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你深陷生活的泥潭,除了自救,你别无他法。
但自救这件事有多难?就好比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潭拔出来。
为什么自救很难?是因为自救是一个“重塑”自我的过程。重塑自我重要的是打破自我旧的认知,建立新的思维模式。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小象被人栓在一棵树上,它拼命的挣扎,除了脖子上的疼痛,再无其它收获。它的意识中就沉淀了“挣扎就是痛苦”的条件反射。
后来,小象成了大象,每天依然乖乖的被一棵树栓在那里,有人问它:“你为什么不寻找自由呢?”它说:“我的经验告诉我,向前一步,就会有痛苦。”
小象不知道的是,此时以它的能力,只要前进一步,就可以拉倒大树,走向新的天地,但旧的经验束缚了它新的想法。
孔子教我们要“一日三省吾身”。我们只有对人生不断的复盘,才能走向更好的未来。但复盘什么?自己的失败吗?或者,自己的成功?显然不是。我们应该复盘自己对整个事件的思考过程。
有天女儿放学回家,很沮丧的对我说,男同桌特别捣蛋,总影响她听课。我建议她去找班主任换一个女同桌。她立刻否决了,理由是两个:“第一去找老师,肯定会被直接拒绝,因为别的同学想换座位被老师赶回来了。第二老师说,调座位的规则是必须男生和女生坐同桌。”
我在微信上给老师留言,说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并提出了自己的诉求。两分钟后,老师回复说让孩子到学校去找一下他。
第二天丫头回来开心的说她换了个班里学习最好的同桌。她说:“妈妈,没想到一件想着很难的事,这么容易就做到了。”
想着很难的事,为什么这么容易就做到了?因为是你把它“想”复杂了而已。
我和她一起复盘整件事。
她为什么不去找老师?
第一个思考误区是没有给别人换座位,就不会给自己换。别人是别人,你是你,别人做不到的事,你就做不到吗?反之,别人可以做到的事情,你又未必可以做到。做事之前,重要的是分析自己的实力,别人只是参照物,自己才是重点。
第二个思考误区是规则是不能打破的。凡事都有例外,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是人制定了规则,不是规则制定了人。当规则不合理时,我们要勇于指出它不切实际的地方,而不是委屈自己顺从于规则。顺从就是别人给你画地为牢之后,你心甘情愿的在牢中度日。
丫头说:“妈妈,你是大人,你出面和老师沟通,他才答应的。如果是我自己,肯定不成。”
那么第三个思考误区来了,我们常常把人性想的太过复杂。我们内心深处认可把事办成的人,一般是有一定资源,并能进行资源互换的人。要知道,正是因为我们内心遵从于潜规则,潜规则才会反噬于我们。你相信什么,什么就会在你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而我相信人性之善,我也相信人都是乐于助人的。
我和班主任并不相熟,平日从来没有为了孩子在私下走动过。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也只是详说了事实和感受,提出自己的诉求而已。
那么,在这件事的复盘之后,我们建立新认知是:一是事情成功与否,不是以他人成败来考量;二是不合理的规则是可以打破的;三是做事前,不要把人性想的太过复杂。
最后,我告诉丫头;“做事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行动。你回家和我沟通,又去学校主动找了老师,就是把思考外化,思考如果不用行动检验,就只能停留在想的层面,只有去做,才有落地的可能。”
所以,重塑自我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思想不断复盘,然行积极行动,周而复始,你就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向上的轨道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