻辑模式和客观存在逻辑模式的性质一样,都是人类主观树立的既矛盾又无理性的伦理逻辑,这对于人类的智慧是极大的挑战。我们人类在数千年的生存实践及文明发展中,能把这套生命竞争逻辑模式运行到今天,不但付诸了巨大的智慧能力,更付出了不可思议的苦难为代价,将人类社会建立在并不成立的客观逻辑和生命逻辑之上,让一艘破绽百出的漏船在风浪交加的海洋上行驶了数千年,我们付出了什么,还用细究吗?
将生命这个空洞的概念放到作为感知生物的我们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后果我们意识到了吗?最糟糕的就是,我们完全意识不到,我们用生命这个无中生有的主观概念来解释生物的存在,更确切的是一套关于生命的伦理逻辑降临到我们的身上,我们的存在被全部纳入到生命的伦理逻辑之中,我们从此开始按生命的伦理逻辑展开的生存过程,我们的存在由于生命伦理逻辑的诠释而成为了一种求取生存的行为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本来的存在在生命的伦理逻辑中变成了向客观世界求取生存。因为生命并非是客观存在本来的存在,生命是原因不明,且偶然出现在客观世界上的另一种存在,是依附于客观存在的非客观存在,于是,为了这种跟客观世界无关又必须依赖于客观存在的生命式存在,我们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生命的进军里程。
为求取这存在之外的生命存在,我们开始了与其他生物的存在本质绝然不同的生存跋涉,其艰难困苦在所难免。须知,其他生物是存在的整体部分,它们从来不站在我们的生命立场上存在,它们就是存在的本身,绝非是存在的偶然产物,也从来没有跟存在割裂过关系,我们强加到它们身上的生命理念,它们毫不知情,也不予理会,任由我们用生命观对它们的存在行为作出种种解释,它们无动于衷,一如既往地作为存在而存在,从不作为生命而存在。
我们却不同了,我们的存在变成了生命的存在,即是与自然的客观存在不同的相对的存在,即客观存在不因我们而存在,我们也不因客观存在而存在,我们这种互不相关的存在当然是一种极不容易的、艰难的存在。于是,我们作为生物中的另类开始求取不同于其他生物存在性质的生存,不过,我们竟把这种刻意的主动的求存方式看成是客观世界给予的我们不得不接受的存在形式,我们主观地树立起生命观,又不加思索地把这种生命观看成是客观的存在,我们认为是不得不接受客观存在赋予我们的生命模式,我们彻底忘记了是我们自己创造了这个生命的概念,并用以解释一切生物的存在,这到不是我们自己健忘,是我们根本承受不起生命的伦理逻辑带给我们的一切后果,只有把这个意识模式推给客观存在背锅,我们才可以理所当然地承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苦难与灾祸,否则,我们能为这个让我们苦难深重的生命理念的存在负责吗?
生命理念从它开始树立的那一刻起,人类就被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生命就是一道永远不能逾越的绝壁。(接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