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
不要生活得太奢侈,以致把应该留给后代人的财富也花费掉;不要浪费任何东西,不挥霍炫耀礼节仪式的排场,要总是自己矫正,不做出越规行为,尽量节约物资以应付突发危难:这是古代道术教诲的一项内容。
第一段概括提出真正的道术实施者应该什么表现。我很认同,我们不要刻意去过贫苦的日子,要享受生活但不要奢靡,要为子孙后代留些东西,也为大自然考虑一下。
什么貂皮衣,鲨鱼肉真那么好看好吃吗?为了这些本不需要的奢侈去掠夺自然,最后一定会受到自然的报复。古时候的人用兽皮做衣服是为了保暖求生存,现在既然发明了暖气为什么又要回去穿那兽皮呢。
节约物资备急需所用,这一点体现在生活中,国人真的很棒,爱储蓄。相比这边的人过的真是大胆,家里月月光基本是80%人的状态,为什么他们敢呢?
有人说社会福利好有保障,我只能说再好的福利体系都有可能崩塌,何况要为衰老的暮年做准备才是正道。
小松鼠都知道夏天储藏冬天大雪覆盖没食物呢。不考虑这方面只图享乐的人最后都会很惨。
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已之大循: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
墨翟、禽滑厘接受了古代道术的这个教诲并且很喜欢它,只是他们走了两个极端:提倡什么太过了,要求废止什么也太过头了:他们写有《非乐》的论文,竟在“节用”的名义下,叫人在生时不寻找快乐,死后裸体安葬。
以前以为墨家兼爱非攻很好的理念,但是现在看来当时没有看全面,这一派就像苦行僧一样,让人把所有精力放在做事情上而不享受任何快乐,这是违反人性的。个别意志强的人能做到并不代表普通大众能够可以。
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
墨子倡导博爱、兼利,反对争斗,足见他的学说不会教人相互打斗;他还好学,但是只求广博不敢立异的治学路径,所以不和先王有相同的思想,而是对古代礼乐制度抱批评的态度。
墨家还有一个致命缺点要让人整齐划一,不能有任何异类。这也是不符合自然道理的。对于礼乐也一律禁止,不让人抒发感情。
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
古代圣王一般都留下了乐章:黄帝有《大韶》,尧有《大章》,禹有《大夏》,汤有《大蓡》,文王有《辟雍》,武王、周公作了《武》乐。
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古代丧礼的仪式,无论贵贱都有一定规则,而且上下人士享有的葬具有等级差别:天子的棺椁是七层,诸候五层,大夫三层,士两层。
举例古时的礼节。
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
现在墨子竟然独独主张“生不寻乐,死不服葬”,棺材只用三寸厚的桐木板制作,不用外棺,还要求把这作为通则定下来。这样教人,恐怕不是爱人;这样要求自己,也一定不会被人认为是爱自己。
天下真的是总结先秦思想,像一篇综述。
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
我不是要有意贬损墨子的学说,尽管如此,人们想歌唱你反对歌唱,人们想哭泣你反对哭泣,人们想作乐你反对作乐,这果真合乎事理人情吗?
是啊,这还是人应该有的样子吗?不是,像蚂蚁王国里的蚂蚁。
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
要人在生时辛勤劳作,去世后薄葬,这种主张也太刻薄了,会让人忧伤,令人悲苦的,要想众人奉行是一定很难办到的,因此恐怕不能成为圣人之道。
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
有违天下人的心愿,天下人就不能忍受,墨子即使能够独自做到,又能把天下人怎样呢!背离了天下人心,离王道就很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