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分佳作《摔跤吧,爸爸》再次让“印度良心”阿米尔·汗走进大众视线。德艺双馨大概是对他最中肯的评价:
他是演员,一直用敬畏之心屡创佳作;他是行动者,始终用作品、行动关注底层,直面教育不公、贫富差距、儿童虐待等社会敏感问题。”
印度女性地位很低,童婚、一夫多妻,都见怪不怪。时不时都曝出印度又有女子被强奸的新闻,这些受害人中还包括在印度旅游的白人女子。
根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2014年的数据统计,在印度,平均每天有93名女性被强奸。
虽然这个国家一直在标榜自己的民主与自由,但却不能说明它有多开化。
BBC在2015年围绕着德里公交车轮奸案,拍出了一部震惊世界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
纪录片讲述的是,一名医大女学生晚上看完电影和男性好友回家时,在公车上被四名男性强奸致死的事件。她尖叫、求救,然而没有人能救她。他们用铁棍捅她,甚至拉出她的内脏…...
这个事件被曝光后,大批女性和富有正义感的人走上街头,要求严惩恶徒。
2012年12月17日,强奸案发生后,政府最后迫于压力,给这些示威游行的人一个交代,才将4名犯罪分子统统抓捕归案。犯罪人面对镜头,把所有的错误都推给了那个被他们谋害的女孩:
“一个巴掌拍不响,对于强奸来说,女人比男人的责任更大。她在被强奸的过程中不能反抗,应该安安静静的接受,这样我们之后就会放她走。”
犯罪嫌疑人的思想暗示着印度社会的性别观:对不起,在我们的文化里没有位置留给女人,一个女人在男人眼里就是性。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看《摔跤吧,爸爸》里的父亲马哈维亚·辛格,顿时会觉得他的身上闪着金光。
从《地球上的星星》到《三傻大闹宝莱坞》,再到《我的个神啊》,阿米尔·汗从没让我们失望。
在《摔跤吧,爸爸》中,阿米尔·汗展现了印度社会的一个投影——社会贫富不均,女性地位低下。有人评价这部影片说:
“父亲价值观简直令人作呕,以梦想、金钱、冠军强制女儿人生,所谓父女情不如说是满足私欲后的奖励。
电影讲述打破性别偏见,其实自己已经偏见得无可救药。纵然父权被击倒在地,也要用整个后半部分将其再次扶到最高位。”
可是,“你认为我们的女儿不如男孩?”,马哈维亚如此坚定的眼神,足以让每个女孩都会感动得想哭。这样的思想,在印度这样一个男权社会里是多么珍贵。
电影里,即使是女孩们的妈妈,都依旧困于守旧的思想。理所应当地认为洋娃娃是女孩玩的,小汽车是男孩玩的。自然,摔跤是为男孩准备。
而当我们看到电影的最后,女孩真的通过摔跤改变自己命运的时,我们当然会发自内心地认为这个故事,这个真实的故事,原来那么光明、暖心。
可能依然会有人说,这个父亲是为了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才逼迫女儿们刻苦训练。
电影里那个14岁就被父母嫁出家门的姑娘说:
“我倒是希望能有这样的父亲,能为我的未来着想,而不是从小就只让我做家务、烧饭。
我一满14岁,就被匆匆嫁给从未见过面的男人,仿佛我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接下来我就要过一辈子与扫帚、炉灶相依为命的生活。”
虽然女儿们起初是被父亲“强迫”学习摔跤,而最后却是在这项活动中找到了真实的自由的有尊严的自己,并且让其他女孩子们看到了榜样,电影中安排小贩的女儿强烈要来看“姐姐”的比赛又是一个隐喻。
印度的家族文化就像西蒙娜·波伏娃在《第二性》里描写的那样:父母抚养女儿是为了让她们结婚,他们并不想鼓励她的个人发展。
直到现在,很多中国父母也依然保有这样的观点:女孩子,别那么累。你最终还是要相夫教子、回归家庭。如果你是博士或者业界精英,反而会成天担心你找不到对象。
与这些父母相对比,马哈维亚,在决赛前夕却对女儿这样说:赢得金牌,就能告诉那些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女孩们:“我(们)”也可以!
更可怕的是,印度的贫富分化和种姓制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它的童婚比例高达47%,每年有上千万女孩被父母用来换取聘金。
虽然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和18岁,《禁止童婚法》在1929年就已经通过实行,但没有任何效果。
此外,印度的体育水平低下,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印度教认为剧烈运动是对身体的一种亵渎,食肉也被认为是一种不洁的行为,牛肉更是印度教信徒的忌物。这也是《摔跤吧!爸爸》中,母亲不允许在她的厨房里做鸡肉的原因。
关于男女平等 ,让人不得不想起牛津大学教授,著名的女权主义者玛格丽特·沃特斯写过的一本通识小书《女权主义简史》,其中有一段论述女权却远超女权本身的箴言:
“女权是指女性自由而不失规范,如果所谓的规范是来自社会的某种特指要求,那就有构成歧视的可疑。”
在这样一个依旧存在男尊女卑现象的国家,一个可怕的事实是:如果用起跑线来比喻,男孩的起跑线已经超越了女孩一大截。
在印度,一个把女性视为低一等生物的国家,一个父亲能够通过摔跤来帮助女儿改变命运,这就是他最伟大父爱的表现!
有人说剪去女儿的头发象征着“精神阉割”:
“影片看似让人们关注印度女性的现状与地位,事实上电影宣传的价值观却是不择不扣的“厌女”倾向:父亲为了逼迫女儿练摔跤让她们感到屈辱就剪去她们的头发。
作为一个重要的“精神阉割”,电影里拉米尔汗的女儿们是影片中唯一的短发女性,当大女儿青春萌动开始尝试逛街、化妆、留长发之后,她的运动事业就遭遇到了严重挫折,甚至丧失了妹妹的尊重。”
爸爸剪掉她们头发是因为她们说在自己泥地里摔跤,头发长满了虱子。所以爸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把她们的头发剪去了。这和“精神阉割”无关。父亲难道是为了“让她们感到屈辱”才将其头发剪掉的?
至于“影片认为男性可以支配女性和改造女性”这也是无稽之谈。父亲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摔跤手这与她们的性别无关,如果他的孩子是男孩儿,只要是有天分、有热情,他一样会去好好培养他们。
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性别上,电影中的父亲他没有把女孩和男孩区别对待。在所有人都认为女人不能摔跤、女人不该穿短裤的社会环境中,父亲坚持认为女孩并不比男孩差。
而且父亲意识到女儿的胜利并不仅只属于她一个人,同样属于千千万万被误解被歧视的女孩。这难道不是男女平等思想的一种体现吗?
印度裔的Reshma Saujani女士曾在TED上做过一次名为《教女孩勇敢,而非完美》的演讲。其中她提到:当我说我要参加国会议员选举,所有人都认为我疯了。
而33岁,当她真正实现愿望,成为首位踏入美国国会的印度裔女议员后,她也践行了电影里父亲对女儿说的话:站出来,用自身的经历鼓励更多的女孩。
可以说,这部影片的另一个名字是《勇敢吧!女孩们》,足以启发无数个被社会歧视的女性,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勇敢地去尝试,去拼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