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故事社会热点
林妙可艺考落榜后的“集体式窃喜”

林妙可艺考落榜后的“集体式窃喜”

作者: 诗意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17-02-22 09:27 被阅读1320次

    前天,网上有人贴出一份中央音乐学院艺考的复试名单。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招生计划中,其声乐歌剧系本次共对外招生29人,其中女高音专业的复试是在2月19日进行。该网友称,如果该名单属实,林妙可继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名落孙山之后,再一次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女高音专业失之交臂。

    至此,林妙可在2017年的两所艺术类高校中的考试均未能如愿。孰料,此消息一出,众多吃瓜群众竟一边倒的表现出“集体式窃喜”来。

    诗意悦读

    为什么会有这种“集体式窃喜”?

    众多吃瓜群众表现出的这种“窃喜”,估计还是他们忘不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林妙可假唱那一幕。当年,站在舞台中央的那个“偏着脑袋”执行着假唱的可爱的红衣小女孩,就是这两天被推上风口浪尖上的林妙可。

    我知道,广大的吃瓜群众非常讨厌不真实的假唱,更喜欢个性化的真实的可贵。在他们眼里,假唱就是做作和假嗓子,甚至连“讨好”都不买帐了。

    另一个与此紧密相关的原因是:弱者总是被人同情。此处的弱者,就是站在2008年那次盛会舞台幕后,默默献唱《歌唱祖国》的小女孩杨沛宜。因为,人们都觉得全世界的焦点都给了一个假唱的孩子——林妙可,而冷落了那个有着真唱功的小女孩——杨沛宜。这显然是对杨沛宜的努力与付出没有认可,缺失了应有的公平与公正。这一切,让杨沛宜感到委屈,让观众们对杨沛宜产生了更多同情的同时,对林妙可产生了更多的厌恶之情。

    这或许就是本周人们乐衷于“林妙可又没考上”的“集体式窃喜”的根源吧!

    诗意悦读

    这种“集体式窃喜”是如何表达的?

    关注这两天有关“林妙可”的信息,所表现出来的这种“集体式窃喜”,基本上以两种方式来表达。其中以腾讯《大家》专栏作者鞠白玉2月20日的文章《林妙可的尴尬人生,该如何解释》(此文以下简称《尴尬》)及千聊Live2月21日的文章《林妙可一手好牌打烂,当年在她背后唱歌的女孩却用10年成功逆袭》(此文以下简称《打烂》)最具代表性。

    《尴尬》与《打烂》的观点,都是较为集中地放在了对林妙可的家庭教育不当的指责上。《尴尬》说林妙可穿衣没品、被母亲的家庭教育“毁掉”,甚至还直言不讳地指出:“……对孩子的天赋过份夸大,所有鸡毛蒜皮的琐事都视作星质的潜在。一些基础的才艺能力在这些母亲眼里都是奇迹般地存在,而且她们特别乐于在众目睽睽下积极赞美孩子……这种行为就和当众人面打骂孩子一样缺乏教养。……林妙可为什么从小就身体扭来扭去?大概在潜意识里她也感到不自在。这类女童星幼年时打扮得花枝招展,蝴蝶结公主裙羊角辫,一过十五岁却马上打扮得如同中年妇女,风衣丝巾小高跟,烫了发尾,拎着小包,举止很世故但脸上又习惯性地作无辜状。为什么观众一看到林妙可就犯尴尬症呢,因为一个人正常的成长周期表在这个女孩身上是混乱的,她既没童年又没少女期。是谁剥夺的呢,除了她的母亲,还有她母亲要她讨好和取悦的整个社会。”

    《打烂》一文除了爆出“……她的母亲,作为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没有给女儿应有的保护,反而是安排林妙可13岁时酒吧走穴唱歌、为助孕基金的‘情趣病房’捧场站台。林妙可从小就是被教育以大人的生存方式面对镜头,表现出的多是圆滑、天真而已。”,还将重点放在以与当年受委屈的杨沛宜的家庭教育做对比,更强烈地衬托出林妙可家庭教育的失败。文章说:“在合适的时间,没有给女儿合适的教育,过早的出名更加让林妙可的缺点和瑕疵在镜头前毫无掩饰的放大。而后台的沛宜在父亲的保护下,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既修出一身沉稳气质,也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媒体“集体式窃喜”的推波助澜。比如,日前,林妙可在艺考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表现出来的神态,被媒体曝光后,让观众们都觉得林妙可的表情和动作太“作”。甚至有网友评论说“摇头晃脑太浮夸,说话用得着这样吗?”、 “一副好牌,打烂了”……更有人引用濮存昕老师和陈小艺老师批评林妙可的话,证明林妙可“一手好牌打到烂”了。

    诗意悦读

    “集体式窃喜”背后折射出中国诚信体系的缺失

    2008年的那场全球盛会,不只是林妙可的假唱欺骗了那么多观众,就连年幼的林妙可自己也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那场盛会提供给国民的就是一个拼命张大嘴巴,却无法发出声音的林妙可,到今天林妙可仍然是那个发不出声音的人。

    想当年,一个最可以代表中国文艺水准的总导演,先是替全国人民认同了假的价值,然后当着全世界的面,瞒天过海奉献了一场假唱。

    假装到今天,全民只把矛头对准未成年的林妙可及其家庭,当然有失公平。

    诗意悦读

    都说“时间能淡忘一切”,但是我们却仍然放不下一个当时只有9岁的小女孩(被名导演及社会绑架的无辜)带给我们的不快。

    凭心而论,如果没有爆出奥运会上的假唱事件,林妙可的一颦一笑还是很招人爱的,而且非常符合全民审美。

    当前,吃瓜群众落井下石般地对待林妙可的“集体式窃喜”,其实更多地折射出了中国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巨大缺失。

    多年来,中国人追求的完美,其实都是这种类似的“假、大、空”营造出来的一种表象。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引下,不昧着良心推崇美好的“形式主义”,人们都难为情将有缺憾的“真”晒出来。于是,整个社会“瞒天过海”的风气,自然会滋长,并以此为荣了。整个中国社会陷入到诚信体系缺失的尴尬局面,也就见怪不怪了。

    因此,我坚决反对目前这种以无辜的林妙可为载体的“落井下石”的“集体式窃喜”。这个应该由整个社会担负起的巨大黑锅,强加于林妙可一个人身上,显然是对未成年的她最大的不公!


    八十多年前,影星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后抱恨而去。今天,我们却依然在以“唾沫淹死人”的架势,围攻这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能给她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呢?看着一个无辜的孩子被“毁掉”,我们就真的有那么开心吗?

    诗意悦读

    幸运的是,在全民唱衰林妙可的时候,她还是收到了南京艺术学院的复试通知。

    希望林妙可小姑娘能扛过这段压力山大的日子,做好自己,以自己的真才实学,走好未来的艺术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林妙可艺考落榜后的“集体式窃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mpwttx.html